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不是有那麼多"有錢人"
那要看你對"錢"的定義
如果"現金"是你對錢的定義
那麼 擁有超過一百萬美金以上銀行存款的人
2010年 台灣有"八萬人"
如果你把紙上富貴 也就是股票*股價(不一定賣得掉的股價) + 房地產* 房價(唬爛的房價)+ 藝術品*更唬爛的拍賣價(因為只有類似的參考成交)
都加進來 就可以得到 >> 台灣有錢人很多這個結論
但是你要知道 你加進來的資產 這些都是紙上富貴的資產
都是量一大 甚至少數的量 就會影響價格的市場
房地產 買賣不易 要急售更賣不掉
股票要賣大量 就會影響股價
藝術品更是市場一急凍 一件也賣不出去 價值變成0?
而如果大家都要賣
你根本無法用那些唬爛的價格賣掉
所以有錢人 有很多這種資產
但是很難說他是不是有錢
因為很多人的有錢是算一個賣不掉的"市值"
舉例而言
台灣目前首富 王雪紅
有大量宏達電股票 因為現在宏達電漲到1200
所以整體財富 "市值"大幅膨脹
變成當今首富
但是他如果把這些股票賣掉
賣一百張 沒感覺
賣一千張 被發現 大家就會開始傳 王雪紅在賣宏達電了
所有的法人就嚇死了 跟著一起拋售
慘了 瞬間買盤變賣盤
等到他全部出脫完 宏達電可能只剩500元
那你說 拿"市值" 來說有錢人很多 有意義嗎?
舉例來說
京城建設有一堆高雄的餘屋
那你會拿餘屋數量*最高成交的一間房價來說 京城建設是最有錢嗎?
有"一間" 帝寶成交250萬/坪
只代表一戶帝寶成交250萬 + 其他的三四百戶 惜售和觀望
不代表 所有三四百間的帝寶 都可以賣250萬/坪
當同時有20戶要賣
價格會怎樣?
同樣的 有一組投機客出的天價= 一戶成交+ 其他幾百戶的觀望
如果其他幾百戶都跟著一起賣
市場就垮了
就像 很多投資客 拿自己手上的房子*他"預估"想賣掉的房價
來算自己財產
這是很可笑的一件事
第一個 你連房貸都沒還完 房子根本不是你的
第二個 任何沒有真實成交賣掉的房價 都是廢話
第三個 有少數個案成交 也不代表你的房可以賣到那個價格
當一整個社區有20%在賣你要的價
你要花多久才能賣得出去
所以房地產市場價格 是大量建立在 "耳語" "宣傳" "洗腦"上
這也是一堆仲介 找不到出貨對象
閒閒沒事做 要上線洗你的腦的主因
然後很多仲介說 他認識有錢的"朋友" "大咖" "台商"
有多少房 多少企業 多有錢 這樣
這就更可笑了
第一個 你又不是那位大咖
你怎麼知道這些一堆房後面 有沒有貸款 有沒有融資 有沒有拿去做抵押
有沒有一堆在三峽 淡水 桃園的
第二個 你確定這些大咖的股票
後面沒有拿去質借 有沒有墊丙 有沒有一堆像"唐鋒" "英格爾"之類的?
第三個 你怎麼知道這些做生意的"台商"
各個都是可以賺錢 而且都不會賠
台股上市櫃公司 過去四季中有賠錢的 共有300多檔 約佔1/4
台股中小企業 有90%活不過8年
你怎知他不是其中之一
所以一堆都是房仲的鬼話 和廢話
日本八十年代房地產在熱的時候
光一個東京的 房地產市值 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都用這樣來算 日本有錢人夠多了吧?
夠有錢了吧? 現在哩?
沒實現都是紙上富貴 假的
都是一堆房仲的鬼話 和屁話
淳樸商人 wrote:
""你現在問題是你自己定義有$人又開始分開談,然後搞各統計學隨便把2各拆分來談,誰不會啊,你是不是刻意忽略的基本的"人"這不確定變因"
難道你想說虛擬財=不是財富是吧,別忘了,照你的標準那全世界所有的有$人請全部重算.
版主的概念真的錯誤,第一,真正的有錢人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財產的,第二,虛擬財是浮動值,這是真的錢,只是兌換成現金會有時間和風險,這也是真正的有錢人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的原因
另外,照你的標準,請教一下那麼多上億案件都蒸發難道是甚麼?見鬼嗎?照你的標準新版特區豪宅那篇那些買的人見鬼嗎?通通是假的嗎?還是回碩一下,連同其他很多篇買2000萬的甚至以上通通都是鬼嗎,你想凹甚麼
買兩千萬的有多少人沒有貸款?他們講簡單一點是透支未來的財富來購買房子,現在的他們,資產有多少人超過本身所買的房屋價值?
案件蒸發?
