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都更後住戶面積分配

這樣找我家這邊都更的建商就很黑心了,
原本是4樓舊公寓,預計改成18~20層樓之新大樓,
但原本室內19坪,更新後所換得的坪數-公設後=18.X坪,
超級黑心,所以我家也沒有簽,我爸還被角頭老大接見,雖然沒怎樣,但一開始就說我爸阻饒他賺錢,
各位觀眾覺得如何?
我家在三重,三重分局附近
都更的問題很多
我家之前就有人要來找都更
也開了幾次會
不過光是一開始就僑不隴
建商的打算是
依坪數一坪換一坪
不過它的評數計算如下


原坪數(扣除公設與陽台)=新坪數(含公設與陽台)
這樣等於是被捌兩次公設
三十多坪的房子最後變二十初頭

最扯的就是
4樓房改建後變成24樓
住戶只能選三樓到七樓
一樓與二樓變商店 建商要自己賣
停車場從只能選地下五樓的部份 上面的要拿去賣

你看看這個案子賺多大

所以最後是破局嚕
贊成數連一半都沒有





CasperCustom wrote:
各位前輩說的都沒錯,...(恕刪)


如果沒錢賺,為啥動刀動槍???

孤苦無依老地主,更應該給他們更好的生活,譬如說建全的醫療,良好的環境,讓他們剩下來的日子能過得更好。不愁吃穿住的好日子。錢,對他們來說只是存摺上的數字,生活的更有尊嚴更有品質,這就是政府該照顧老人的地方。而不是拿把槍把老人給殺了!這些人做鬼都會去找政府算帳!

營造廠的成本大家都會算,時間拖長也只是幾個人在做事,現在薪水低成這樣,請五個普通專業的搞一個案子,算他們年薪百萬好了,五個一年五百萬,兩年才一千萬,現在動不動一戶一兩億,新建案應該沒有沒破百的,這樣還不賺???

個人認為,檯面上要賺多少講清楚,不要有檯面下的私下交易。

如果這五個專業的嫌一年一百不夠,那就一年兩百,看看有沒有一樣專業的一年只要100萬就肯下去做!!

專業其實沒什麼,重點是不透明,透明下去,蓋棟樓真的沒多少錢,貴是貴在土地!!


roma0704 wrote:
這樣找我家這邊都更的...(恕刪)


囂張至極,政府都放任對吧 ??

餅畫得大大的,小老百姓都吃不到,留給黑道角頭吃???

這就是我們的政府阿!!

裝個監視錄影,直接給媒體,反正選舉快到了!!


t61063 wrote:
都更的問題很多
我家...(恕刪)


嗯,所以說不是每個老公寓都是寶,因法令規定,容積率一點點而已,原始已經蓋了80%了,現在拆掉重蓋,也只有多一點點,建商蓋房子要資金,所以不要跟建商分,留起來住是對的,想住新的,自己成立委員會,自己出資蓋,才有可能會變多,不然,不可能!

當然如專業的所說,自己來很辛苦,不過為了那一坪動不動百萬的建坪來說,應該還滿值得的!


jiun67 wrote:
1、材料的漲跌
呵呵,所以說,一切透明,應該就能解決這問題。

2.建商們的純利到底要多少???
總價1.5億裡面已經有多少看不到的利潤???
最後這25%是檯面上的利潤.....
總之,透明後,應該也能解決。

3.不可否認,某些地主真的很釘子。所以我說,最好的方法政府強制介入。不然就沒有都市更新的意義了。

4.讓專業的來,當然速度快,但是從中被剝削空間到底有多少???

地主們沒konw how...政府就應該要幫助,地主們沒錢,但是有地(建商也沒幾個有錢,不都是拿地主的地去信託,然後去跟銀行領錢出來蓋)...(恕刪)



恩!您說的很對,但是很難做到或是已經都做到了

1、材料價格
像是鋼鐵價格,非常的公開透明,上網就能查得到,問題是什麼時間點訂貨?
這不是透明化能夠解決的
另外像是衛浴五金,有門有路的價格好談,量大好談
比方鍍鋅雙層門一只3萬,一次叫數個建案量共200樘(600萬)價格壓到2萬(400萬)
一般人買的就是一般價,這些就相對增加營建成本
門路、量與決斷時間點,就是建商該有的KNOW HOW
反過來說,跟他們談的過程他們沒這種能力的話,那也不需多談

2、建商的利潤
我真的不是在為建商講話,我只是建築師
我剛反推一坪10萬,已經是很核心的成本了,看不到利潤其實不多,這住戶也能跟建商討論的
主要還是要看地點,在台北市我學長的案子在南港,滿大的一片土地,他們配比是1.7倍,公設3X%含1車位
原有50坪的話換回到手上實際坪數是55坪左右,也有人加價買2戶32坪的案例
透明化這一塊,主要只能做為住戶爭取配比的手段,但不需透明,其實也辦得到

3、釘子戶
同意得不能再同意,現在我們還有釘子棟的名詞(全棟都他的)

4、專業服務
您用了剝削這個字眼,在下甚不同意
主要還是得看住戶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判別適合的建商
我們手上最近一件,就碰到有都更老鼠來談,他們只負責開發計畫跟找營造廠、銀行、建築師、銷售等
他們承諾只賺「開發整合費」
聽起來一切都很美好
但是完全沒有履約相關能力
如果營造廠倒了呢?跑了呢?房子蓋不起來到最後變成「本來有房子,最後沒房子還一屁股債」
銷售不良呢?可售戶大概就是自力都更主要償還借貸的地方,賣不到錢要算誰賠?
他們不管的
如果這些都不重要,WELL,可以自己試著蓋房子看看,不是每個工人都會聽話的~~
Mobile01的會員水準真是與日俱下.......
公寓將進行委辦都更計畫---->公寓是最有爭議的!!

我家最近也要都更,也看了不少例子

公寓很少有更新後取得較大之室內坪數案例

主要卡在所佔的土地比例過小
建築虫 wrote:
恩!您說的很對,但是...(恕刪)


很專業,可能改天要登門拜訪跟您請教問題。

呵呵~~~~看看有無合作機會....^^

不過話說回來,什麼基準容積六四分,獎勵容積六四分,這樣是不是太籠統了點。

我的想法是,可否在一個都市更新案裡,不要跟其它地主一樣決定要分多分少,而是依照原始土地面積換算成新建物權狀後,依相等的面積來計算營造成本後,加入利潤後直接跟買斷。

講得簡單點,假設原本土地30坪,都市更新後,我還是要持有30坪土地的權狀,還有假設300坪建物權狀(基準容積部分,獎勵的部分看要55分還是46分都可以,反正建物的營建成本我出,不要吃我土地的面積),我就算建物300坪的費用給建商就好。而不是反過來要看建商如何計價。總覺得自己的地被建商拿來賣自己,很怪。請問這樣可行嗎???



不長眼 wrote:
既然都更後分配的居住面積比原本的少
有必要都更嗎?


畢竟都更後就算不打算自住
也可回售給建商
可以尋覓更大坪數的房子

inte2256 wrote:
畢竟都更後就算不打算自住
也可回售給建商
可以尋覓更大坪數的房子...(恕刪)


賣掉...

小坪數可以換大坪數的房子嗎?
去住深山裡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