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6 04:03:04 經濟日報 記者潘姿羽/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分享主計總處昨(5)日公布7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去年同期下跌0.66%,已連七個月下跌,市場認為有通縮疑慮。主計總處認為目前物價穩定,無通縮疑慮,不過,原本原本預估全年CPI年增率0.13%的預測值,可能下修。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表示,7月CPI下跌,主因是油料費、燃氣價格與電價調降,再加上水果價跌,蛋類和3C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也比去年低;不過部分調理食品、外食費的價格調漲,抵銷部分跌幅。若扣除蔬菜水果,CPI跌0.77%,再剔除能源後,核心CPI漲0.66%。
蔡鈺泰表示,原本預期今年油價第2、3、4季都會往上走,但第3季目前狀況跟國際機構的預測正好相反,油價又往下跌,導致CPI受影響,但從7月核心CPI仍上漲,1到7月核心CPI也漲了0.85%,可看出國內物價表現穩定,沒有通縮疑慮。
不過國際油價重挫,主計總處原先預估2015年全年CPI年增率應有0.13%的水準,且下半年CPI可回到上漲軌道,就目前表現,CPI已連七跌,當初預測和統計數字相比確實高估,全年0.13%可能往下調,幅度尚無法斷言。
主計總處統計,七大類中CPI變動最大者為交通及通訊類,下跌5.95%,主因油料費跌24.74%,且連續八個月年增率跌幅逾二成,影響總指數下跌0.92個百分點。
7月蔬菜漲4.06%,加上調理食品、肉類和外食類都上漲。國發會表示,因應颱風季節來臨及中元節將至,行政院穩定物價小組也將持續掌握各類農畜產品及重要民生物資市場行情,加強執行各項調配措施。
除CPI之外,躉售物價指數(WPI)持續負成長,7月較去年同期下跌9.98%,創下近六年最大跌幅;以新台幣計價,進口物價指數下跌14.25%,出口物價指數則跌5.65%。
由於石油及煤製品、化學材料與基本金屬類等價格下跌,且4月起電價依新版公式調降費率,國產內銷物價指數也下跌10.59%。
-----------------------------------------------------------
再看行政院主計處的核心CPI資料

過去6年鈔票印了2.4倍
物價只漲了6%
描述這種現象最清晰的就是著名的費雪方程式M*V=P*T
M 貨幣的數量
V 貨幣流通速度
P 物價水平
T 各類商品的交易總量
經濟活動減緩
貨幣流通速度下降
導致央行必須多印鈔票
不印鈔票的話
P就是負成長了
就像是病人(經濟體)已經失血過多瀕危了
輸血(QE)只會讓病情穩定
並不會讓病人一飛沖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