台灣一共有多少有錢人?房仲的鬼話和屁話 ....



那些覺得樓主不會比自己有錢的人...一定是仲介.建商.投資客

因為你覺得樓主怎麼可能賺得比你多..但是樓主宣稱一定賺得比你們多

那樓主的身分已經呼之欲出了...這招高阿
現在錢難賺啦~ 以前的時代前有多好賺~


我阿嬤以前超有錢的~ 他說她有破億~ 是因為沒錢的關係~ 就是發生哪年921大地震~

台灣很多人有接生意不好ˋ~ 所以就破產了~ 哀阿~ 現在要靠自己了~

windwaltz wrote:
台灣是不是有那麼多"...(恕刪)
謝謝版主的分析,願意無私的寫出來分享。
如果是個人戶頭,確實不會有這麼多人放3000萬現金以上在活定存中
但是有錢人都有開公司啊,他們的現金部位通常是放在公司戶中。他們的小孩可能都是信託基金啊...

錢真的太多,活定存裡面可以放超過3000萬的,本身的流動資產(台幣外幣, 股票, 信託基金)不含房地產,至少都有幾億以上喔。這是我觀察身邊一些田僑, 上市櫃公司朋友的心得....

持有現金是有成本的,要考量稅金及通膨,有錢人不會那麼笨把一堆現金放在自己名下...等國稅局上門嗎?

依照好野人朋友跟我講: 富有的定義,流動資產超過10億,小富則是1~10億。能入主帝寶等級的至少都是富有以上...,但這種人數量沒想像中多,大家自己也會墊墊荷包,做生意的人也不會把太多現金部位砸在房子上,除非是本來就靠房地產發跡的人,富有的階級對一般住宅其實沒那麼大影響力。

可是台灣小富的數量絕對超過大家的想像,家裡有小公司的真的很多,只要當年父母那一輩有賺到錢,有守住,幾乎都有億以上,現在這一批的父母大多退休了,公司收一收(反正現在也很難賺),手上一堆現金,就拿來投資買房。這票人不投資產業,因為投資產業風險在目前遠比房地產要高 = =,寧可炒炒房,或是幫小孩買幾間。台北市這樣的人真的非常多,這一波靠他們推波助瀾,著實把一般住宅炒的很高..因為這種人財力還不及上億豪宅,但對於幾千萬的房子,是可以輕鬆出手的。


windwaltz wrote:
台灣是不是有那麼多"...(恕刪)
唉~
想當初...雷曼兄弟也是超超超級有錢的!
nicayang wrote:
因為這種人財力還不及上億豪宅,但對於幾千萬的房子,是可以輕鬆出手的。
...(恕刪)

nicyang說的真的很實際,真實情況就是這類人,還有敢"借"的人,把一般住宅炒起來的
真正的有錢人只會影響超級豪宅的房價,如果沒有那些小有錢人來抬轎,一般住宅不會跟著豪宅那樣飆起來

而那些小有錢人,也不是人人都心想著炒房才來把價錢抬高的,正如nicayang所說,真的是產業投資風險高於房地產投資風險(或者是大環境給人這種錯覺?加上政府的"德政")。大家才會一窩蜂的把熱錢投入房市求抗通膨,這些人引起帶頭效應讓投機客覺得市場有支撐,就更大膽的去借錢來炒作。

我承認樓主windwaltz文章的主旨和結論都沒錯,房仲是在誇大騙肖,但樓主對有錢人的定義大錯特錯
雖然那些房仲說的確實都是鬼話,但樓主解釋那些為何是鬼話的原因錯的厲害。

這是為什麼我在第二頁、Chris0701和umtlalala在第三頁,rojar在第四頁發文的原因(抱歉我只挑內容言之有物的人舉例)

我們指出的是樓主對有錢人"定義"的論述錯誤,雖然文章結果是對的,旦支撐的理由錯得很遠,才讓人忍不住發言修正

也許樓主真的比討論串中所有人都要有錢,不過從論述的方式來看,實在不像親自管過大筆複雜多項資產的人,比較像繼承人。或第五頁Novell猜的那種身分...那種人擁有或投資的金額雖然巨大,但項目種類少,跟正常有錢人不同,無法想像一般正常運作的有錢人是怎樣。


