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會怎麼做,買房或不買房?


zenith0111 wrote:
以下為身邊朋友真實案...(恕刪)




以這樣的收入 租4萬還沒停車位.....

要找同區約3萬的電梯租屋肯定有

(別的區我或許不熟 但是大安 松山 信義都有符合條件的屋況和不錯的環境的房子可租)

既然有所堅持

那建議這半年多看看吧

"說不定"奢侈稅還真有效 就算沒回到5年前的相對低點

起碼有多一點議價空間

這半年多看看多議價 不急著出手

靜觀其變


zenith0111 wrote:
以下為身邊朋友真實案...(恕刪)


一、不建議買房。因為年紀已大,後面還再加薪的機會不大,大勢差不多已定

二、如果真要買房

買公寓或1200萬以內的房子,這樣扣除自備400萬(100萬留備用),每個月貸款費用也約4萬,和原來租金相同,比較不會覺的有改變

不過,1200萬在松山買大樓應只能買小二房或套房,有兩個小孩也住不下,所以只能買公寓,且公寓還沒有現在的大


40歲的投資都要向保守方向前進,不要聽別人說房地產會漲就向房地產前進

要想"萬一"不如預期之時的後路


總結

不買房或買1200萬之下之房!
曾幾何時, "失業" 都已被列為可能發生的選項.

現在人生活真是大不易, 以後 生小孩/買房子 可能會變成有錢人的象徵.

一個字「買」,其他都是廢話不需浪費太多篇幅。

很多人也許會說現在繳貸款的費用與付房租差不多,

但是時間拉長來看,房租是會上漲的

但是房貸的費用是不會有多大的變動

只要開始就不會嫌晚
花錢租都在松山區了,絕對沒法子花仟萬搬到外縣市,此乃人性之弱,也是人生勝敗之別,無關學歷
至於500萬雙方家長給的,我看還是家長收回去較好,免的打水漂........沒有理財能力就別理財
第一代拿的出500萬給第二代,這樣算第一代無財力?
肯定要擔心的是第二代能拿出什麼給第三代.......

zenith0111 wrote:
松山區,3房2廳,室內實際使用約30坪的電梯大樓
不含水電每月房租從35000至今來到每月近40000的水平
(恕刪)



太貴了
換間便宜的就好了.租這麼貴的當然沒辦法有多的錢理財

我不是仲介,不過這種情況若發生在我身上
又非得要留在松山區的話,我寧可咬牙撐個2000萬的房子
也不要在租房子下去了,價錢都會變動的,鐵飯碗的工作很難得
至少退休金很不錯,若能在松山區養的起一房,未來也能留給小孩子用
小孩的壓力也輕鬆點
主要是房貸是越繳越輕,房租卻是越繳越高
加上松山區的房子太搶手了,就算跌一點要買也是用搶的
多的是想留在這區的買盤撐著,想跌也難
趁還有入手的機會下手,總比以後房租漲到真的撐不下去
價錢變成天方夜譚時再來後悔的好
不過以上是我的想法
在這勸人不買比較不會被公幹
你朋友就繼續租吧~

zenith0111 wrote:
以下為身邊朋友真實案...(恕刪)



你這位朋友跟我簡直一模一樣的情況,
我也是住在松山區的電梯大樓,
月租金加水電瓦斯電話費等4萬餘元,
但最終我跟老婆決定不買房.

因為我們一直覺得目前房租雖然高了一些,
但以後薪水高了相同水位下的比較,房租自然減少一些.
或是不想再住這邊了,想換換空氣好,環境佳的區塊,隨時可以搬走!

我也是約有頭期款600萬左右,
但要買一間自己喜歡的,環境,地點也合適的,
都要千萬以上,每月的貸款成數太高了,
話說回來,很多人會笑我:房租那麼高乾脆去買房子!
我覺得這都是房屋業者想出來的"廣告口號".
今天台灣有這麼多的屋奴,都是因為這樣的觀念所產生,
銀行也樂得貸款給我們這些實際上根本買不起房子的市斗小民,
因為我們會乖乖的繳款,不像大戶,不繳款銀行還得去千拜託萬拜託...

