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ang3 wrote:喔,原來是配件不要...(恕刪) 可以,要看甚麼品牌,每個縣市門市方案不一樣,找符合你要的縣市門市或配合你的業務買就可我現在相信你說的一件事了,你媽要你學做生意這件事由此可見,您花錢的功夫比做生意還要好,佩服佩服
merry go round wrote:可以,要看甚麼品牌...(恕刪) 我是自認為買車有便宜,所以很想知道有什麼方式可以更便宜不過從隔熱紙,腳踏墊這種小周邊來扣,我真沒有想過,我會覺得,沒這些東西,那車子怎麼開?原來高爾夫球袋也可以退錢啊,下次要拿來議價,又學到一招我不是不會做生意,我是不會投資理財,不一樣啦不過我覺得我創業後,日常生活上的殺價力道反而變軟我會想,別人砍我價的時候都沒想過我也要生活,真不爽所以拿到合理不錯的折扣後,我就覺得OK了,我不會要求天天都神單
支持實坪制 希望未來房價可以漲好漲滿反正台灣百姓 房屋持有率高 這樣不是全民皆受惠嗎?實坪制之後 房價要逆風高飛再漲一波 建商滿手房 爽的勒!但是再漲下去 賣得掉嗎?我建商有說要賣嗎 ? 拿去跟銀行借錢 也勝過拿去市場賣給魯蛇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台灣建商的名言:給我一塊土地,我就能買下東京 !我是建商的話 一定惜售 !
pyang3 wrote:我是自認為買車有便...(恕刪) 隔熱紙,腳踏墊不是去除就算了,可以換成你想要的牌子等級款式,當然你要先知道業代成本價,才有辦法談,不然換成你想要的等級更好的,又會叫你加更多錢了
有大樓開賣:開價1400萬,65p含車位,公設32%主+附屬建物 37.5p追問+查時價登錄後,得到實際數字:主建物32p,雨遮+陽台5.5p,車位6X2.5 m^2=4.5p本戶+車位合計42p,因此得公設坪23p偶然由住戶友人得知,室內裝潢實測:室內29p問題是,(1)買家算法:公設比=23/65p=35.4%,哪來的32%?(2)建商算法:車位10p,建物55p,主+附建37.5p得到公設比:車位公設=5.5p/10p=55%,建物公設比=17.5p/55p=32%所以,建商不主動告知的車位虛坪很大.(3)再看看所謂公設,包括游泳池,中庭花園,車道等,能請建商把本戶"如何分配"到23p的細節告知客戶嗎?例如可能的算法是否是(猜):(游泳池等公設總坪數)/(大樓總建坪)*(本戶建坪)=本戶公設坪數?(4)如何確定建商給的公設或公設比沒有灌水美化?還是建商說了算?(5)別忘了室內裝潢師給的數字,實際室內使用只有29p/65p=45%(6)說清楚講明白有這麼難嗎?還是怕資料公開後,非投資客不想買單那麼多公設?------支持實坪制一票.(7)以上實屬虛構.
一樓那個庭院,造了圍牆蓋成花園就變成公設。建商貴貴的賣給1F享受,還重複向大家收公設錢。入口突出前廊,1F算公設,3F露臺也算公設(大家出錢,但使用的是3F,3F也沒賺到,因為卷商會賣比較貴)。頂樓平台,20幾年前是不算公設的,所以公設才很低。現在只要立起4根柱子,加上4支樑,小小做個造型,就算公設了。大家買房子,都不懷疑33%的公設到底是買到哪裡嗎?不想買到 "錢我在出,卻只給少數他人享用的公設"。就支持"用實坪計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