反而是樓主自己在第三頁回文中說的

windwaltz wrote:
有錢人很多 可不代表 願意用幾百萬/坪
去買你手上房的人很多

有錢人多 跟 要買房的人多
兩者根本沒有邏輯上的相關

...(恕刪)


這個才是真正能反駁房仲的真理
房市會泡沫化跟產經環境和政策的關係才最大,有錢人多不多根本不是主要因素,房仲第一線人員大多都沒念什麼書的,只會用話術激人。跟他們一般見識,你大概是被哪個房仲氣到了。(所以我想你大概還是社會經驗不夠老薑的繼承人或單打獨鬥的小生意人,不是"正常"有錢人)


既然"房市會泡沫化跟產經環境和政策的關係才最大,有錢人多不多根本不是主要因素"
所以打擊泡沫政策出來,才真正讓他們憂心
不過奢侈稅不是真正可怕的,他們應該怕的是如果政策風向因此改變,後續還會推出政策那才值得憂心

所以,包括政大張教授在內對奢侈稅的威力都只看短期,因為它只打到短線投機客,政府也再三宣示奢侈稅不是打房政策,是打投機,阻止泡沫化加劇。

真正要打房,還是該從稅制和交易價格透明化著手,奢侈稅只是騙選票虛晃一招,只有短期效果,腦筋清楚的人都知道,包括地政系教授。


對樓主所謂一百萬美金有八萬人說法,補充一下定義:


美林所說一百萬美金,是扣掉自住房屋與負債(如房貸),可動用資金達一百萬美金

可動用資金,我個人看法如下:

1.股票與基金,這種三五天就可拿回現金,不管台灣或海外
2.第二棟房屋,隨時可出售有人買,或許價位上會打折但會有人買,至於一些根本很難賣的山坡地,公同共有持分之類,就不應在此

3.一般人珠寶,古玩可能就因人而異,例如專門收藏或買賣的人除外,一般人有些收藏品,幾件首飾,可能也不會自己把這些東西列入財產去評估

4.個人投資或中小企業持股,這塊就比較難算,例如自己工作沒有上市公司持股,我個人是不會把他列入市價而以成本去想,也就是成本與市價孰低法的概念去評估


總之,用會計上之流動資產概念去想,雖不中亦不遠


台北市有些三千,或更高價房子的人,如果是自住,沒有其他上列外三千萬,就不在80000之內

看看前面很多朋友好像連定義都沒弄清處,討論會沒意義


我個人看法

用家庭財產去定義,一對夫妻公同擁有之財富,參考上面我的說法


台灣超過三千萬的人,應該比80000戶要多


台灣約有七八百萬戶家庭,應該不止一百戶才會出一個三千萬流動資產
個人看法
小虎先生 wrote:
對樓主所謂一百萬美金...

台北市有些三千,或更高價房子的人,如果是自住,沒有其他上列外三千萬,就不在80000之內
(恕刪)


有現金3000萬很多耶!

我麻吉的爺爺,名下土地公告現值"才"七千多萬,他現金也沒有放到3000萬!

現金有3000萬,若不是開公司要準備周轉金,放那麼多閒錢在銀行也很無聊!

我認識的一些朋友,是台北原住民,家族住台北超過一百年

土地不要用市價來看,因沒什麼賣,只知公告現值是多少

台北市的臨路商字頭地目,公告現值隨便都有70W/P以上

以上那些原住民都要買房嗎?

與建商合建分都來不及了

容積率用不完的,房子還會生出房子

有錢人光用公告現值來算都數千萬了

台北房地產會跌到公告現值嗎?

樓主的原意不錯

只是對於台北的有錢人的了解不多~

台北市馬路上的地主,用公告地價來算財產,就很恐佈

地主古時就是地主,所以地不會只有一塊

我想仲介有掃街了解行情的,就會知道

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如此

不過台北有錢人與台北市的房價泡沫是兩回事

股市房市慘跌的年代,台北市還是一堆有錢人~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有現金3000萬很多...(恕刪)


我麻吉的爺爺,名下土地公告現值"才"七千多萬,他現金也沒有放到3000萬!

===================================================================

你爺爺當然是所謂80000人之一

因為這些土地是自用住宅外

請參考我前面所寫,美林之定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