才沒有蒸發
有大量成交的地方
才是市場可接受的地方
如果帝寶三四百戶
全都是在240 萬/坪成交
自然有三四百戶 可以賣的出去
事實是甚麼?
這些買家 有90%是在帝寶不到80萬/坪的時候買的
(以當時帝寶還在建時的價錢 不要一億即可入住)
而你算他們身價的時候
卻是刻意誤導用240萬/坪 去計算
很可惜 240萬時 只有一戶成交
不代表 剩下的三四百戶都可以賣這樣價錢
就像未上市股票的評價一樣
只有成交一張在200元
就代表老闆的10萬張
都可賣在200元?
所以老闆有200億的身價嗎?
很可惜 網上的一堆蠢蛋都是這樣算的
還有人 連成交都沒有
就把掛出來的開價
當成自己的身價來計算
這些道理人人都懂 只是為了個人利益刻意誤導
我有個朋友買了一個骨董花瓶 花了兩千萬
他就說有個跟他類似的花瓶 在拍賣會上賣了一億
所以他的這個花瓶 價值一億
用這樣來算身價
你認同嗎?
用少量的成交價位來計算大部分人的資產
明知道一旦大家要一起賣根本不可能賣掉
這是刻意的誤導
完全是鬼話連篇.....
+++++++++++++++++++++++++++++++++++++++++++++++++++++++++++++++++++++++
你這句有各BUG,通常有$的除非是類似田僑仔,這種不太管自己多少土地$以外,大多是有一定的辦法去概算,除非是真的忙到沒時間(有沒有這種人?有,通常都是一定程度的職等,又不太請人管理或是自己去大概算)
買兩千萬的有多少人沒有貸款?他們講簡單一點是透支未來的財富來購買房子,現在的他們,資產有多少人超過本身所買的房屋價值?
++++++++++++++++++++++++++++++++++++++++++++++++++++++++++++++++++++++++++++
這句話你可要問問發文那位(指指最初引戰爆發點),01我在前公司帶過的某位在板橋車站樓上的這位,還真的不用貸款,他今年還更爽......那怎麼說?更不要說我身邊多的是這種案例?(這裡說的是還沒進這行前)
連寫個文章都不通順 先想好你想要講甚麼
把你的邏輯推論 按順序寫好
再來發言吧
通常我是不跟連自己要表達甚麼都不清楚的人
瞎扯淡的
看你的文章 太累了 又找不到重點
中文程度真糟糕
基本上
你要怎麼"評價"你的房子
隨你高興
你可以說 我房子值十億
可以找到一百種"評價方法"說我的房子應該要值十億
你們認為不值 是你們沒眼光
你愛認為可以賣多少就賣多少
但是一直要等到有人願意花十億買了你的房子
你才可以把這十億拿到手
把他換成其他的東西
只有人願意出價並且成交
才表示這樣的評價有意義
否則 都是你一廂情願而已
還有 一棟房子 如果連貸款都還沒還完
表示這棟房子 根本都還不是你的
你只還了1/4 還敢用房價總額計算身價?
真是鬼話連篇.....
淳樸商人 wrote:
版主的概念真的錯誤,...(恕刪)
這位仲介大哥阿!
買的起的有錢人很多,但想一想,台灣是有錢的多還是沒錢的多?
有錢的可以買好地段,高價位的房子,沒錢的自然滾出郊區.
但是請問一下,是哪些人把房價炒高了呢?
如果不是建商,不是仲介,不是投資客把房價炒高,原本較沒錢的可以買在台北的邊陲地帶,現在的高價位買的起嗎?自住客都要以你們為榜樣,都要賣高價,試問有多少人可以買的起.
您說的對,台灣很多有錢人,甚至不用貸款買各2.3億的豪宅都沒問題,輕鬆簡單無負擔!這些人負擔的起,真的很輕鬆! 但可想過剛剛好低於平窮,又剛好有些許的頭款的高級中產階級可以掙扎買到2千萬的房子的人,這些人貸款很輕鬆嗎?
原本可以1千萬買到的房子,被這些建商,仲介,投資客炒高之後,須要負擔的是否更大,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生活費用被拿去繳貸款之後,不敢去作其他的消費,惡性循環下對於整體經濟好嗎?
大哥,請說說看現在的房價如何?低?還很低?還會漲?一坪200萬?
說一個道理阿?如果是好的,那政府為什麼現在要抑制房價?就讓他無限度漲上去阿?
中國為何要打房呢?無聊嗎?還是說中國政府看不的人民每個人都有房?
不要說2千萬了,就一千萬對於30幾歲的來說也是很吃力了!
我無能,我月薪只有5萬5,我連1千萬的房子我都買不起了,連台北縣的房子都很吃力了,隨便一間2千萬的房子被說成很簡單阿,那是我們還沒到上面,看不到有錢人的世界,誰叫我們不努力.這種天價~大多數人誰能買的起?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