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租房子比買房子划算?

樓上大大說的有理

君不見 首購兩房也賣價到650以上
建商首購產品 依然卯起來蓋

小弟魚是很納悶
今日何來這麼多有錢人買首購 產品呢??-->投資客
納換屋產品動不動上千萬 有哪來這麼多有錢人狂換屋呢??-->投資客

納真實的自住需求又負擔的起的買家 有幾分呢??

兩年後 最近卯起來蓋的建商
開價又開的貴貴,準備交屋

納投資客真是 各個身價億萬兆. 能把這上千萬新屋包下來

大概也只有陸資港資做的到吧

但投資要的是賺錢, 陸資港資願意放個三五年甚至十年養空屋??
又得承擔地震核災 空汙.升息..等等長期隱憂風險

到目前為止 小弟依舊搞不懂供需比例如何解釋的問題


相對 空屋多 投資客不賣也租一下紓解壓力
納用租的住新屋 租屋者爽 租金又沒辦法拉高
尤其蛋殼區, 何來支撐

蛋黃區也許可以支撐這誇張的租金 跟賣價比?? 三房 月租25000 賣2000萬??
我會考慮租來住住看2000萬的住宅是何感受
要租到35000 一般人接受度就低了,要有投報率租到60000 除非租客發瘋了

還是覺得很難打平

回歸本質面, 要拉高租金支撐房價. 一般上班族寧可租便宜的中古屋

納.........高房價實質面的支撐 到底在哪@@ ???? 實在一頭霧水

有錢人 真的是這麼的多阿 感覺台灣錢淹腳目了(還是大陸錢淹腳目@@)

wantgo wrote:
低率時代,租房幫買房...(恕刪)


小弟也很納悶 買屋除低利率外也要還本金

當首購總售價翻漲 原本賣300萬的房子 每月繳15000 對雙薪家庭是可以的

若賣到600萬 頭款100貸500 本利還每月要35000 納就是一大挑戰了 而且一繳20年
實在令人喘不過氣,納 ,,, 何不轉個念 乖乖租房 有錢養小孩 生活品質好些 壓力小些
人生沒幾個20年, 其中一個20年被房貸壓著喘不過氣 其實很痛苦

納動不動上千萬的房子 更非一般人負擔的起了

尤其當今失業率高 薪水都不漲 納悶大家真如此有勇氣跟他拼20年 而且還是不升息情況

最慘的情況是 無力負擔被法拍, 若拍價不到 抵債金額, 還得陪上信用 繼續還剩下幾百萬的債

這也是法拍屋源的由來

在大家縮衣節食的現今 租屋實在不失為一好方法


majusty66666 wrote:
小弟也很納悶 買...(恕刪)

看了這篇其實也就不用太納悶了
買房子只是附加的,借錢出來套利才是主要的吧....
對壓 財團果然不同凡響

改天來去逛逛這批豪宅哩 ~~
majusty66666 wrote:
納投資客真是 各個身價億萬兆. 能把這上千萬新屋包下來...(恕刪)


當然是不可能囉
很多投資客只用十分之一的財力就開始玩了
因此只要利息壓力大或是市場反轉趨勢一旦確定
投資客就會出現逃命波

如此一來
降價速度雖然緩慢
勢頭卻是不小
恐怕得延續個八年十年的


融資不死,空頭不止
阿 福懋暫緩
看來房市利空出現

請建商投資客加把勁
將房價再拉高
證明福懋沒過也不會動搖房價

加油 大家繼續炒房
雖然我討厭投資客
但帥過頭有一篇文章的觀點,和我在這篇想講的很像,本質都是談通膨
至於你信不信,自由判斷






帥過頭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故事
外面絕對沒有人會告訴你
我保證這與你這一代的未來100%有關
但請恕我個人沒辦法提供你們「正確解答」
因為這個答案是屬於你們這代所必須自己找到的答案

能否找到對應的答案
就會決定30年後你和你家人的生活
但千萬別急著留言或回答
我希望大家可以培養出另外一個習慣
因為人生不是考試、也不是一時的比賽
不妨試著花幾個月的時間慢慢「品嘗」這個問題
藉這個契機觀察這個世界、
體驗那些你人生到此為止都沒碰過的事物、
拜訪那些有可能有答案的各領域的前輩

答案從來就不在問題的表面
而是在求知、求解的過程中所伴隨你的成長

言歸正傳

各位過去五年來有沒有發現一個怪異的現象
我姑且稱之為「再創新高」

賣手機的廠商
每一次推出新一代賣出的營收都比前代多幾倍
拍電影的電影公司
推出新的電影續集也比本來票房還多個數倍
然後老闆就會出來感謝員工說公司「再創新高」

如果你持續觀察
很大的機會明年新的產品又會「更創新高」
這些企業賣的產品幾乎都跟民生消費有所關連

最奇怪的是美國明明債台高築
但整個金融市場還是一片榮景
製造出一個矛盾的表象
帳面上好像很多一堆公司都賺翻了
然而實際上到員工手上的薪水卻少到可悲
此時多數人都會把矛頭指向「老闆自己賺太兇又不分給員工、資方自私小氣」

現在台灣到處都充斥這種想法
導致勞資方的對立越來越嚴重
但如果你實際去問開公司當老闆的
比對全國統計的真實數字
你會赫然發現
這幾年倒閉的公司遠比賺錢的多
且就算許多看似經營不錯的企業
實際上的淨利卻是越來越低