銀行跟房仲,建商是哄抬房價的主要元兇,
一間房子轉手五次,金額越墊越高,
2000-->2250--->2500-->2700-->3030,
這是我實際聽過的案例(就是我前任房東)
另一個案例是我同學買在內湖的舊公寓,900萬.
剛簽完約仲介馬上跟我同學說:假如你願意賣的話,我這一個禮拜馬上可以用1000萬賣掉...
假設我同學答應了,表示仲介短短半個月可以賺兩筆佣金,
難怪房價一直高居不下!
越是如此,我就越不願意給他們有賺錢的機會.
他們賺越多,表示我買房子的可能性越低,
若是如此,我寧願從不開始.

繼續租吧!有錢就租好一點的,沒錢呢!就租差一點的,寧願每個月慢慢存養老金,也不要將這辛苦錢全部丟到銀行去~~
大大其實我覺得如果負擔不了就別去衝那麼貴的房,
每月有十萬收入已經尚算不錯,如果為了買房弄得像討吃的一樣又何必呢?
那管你是住在101最頂層,不知你試過窮得怕的經驗沒有

其實我是香港人,這裡房價不比你們差,我們沒有平房(house,有的話都上億,台幣算)
我們只有電梯房,但最便宜約400平方尺的900萬左右就有了,
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很貴但怎也比大大的千六萬要好,真滴真滳別去衝超出自己能力的房
可能不是説得太中耳,但1000萬就是你該住又合你能力的房,人人都想有好的住好的吃,
但有些事情自己一代做不到就讓子女來

還有別一世租房因為很不化算,且看看你以前付的租金去那了,如果你以前能儲個首期,
那怕你只能買個很爛的便宜小房,你現在都有自己的物業了
別恨房東,人家都是有努力過的,可能是以前投機買房炒房賺來的,
別以為他們沒付出,乘受風險的心是很傷身的
別怨他們房租只加不減,你不租還有一堆一頂上,只能怪自己沒去在便宜時衝一個房

其實房地是一種投資,如果你租四萬的房,或只肯買千五萬的房
那你只是當它是一種支出而已
看的可以長遠一點,長遠物價房價只會升不會跌,可能有短期三至六年的波幅
但二十年來看是一定不會虧,除非下一個强國領導要打台灣來

自己家的經驗
二十年前我爸月入約一萬六台幣,做了十年多點升到八萬(部份原因是通脹)
二十年前我袓父母幫我們家買了那是值七十二萬的爛房,現在升值到約八百萬
十四年前辛苦儲首期自己置業,買了那時值六百萬的房,因首次置業香港可以貸九成款
所以衝了,那時是高峰買,過去曾跌至四百萬以下,現在又回到七百多萬的水平
辛苦的節了十年多,約五年終於供完,試想如果只租房那七百多萬就沒了,
供好了不久又儲了首期去買七百多萬的房,三成首期,供款由租金來付
一年前衝多一間•••

當然只用我爸的收入是不太夠但我媽會炒股票,約為我家財富增值約30%,還記得幫最大的是香港上市代號76的南海石油哈哈
一家不會亂花錢,十二三歲才有電腦
十六歲我才有手機,就是這樣到現在,嚴格來說房只有兩間小的,加起來比你千五萬的房還遜,但十年多後我爸媽六十歲就能有四間房,即使房價三年六年後大跌,不賣就是了,即便要急錢週轉,賣一間虧的可能只比你租房的錢多一點,可能更少,而且這是最壞打算,但是•••你租房了就在走我打算中最壞的一條路了
我今年二十二歲快要工作和買房,才不會要了爸媽買的房,自己衝一個,期望三十歲前儲得首期,四十多歲可以供完
想說一下,原來你的是三房公寓,
不知會否大家習慣不同,我們都是兩房的呀,孩子兩人睡一房不就好了嗎?
如果月入十萬住三房也太優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