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會從房價所得比看房價,但專家不能這樣看,專家應該從更多面向解釋房價,從某個單一角度看房價可能很不合理,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房價也許就一點也不離譜。
建商是從開發成本+管銷稅費+資金投報%樹的角度定房價的。
以台北市大同區合建案建商只能分得40%的普遍行情分析,建商要分到一戶25坪+一個持分10坪平面車位共35坪的房子,必須蓋35/0.4=87.5坪的房子。若以造價一坪25萬計算,直接成本是87.5*25=2187.5萬。若管銷費用以營造款20%計,成本加上費用為2187.5萬*1.2=2625萬。一般獲利是抓銷售金額的20%,那麼售價會訂在2625/0.8=3281萬,獲利是3281*0.2=656萬。若平面車位售價400萬,那麼那一戶25坪的房子不含車位的售價約是3281-400=2881萬,單價是2881/25=115.4萬。
以上是概算,個案條件不同,或成本投報分析方式不同,數據分析結果會有差異。
我的回覆不是在為房價辯護,單純是說明房價不能單從房價所得比看。專家若看不懂,真的不要再自以為是專家然後在媒體發表一些沒幫助的文章。或者,專家其實都懂,只是為了點閱率發表文章,那我就不予置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