聰明人會馬上問:「那多的錢到哪去?該不會被吃了?」

很悲慘的是
這就是正確答案
源頭都指向一件事「錢被吃了」
而且被吃的速度越來越快
只是實際吃掉錢的不是你的老闆
而是自2008年以來美國為了挽救經濟所採取的通貨膨脹政策、也就是常聽到的大量印鈔票

多數分析師都認為過去十年來的世界性原物料飆漲
是因為中國或其他開發中國家人口增加所以需求也暴增
需求量大的時候自然所有民生需求的原物料都會跟著漲

但實際上很少人觀察到
這背後最嚴重的推手就是「通貨膨脹」

只要地球上有人大量使用印出來的美鈔
去購買原物料如石油或小麥
那這些品項的價格自然也就會水漲船高
之後這些物料又持續賣到世界各地、例如台灣

用一個更簡單的故事來說明
如果你手上拿到一千億的「幽靈鈔票」
然後你拿去頭資台灣本土股市活絡市場
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創造欣欣向榮的榮景
也會立即吸引一堆投資人、包含外國資金的熱錢湧入

你所投資的數家公司都會獲得不錯的市值
然後在找個好時機
轉投資進出口製造業、原物料產業、農產品、建築與不動產
那麼接下來會怎麼樣呢?

整個消費市場就會莫名其妙的百物齊漲
企業得要在帳面上獲得比之前同期更高的利潤才能維持
但這個高利潤並沒有實際回饋到股東與員工身上
因為在無形中默默的被提高的成本所抵銷
甚至多數企業營收亮眼的根本就不是「本業」所賺的錢
而是把現金放在房地產或其他金融商品中「跟著膨脹」的數字

至於這個現象會不會恢復正常
美國有沒有可能
我只能說「幾乎不可能」
除非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
否則表面上的榮景就會不斷持續下去
直到貧富差距導致再也無法維持社會和平為止

當你了解以上的前因後果
你就會發現去怪政府或企業都是徒勞無功
因為就算哪天你當了哪國總統
你也不可能改變美國的世界貨幣政策

在我們這一代的眼中
我們二十年前看到這個可能的現象
所以「購屋」就會成為對抗通膨最穩健的作法

因為在台灣房地產的漲跌真的與「供需」無關
而是直接關連到通貨膨脹、原物料的影響
當你把錢存在銀行卻每年都被吃掉
放在投資市場又很容易被夾殺到血本無歸

最後選擇也就只有房地產
三十年前某前輩說過一句話我永遠記得
「不動產就是賣出一棟、永遠就少一棟
但卻是任何人窮困潦倒時最後的安全避風港」

想像如果你手上有五千萬
你用最不投機的方式、在全台灣各地買下十戶不動產

若五年後全台因種種原因「腰斬」到最低點
你的帳面資產因而只剩兩千五百萬
那對你而言真的算是「虧本」嗎?

在我看來完全不是
除非你財務槓桿搞到被天天銀行追債
否則你這一輩子只要有留下「祖產」
就完全不需要擔心你的老婆、兒子、孫子生活會出問題

過去四時年我親眼見過很多以前的「在地望族」
雖然說富不過三代、先人的遺產都被後代敗光
但你會發現只要還有一兩棟房子留給子孫
單靠自住與收租都能過上不餘匱乏的正常日子

我觀察這個現象花了一輩子
也逐漸理解華人千年來價值觀「有土斯有財」的背後原因
尤其在人口越密集的地方這現象越為明顯

文章的最後我做三個簡單結論:
第一 除非發生戰爭否則房價難以大跌、通膨會越來越嚴重
第二 趁台灣還有單價便宜、交通方便的相對低點置產但量力而為不要用賭博的方式玩財務槓桿
第三 吸收更多知識努力找出房地產以外、屬於你們這一代的出路

永遠記得這句話:「自己的人生自己救,不要留給你未來的兒女怨恨你的機會」

taipeier.com wrote:
雖然我討厭投資客但帥...(恕刪)


帥過頭最近說,過去三十年的經驗未必適用未來三十年。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56&t=4085095
你有點畫地自限了
我想他說這句話的前提是你要自己去找、去研究、去判斷未來的方向是什麼
講的是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
如果你只是照字面意義去理解的話就狹隘了。

其實你仔細看帥過頭在今天貼的這篇文章
文章的思路就是在講全球性的通膨導致物價房價上漲
這和我在 3 月 7 號貼這篇文章講通膨的思路很像
所以才轉貼過來
對我來說,除非目前的金融體系解構重來,
否則,通膨恐怕會繼續下去,一直到某個壓力點爆開
像2008金融海嘯就是一個爆點,只是美國政府太厲害了
硬生生用 QE 把他壓制下來,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套句摳比的廣告梗,這是體系的問題
畢竟,現在哪個政府不舉債印鈔票,美國印、中國印,連日本的安培也開始印。
這些印出來的鈔票都跑哪去?
答案是這些多印的鈔票全部用通膨的方式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環節,房價只是其中之一

但這也不是要大家去炒房
只是要大家想想通膨與房價的關係
高房價雖然討厭,但如果高房價是一種整體大環境造成的時候
我們因該去想解決及適應的方式
而不是一窩蜂找個替死鬼(投資客)罵罵就算了

像巢運睡帝寶馬路有解決任何問題嗎?

taipeier.com wrote:
你有點畫地自限了我想...(恕刪)


qe不是要結束了,船過水無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