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全民都在瘋這種低買高賣 , 沒有經濟效益的遊戲時
美國的次級房貸就等著在台灣發生吧
那時台灣經濟大概就沒救了"

你根本對次級房貸的真正意義是什,都搞不清楚,還在那邊亂引申例子。
對市場經濟運作也不了解,難怪會有這麼可笑的言論!
台灣若都是像你這種不用功的人,整個經濟才會完蛋!
沒有再用功,就想去買到好房子,你是永遠買不到房子的。
有多少能力,買多大的屋。只在這說這些沒用的抱怨,對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

thomaslcc wrote:
"我想當全民都在瘋這...(恕刪)


關於次級房貸我不是經濟學者 所以我真的不敢批評別人懂或是不懂
不過下面是我一些初淺的認知 當然這也是別人的文章 不是我的
提供給一些想要了解次級房貸和造成金融危機的原因的人
當然台灣現在還不到引起次級房貸危機的程度 但是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事生產只專注於無益於經濟的遊戲時
實在不是國家之福


------------------------------------------------------------------------------------------------------------

對於這次的金融危機來說,因為也很多人在問,是次貸造成的??還是景氣的原因??

這次的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由次貸問題引起的,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兆元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也有一些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槓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兆的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 CDS)。


1、槓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到30倍槓槓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槓桿就是900億。
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借貸利率和投資報酬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也就是銀行借貸低利率的大筆款項,再轉借貸給像次貸買房者投資者或高報酬的投資標的。
    
2、CDS合同。
由於摃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會做這樣的冒險操作。
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槓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槓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
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可以拿了,假如有遇到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以A來說,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裏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淨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
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3、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
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
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
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兆美元。
    

四、次貸。
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裏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
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正確來說應該是借給普通的房地產投資人,或是信用較差一點的購屋者。
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棟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就是二胎房貸)。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裏,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裏呢,在G手裏。

G剛從F手裏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
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槓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
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準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遊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
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
而CDS市場總值是62兆,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兆的違約CDS。
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
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
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兆。
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
//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此話更正聲明,應發生於美國大量印製美元發行還債之時,七千億美元進入稀釋。
目前狀況於匯市,反而由於信貸緊縮資金缺乏的狀況下,金融體系為保現金保証金儲量,迫不得已
將海外資金贖回大量購置美元以保現金儲位,因此目前會有外資不斷由股匯市撤資
台灣撤了3~4000億,而韓國更被撤了兆元以上,而使目前美元不斷走強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一旦美國金融體系重傷,美元下跌
亞洲出口國,日本、韓國、台灣、中國等等…
本來要一樣東西要外銷賣10元美金
一來經濟萎縮購買力大幅下滑導致營業額下降
二來匯率損失,美元眨值若無法避免計價物品賣10元,若但相對的美金眨值10%,等於約只賣9元美金
毛利率直接消失10%
因美國的金融重傷,資金的短缺,把投注在亞洲各國的股市資金徹回
使得亞股爆跌,股市爆跌後,人民流動資金及投資金快速減少
加上金融體系連動的受傷,放款保守,造就了房市的冷清
造成房價下跌,導致再一次的爆發銀行違約事件升高
消費停滯,一連串的引爆,看來這一波本質的受傷而不是短期間的利空或消息面
長期的抗戰,回歸生產本質,慢慢的帶動經濟,才能期望經濟的復甦

相對的美元走強,對出口固然是可鬆一口氣,但不景氣之下,雖出口不致於有毛利下降的狀況
但基本仍需看整個消費能力,沒有消費能力,產品毛利因匯率的升高,營業額卻銳減,經濟仍不見好轉
再則依賴進口之產品更會是苦不堪言
買賣是要2個人都同意才能實現,如果現在還有成交量就表示還有人認為這價格合理,當買賣把房價

墊高之後,誰也不想當最後一隻老鼠,投資客也一樣,他只是低買高賣的商人,賣不出去遲早必須賠售

以現在的房價而言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當然也有人持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起的言語,如果房價高是為

人所接受,那又為何北市人口數一直在減少,2622090(1月底時資料),至今2612605(8月底),

假使因為投資房產獲利容易,吸引眾人下去玩,真正需求者日漸減少,因為買的起的人皆已購買,剩下

來無法負擔的怎樣都無法負擔,這批人多為受薪階級,薪水卻也沒有增加,是否買賣只剩投客賣投客

聰明的投客能出脫早就出脫,剩下來的投客就是最後一個,這也是供需法則最後的結論,供需會影響價格

價格墊的越高日後就有機會跌的%也就越高,房價軟弱跌的機會也是軟趴沒什麼變化,回歸基本面

必須注意的是惡劣的投客會拋放不實消息,影響個人判斷。
"是當一個國家的人民不事生產只專注於無益於經濟的遊戲時, 實在不是國家之福"

