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 wrote:
約略記得有新聞報導過...(恕刪)
嗯...了解。
所以大大認為房價應該在280萬左右囉!(月薪四萬/一年48萬/5.7倍=273.6算整數)
.....................
這個我想誰在台灣執政或政府怎麼搞,都不可能達成的。
所以只能說請大家面對現實。
再說這數據我在某個網友的無名看到的有些出入。
不過那位網友說的比較可以參考。
紐約的房價有四十多萬美金但也有140萬美金...而且好像是公寓,不是獨門院喔!
一萬美金/一平方米的單價.
文章裡面寫年薪十萬算是高所得,一堆年薪三到五萬。
雖然比較一他的文章跟紐約和台北的人口密度或者台灣的人口密度,
台灣房價確實是比較高,但似乎也沒有高到大家說的買不起的地步。
不過台灣280萬的房子還是有的,只是地點不好或是小公寓囉!
另外一提就是如果台北真的280萬可以買到一戶15坪就好的公寓,
我想應該很多很多人會願意在台北買一戶來養蚊子,當行館吧!
台北280萬,那其他地方就更便宜了。以現在大家用600~850萬買房子,
每個人都可以買三戶,北、中、南各一戶,以後全台都有地方住,多棒的一件事丫!
....想也知道做夢。
期望值跟現實價差太多了,抱怨二十年也沒用。
即使房價腰折,也要四、五百萬到時一樣喊買不起,負擔重。
要嘛學學歐美,用租的丫!不要買房。這樣房價應該就會跌到跟歐美一樣了。
附上我看到的文章:下面的網址(我不會用連結就麻煩想看人的自己複製了,2009 12月的文章)
http://blog.udn.com/giveman/3599380
Rita@TPE wrote:
老實說,等著房子回檔的人,即使降了2成3成還是不會買,因為他還會等更便宜的.
這句最忠肯
這是實話,我朋友就有人這樣,60萬的開價說瘋子,要等50才可以買.....等真的實際談到50了,又說這樣45就可以買....
想省錢天經地義,誰都想多省一點,可是這樣真的就一直沒房子,我十年前買的時候被罵說笨蛋,17買貴了真是盤子!!
現在10年過去了,當初嫌貴的人到現在還是沒有房子,可是我這間已經到40,我已經打算要用這間換大屋,而他還是在一旁念著,說我現在看到的另一間48真貴,一樣罵我是笨蛋~~~
與其怨天怨地怨政府,不如放開心胸一點,人生賺錢死了也帶不走,如果這麼在意那可以租,可以選遠一點買,把錢用在旅遊或是其他地方,讓生活品質更好,也是一種選擇
有時候只是一個轉念,人生方向更不一樣
希望大家都可以成就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1. 重要建設都在北部, 它的交通、生活機能讓想住台北市的需求量永遠第一名. 如果捷運、北縣高架橋早10年做, 其路線也擴展到台北縣、桃園、深坑、基隆...等, 當郊區坐公共交通工具進入台北市不超過1小時的時候, 台北市房價就不會比其他地區差這麼多. 美國複雜的高速公路網(免過路費)讓他們住郊區也不會覺得不方便.
2. 台北市的停車位也是個問題. 住郊區進入台北市很難找的到有免費的停車位, 但公車捷運又沒到你家, 所以只能騎機車或想辦法住近一點.
3.台北市可花的經費永遠比其他縣市高, 所以環境確實有比較好.
4.學區較優也是一個主因
想到的大概這幾點.
回到議題, 我有幾個朋友, 心想要存個頭期款要很省 (工作不可能一直換薪水一直升) 就沒計劃, 生活爽爽的過, 常買最新的電器, 手機, 機車, 吃好料, 樣樣來. 5~6年下來了, 還是口袋空空繼續租房子更不可能買房子. 不過他們也不擔心, 生活一樣過的快快樂樂.
一生要不要擁有房子真的沒有對錯, 不過買不起真正不要怨東怨西,也不用哇苦有錢的投資客. 因為房子一坪個位數、十幾萬的還是買的到 (基隆、新店山區、汐止山區、深坑、宜蘭、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