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糾正內政部一案!再探討仲介費為何不改成最高收1% ???


道格吐司 wrote:
有差沒差依然不是你我在這邊說的算, 你只不過是想說不管怎樣房價就是一定漲就對了, 可惜我不討論這一個議題, 有興趣你可以去找那位先知

重點 : 實價登記一旦落實, 仲介業會崩盤, 房屋網站會大發利市


實價登記房仲也不會崩盤~~房屋網站也不會大發利市......想太多
專業是啥小??我只知道喔耶~~

dnalvqrq wrote:
其實不是你找我嗎?


實價登記議題是我引出的, 你回參與了這個討論, 我引你的文來延伸, 若你覺得我延伸的方向與你有所不同, 你可以不需要接著我的方向繼續的

逍遙過路客 wrote:
結束,你還是不願意回答貪婪部分,後面根本連討論的價值都不用.


沒有誰有義務要回答誰的問題, 若連這一點點道理都不懂, 那麼你要再多多學習, 這是我給你一些比較個人修養上的建議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實價登記房仲也不會崩盤~~房屋網站也不會大發利市......想太多


是嗎? 不過當議價空間再也沒有太多可以迴旋的時候, 仲介服務費的買2賣4將遭受到嚴重的打擊, 因為當議價空間普遍只有6%~10%時候, 仲介業就不用玩了, 若你是仲介人員, 你應該知道我在說甚麼的

但房屋網站不同, 他們賺的是平台資訊費, 有無成交他們都賺錢, 如同證券交易所一般, 只要量能擴增大於整個營運成本就可以了, 實價登記制度落實, 對此營運模式是大大有利, 這個現象在加拿大是現在進行式, 不動產經紀人被打的潰不成軍, 過去加國超過9成以上成交是透過共同資訊平台在進行, 不過在不動產相關商會的壟斷下, 便要求所有賣屋屋主要透過此管道銷售一律都必須透過合格的不動產經紀人來登錄, 換言之, 就代表近9成多的交易都是透過仲介來成交, 後來這個壟斷被裁決打破了, 任何賣方都能夠登錄在此平台之上, 導致房屋網站的營收暴衝, 畢竟服務費與通路登錄費用比較起來落差太大了, 何必讓仲介服務呢? 這是人之常情的

此外, 台灣仲介人員普遍不具備撰寫合約與設定或移除條件的書寫與談判能力, 一問三不知, 通通推給代書業者, 在加國這些都屬於不動產經紀人的業務範圍內, 買賣雙方各自的公證人(律師)只是依買賣合約內容相互照會確認進行政府機關法令所要求的相關事宜, 稅款則是會計師進行, 不同專業分層負責明確, 當然也可以自己進行, 不過沒有人會想要自己處理的, 主要是稅法與過程不熟悉萬一導致違約風險不是鬧著玩的, 大多乖乖付一點費用請專業人員負責, 費用對整筆交易價來說, 其實也不是太昂貴的, 仲介會負責有關履保帳戶的相關費用, 這些都含在傭金內的

話說回台灣, 很抱歉, 代書費買賣雙方自己付款, 要改合約也要自己付款, 履保費用也要自己付, 因此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 仲介到底做了哪些服務呢? 甚至還要傷腦筋提防仲介業的惡習惡狀, 但因為交易價格不透明, 導致很多買賣雙方被迫接受這麼奇怪的服務模式, 也因此引發出非常多的糾紛, 這是制度面問題

若實價登錄制度一旦落實, 合約起草與履保都已經有現行的民營機構了, 通路有房屋網路, 交易價是透明的, 那麼仲介除了幫忙聯絡與開門倒開水外, 還能提供甚麼服務呢? 這個只要找工讀生就可以了

這也是為何相關業者要強力關說的主因之一

不過現在執政當局為了當選, 為了爭取選票, 通過機率已經大幅增加, 一旦通過, 一年後仲介業將會發生崩潰現象, 尤其是現在市場交易量如此低迷, 無疑是雪上加霜

道格吐司 wrote:
是嗎? 不過當議價空...(恕刪)