你知不知道房地產的交易,是支撐經濟成長其中的一個重要原素? 你真得對市場經濟完全不了解,才會把這種稱為經濟遊戲。不是你買不起房子,就叫這種事為經濟遊戲。當經濟為通貨緊縮時,造成人民都不消費時的經濟停沚或倒退,那才是可怕的無薪假和失業狂潮的開始。
金融風暴後房市理應蕭條
但我不得不佩服政策的威力
前些日子才將自住的房子賣掉
價格幾乎賣到一年多前投資客高掛的價格
當時看到那些投資客喊的價
心想有哪個瘋子會來接手
結果...房子超搶手很快就賣掉了
這次親身體驗到投資客是政策養出來的
在政策加持下(一年一捷運)
自住也只能多花點錢買好地段祈求房價不會下跌
不然就慢慢等機會
等股市大跌時好好殺價
thomaslcc wrote:
"是當一個國家的人民...(恕刪)


也許是我說的不夠清楚 造成誤會
房地產買賣不是罪惡 如果大家是拿來住的
但是如果我們只是汲汲於投資 把房屋的價格炒到天一般高
A丟給B , 然後丟給C , 再丟給D , 最後D受不了自殺破產到頭來還不是全民買單
此外如果觸動你不喜歡的地方 也多多包涵
我真的只想好好討論 如何可以和投資客競爭 買到好物件 找到一個遮風避雨的窩而已
你知不知道房地產的交易,是支撐經濟成長其中的一個重要原素?

xxxx

不知道耶 能幫我們解釋嗎?





thomaslcc wrote:
"是當一個國家的人民...(恕刪)


不買房子的人就什麼東西都不買?
不知道在說什麼,
台灣哪一年的經濟成長是靠房地產交易創造出來的?
賺錢的建商投資客有繳比較多稅嗎?
100868 wrote:
你知不知道房地產的交...(恕刪)


如果台灣多一些有素質的仲介, 應該會促進台灣房地產成長
justin2362 wrote:
因為大台北是台灣的首...(恕刪)


本來大家似乎有點離題了
不想發言
但是看到『首都』就整個火大
就想起海角七號開場白

我覺得首都就更不應該貴,人口集中的很大因素是在於工作機會和資源分配的多寡。
今天繳稅的目的不就是要平衡城鄉差距,照顧弱勢,縮小貧富差距,建設一些平常
資源就比較少的地方。若是我們無法創造非都市區域的就業機會,當然都市就會越
來越多人,因為錢大都先拿去建設所謂的重點項目。

繳錢的時候,說要縮小城鄉差距,要審預算建設的時候,就說這是首都耶,然後要
優先建設,這樣恐怕不太對吧~台北這裡已經是資源很豐富的地方了,這個大家眼
中的首都,一大部分是離鄉背井數十年的人聚集而建設起來的,人口會聚集起來也
是因為你把資源花在這個城市,首都並不是理所當然就應該被優先考量。

另外,您提到要比照各國狀況,讓我們就來『做做功課』
看看所謂的房地產泡沫化
歷史上的三次房地產泡沫化
現在應該要多加一次次級房貸

節錄其中一段好了
日本房地產泡沫:東京都一地的地價超過了美國全國地價總和

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60年間,世界房地產領域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波瀾,但進入9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鬆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85年9 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定”,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日本房地產1990年泡沫化,房價連跌15年,跌了70%以上,表示70%的房價都是多出來的
而這東京剛好也是首都~
美國就不用講了,去年才次級房貸,弄到台灣也有很多人失業。
德國就強啦~ 德國為何10年房價不變?
看過這些歷史的教訓還學不乖,好的不學越壞的。
這樣的人不是沉溺於金錢遊戲當中,就是功課做太少吧~

或許台灣不會發生,但是我知道當你不好好維護市場機制,當市場被破壞之後,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收割
成果。像日本就連跌了15年。(台灣大概也容受不了這麼多年一蹶不振)

另外談一個題外話,日本戰後的經濟靠老一輩的人苦幹實幹建立起來
但是房產泡沫化的後遺症加上國內少子化的影響
造成經濟規模無法支持多數人原本的收入
使得政策上開始減少對年老族群的福利
想想看你年輕時代辛辛苦苦栽培的果實
到了老年卻無法享受 我覺得會讓人扼腕~
怎麼想都對不起這一群人~
回頭想台灣呢?! 似乎也看到一些影子 ....

總之不當的將房價炒高
就跟菜蟲做得事情一樣
從中剝削
原本10塊錢一把的菜 變成15塊
就是這麼簡單
這不單只是賺錢賠錢的問題
這個行業是會波及到其他無辜的人的
現在銀行+房仲+投資客都一起去拱那個價錢就叫做炒作
投資客今天如果能賣正常價格都還是賺
那才叫做真本事
不然只是疊泡沫罷了~

打完收工~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