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應以實價重課非自用住宅房屋稅及土地稅


eddie1999 wrote:
你的思維, 我還是覺得很無奈.

"沒錢只能靠徵稅.. 徵稅當然只能找有錢的人.. 這麼簡單的道理.. 實在沒需要辨論了"

這甚麼邏輯?

"沒錢只能靠徵稅?" <-- 我已經說了, 公司賠錢只能靠股東是嗎? 不會節流嗎? 不會另闢財源嗎?

"徵稅當然只能找有錢的人" <-- 政府只服務有錢人嗎? 胡扯.

如果有錢人多課稅后, 政府錢還是不夠用, 那該怎辦? 再來加窮人的稅是很順理成章的吧?

如果連窮人也加稅了, 政府的錢還是不夠用, 又該怎辦? 政府帶頭去跳海嗎?

如果有一天富人的稅率是 90%, 窮人的稅率是 80%, 你覺得是富人還是窮人的日子會比較難過?

今天擁護 "沒錢就加富人稅" 這種可以不用大腦就想出來的策略, 記清楚, 你同時在賦與政府 "下一個找你開刀"的權利. 除非你有把握, 這輩子一定可以窮到底, 窮到比誰都窮, 不然就不要肖想在這種思維下, 你的生活會真有甚麼改善.

這麼簡單的道理, 真的我也覺得, 不需要再跟你辯論了~



-------------------------------------------------------------------------
很多天真浪漫的人, 幻想著靠各種"公平正義"來翻身; 這個口號實際上是鴉片, 而同時我看到的各種措施都在扼殺社會階級流動的能量.

比方說, 賦稅公平正義, 大家都覺得好棒, 的確沒錯. 相對的是每年有幾千個科學園區的人, 因為身處公平正義的年代, 這輩子不用肖想大安區了 XD

上面那位仁兄認為, 消除貧富差距, 匹夫有責~ ok.

要老子把自己搞窮一點來縮小貧富差距? 門都沒有! XD



不要說法國.. 與美國比.. 台灣富人稅太低太低.. 就說贈遺稅.. 美國40%左右.. 台灣呢?
大陸公司所得稅率25%.. 台灣呢?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了!! 眾所周知.. 台灣就是富人的低稅天堂..

租稅改革已經講這麼多年了.. 為什麼推不下去? 就是既得利益者掣肘..

我說這些論點.. 不是講給你聽的.. 是講給大眾聽的.. 全台灣月薪少於3萬元的有300萬人.. 絕對比這些富人多.. 比財富.. 窮人比不過富人.. 那就比選票吧!!

eddie1999 wrote:
很多天真浪漫的人, 幻想著靠各種"公平正義"來翻身; 這個口號實際上是鴉片, 而同時我看到的各種措施都在扼殺社會階級流動的能量.

比方說, 賦稅公平正義, 大家都覺得好棒, 的確沒錯. 相對的是每年有幾千個科學園區的人, 因為身處公平正義的年代, 這輩子不用肖想大安區了 XD

上面那位仁兄認為, 消除貧富差距, 匹夫有責~ ok.


eddie大的這段話

階級流動的動能越強,中產階級以下的人們才有希望~而"公平正義"扼殺了多少未來的階級流動?是否導致台灣人才加速流失?大家可以想想看

john6517 wrote:
不要說法國.. 與美國比.. 台灣富人稅太低太低.. 就說贈遺稅.. 美國40%左右.. 台灣呢?
大陸公司所得稅率25%.. 台灣呢? 還有太多太多例子了!! 眾所周知.. 台灣就是富人的低稅天堂..

租稅改革已經講這麼多年了.. 為什麼推不下去? 就是既得利益者掣肘..

我說這些論點.. 不是講給你聽的.. 是講給大眾聽的.. 全台灣月薪少於3萬元的有300萬人.. 絕對比這些富人多.. 比財富.. 窮人比不過富人.. 那就比選票吧!!


台灣原來也是最高40%遺贈稅,就是"選舉"出來的總統改成10%,營業稅25%降為17%也是~而降稅據政府所說,稅基擴大,收的總稅額不減反增

所以你說的租稅改革,除了去年的一堆亂象(導致實際稅收減少),都是降稅吧...反過來說,增稅對長期稅基不見得有利,如這次的法國富人稅75%,到底總稅收是否因而增加?負面影響有多少?大家等著看囉
blessme wrote:
如這次的法國富人稅75%,到底總稅收是否因而增加?負面影響有多少?大家等著看囉

在經濟不景氣時增加富人稅,
談負面影響: 富人外逃, 稅收有沒增加, 人才外流
這會是重點嗎?

因為這造成的結果將是"縮短貧富差距",
有人要指責為"民粹想法","均貧政策"也都可以.

但終究這做法"迎合民意",
是"民主社會"能用的手段,
所以才能推得出來!
台灣要走的是新加坡的路, 但是走不下去

我最敬佩的就是新加坡的政策與效率, 可以訂定後, 一執行就具成效

賭場讓新加坡的觀光翻身, 利多於弊

沒有景點, 就人工造景, 還吸引最多觀光客--聖淘沙

低所得稅, 無遺產稅-->吸引外資與有錢人入籍, 反而增加稅收

國家每年還退稅!!

稅負 x 納稅人數(金額)= 稅收, 這公式你著重的點在哪, 才是重點

台灣的問題就是啥都不到位, 甚麼都不敢

"折衷"的方案都是失敗的方案, 這是無數次的經驗教訓

政府效能太差, 啥顏色都一樣

我常想若是可以外包政府給新加坡或甚至香港, 讓我加稅, 我都願意

臺灣人比新加坡人優秀, 也更有人情的層次感, 這是多年來的體驗

但是政府機器應該從小蔣掛點後就開始生鏽了

一個公司沒有好的管理階層, 有優秀員工是沒有用的

你們可以舉很多的對比例子, 如10年前到現在的BenQ與Asus, UMC與TSMC...

管理階層方向錯誤, 好的員工也會出走, 然後公司就愈來愈差

這就是台灣的現狀

房屋這接近共產制度的新加坡, 大家當然知道他們的國宅制度

雖然最近因為外資進入也炒高了房價, 但好歹租金與薪資都是大幅的增加

台灣呢? 自己台灣人左手換右手的房價, 帳面價值好看, 但多少人實質受惠了?

你的現金流入有增加嗎? 消費力會因紙上富貴的房價增加嗎? 多數人沒有的

美國人, 澳洲人,與很多歐洲人房價平均低於台灣, 但是因為現金流的薪資高, 可支配所得高, 所以生活品質高

房價下來, 新買房的人貸款支出減少, 可支配所得增加, 換屋成本減少, 對於多數只有一棟房子的人是沒有壞處的

而對於早買房的人更沒差, 因為目前房價跌個15%應該也比你的成本高

但對於現在買房的就差很大!

john6517 wrote:
不要說法國.. 與美...(恕刪)
JCB88 wrote:
這句給你一個.....在地消費!

加油喽!


謝謝J大啦。

小弟我明天又要去澳門,沒辦法,三軍無能,累翻將帥呀。

我喜歡那裡鉅記餅家的花生脆糖。
台灣目前的現況是.. 政府沒錢了.. 舉債加上隱性負債一直增加.. 老齡加少子女化使得將來繳稅的人變少.. 而富人交稅比例偏低.. 政府能做的也只有(1)讓經濟變好人民收入增加(2)節流(3)加稅(4)賣國有資產..

(1)讓經濟變好 -- 必須仰賴國際環境.. 若產業轉型能見效.. 也許有機會.. 但需要時間..
(2)節流 -- 預算把關.. 杜絕蚊子館建設.. (2013年中央尚需舉在數千億)
(3)加稅 -- 台灣其實還有不少加稅空間.. 國稅或地方稅都有..
(4)賣國有資產 -- 這是最差的選項.. 因為賣完了就沒收入了..

財團及既得利益者肯定反對加稅的.. 版上也一堆人反對加稅.. 試問: 若不加稅.. 我們還剩下那些可用的選項呢???

yoshi66 wrote:
謝謝J大啦。小弟我明...(恕刪)


怎麼Y大的日本採購單?不是煙就是酒......這樣不"健康"喔!

市區買的七顆星,比免稅店的好!.....下次可以試試看!


devine wrote:
政策要緩進不能急變
政府課重稅建商不蓋房
房子會更貴


好一個經濟大師的理論....

台灣的房子,不管怎樣都會漲...

blessme wrote:
台灣原來也是最高40%遺贈稅,就是"選舉"出來的總統改成10%,營業稅25%降為17%也是~而降稅據政府所說,稅基擴大,收的總稅額不減反增

所以你說的租稅改革,除了去年的一堆亂象(導致實際稅收減少),都是降稅吧...反過來說,增稅對長期稅基不見得有利,如這次的法國富人稅75%,到底總稅收是否因而增加?負面影響有多少?大家等著看囉


台灣稅制有很大的問題.. 台灣稅收總額只佔gdp的11%左右.. 大多數國家在20%以上.. (這不是我說的.. 大家可以去Google一下..)

表示台灣其實還有很多增稅空間..

你用法國極端的例子來比較.. 實在是引喻失義..
JCB88 wrote:
怎麼Y大的日本採購單?不是煙就是酒......這樣不"健康"喔!

市區買的七顆星,比免稅店的好!.....下次可以試試看!



小弟這次去日本純為公事,而且停留不到24小時,事情喬好就回國了,日本廠商真給面子。

我買的東西的確不太健康,東西也都送出去了。J大的建議,小弟我一定會去試試。

明天跑澳門,大概不會在那裡過夜。短期內也不會再出國了,公司沒有我,還真的鎮不住呀。

容我再補一句:E大、B大,別讓這帖沈太快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