你太低估人性了~~~即使隔壁賣多少~~你就要跟著賣多少嗎??更或者是上一手買多少屋主就願意不賺錢賣嗎
即使實價登錄~~空間就更低嗎??大錯特錯~~其他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議價空間囉?
我是不曉得有哪些國家有實價登錄啦~~但是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仲介業囉?是這樣嗎?
售屋網站.......打打廣告齁齁屋主抓抓買方OK啦~~真正從那成交的比例~~~~看清事實吧
更甚者~~屋主就說我條件就是比隔壁賣多少的還好~~我就要多賣多少~~
實價登記OK的~~反正根本就沒差~~價格早在網路上都抓的到~~不信罷了~~給政府登記也好~~這樣大家都沒得含扣
只有一句~~如果只是登錄而沒影響課稅~~根本是沒差的
專業是啥小??我只知道喔耶~~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你太低估人性了~~~...(恕刪)


你幹嘛拆穿我一直在吐槽他的人性本惡這塊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你太低估人性了~~~即使隔壁賣多少~~你就要跟著賣多少嗎??更或者是上一手買多少屋主就願意不賺錢賣嗎
即使實價登錄~~空間就更低嗎??大錯特錯~~其他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議價空間囉?
我是不曉得有哪些國家有實價登錄啦~~但是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仲介業囉?是這樣嗎?
售屋網站.......打打廣告齁齁屋主抓抓買方OK啦~~真正從那成交的比例~~~~看清事實吧
更甚者~~屋主就說我條件就是比隔壁賣多少的還好~~我就要多賣多少~~
實價登記OK的~~反正根本就沒差~~價格早在網路上都抓的到~~不信罷了~~給政府登記也好~~這樣大家都沒得含扣
只有一句~~如果只是登錄而沒影響課稅~~根本是沒差的


一間賣1000萬, 隔壁賣2000萬, 是這樣子嗎?

一個區域就只有這一棟嗎? 沒有其他類似社區嗎?

我舉加國例子是因為我在溫哥華有實際的經驗, 也跟一些不動產經紀人有交流過, 開價與交易價之間的議價空間一般是落在6%~8%, 依不同的開價策略與屋況方位與所在地不同, 都有其一定的共識, 賣方要開超出市場行情價, 可以, 但買家並非是蠢蛋, 除非是有特別的特色, 加上買賣雙方大多數都有各自的仲介在進行條件與價格上的攻防與策略, 要騙, 很困難的

加國不動產經紀商會長久的壟斷資訊通路平台在去年被改變規則, 對當地不動產經紀業有頗大的衝擊, 這些都是網路上搜尋都能夠找得到的資訊, 你找了嗎?

你不瞭解不代表大家不瞭解, 事實上, 政府決策主導者, 你上頭最大老闆與一些高階經理人, 學者專家, 通通都知道, 去年還有監察院的委員開砲, 那是因為他們都清楚台灣不動產制度與仲介業有很大的漏洞與問題, 你不過是長期以來被洗腦愚民的對象, 所以我不會跟你計較, 只覺得你可憐而已

當你講沒差的時候, 你知道你自己在講甚麼嗎? 你以為大家都跟你一樣蠢嗎? 絕對不會 !!
其實奢侈稅發佈時候, 也做過一些短期的猜測, 目前來說都還是符合我個人的猜測, 像是奢侈稅前交易量增加, 隨後委買賣數量減少, 交易量大減, 但房價可能受此瞬間波動會些微增加或減少, 那是因為資金成本還低, 若沒有意外中的大波動, 今年年底房價都會持續在一個水平線上, 也呼籲一些非要在今年完成購屋的自住客要在奢侈稅前進場議價爭取比較好的價格

不過全球金融市場已經提前半年發作, 結束了嗎? 三個月後就知道了, 多方勝算很少, 我原本預期在今年底明年初市場將劇烈波動, 在一場美國政治角力過程中, 不該發生的事卻發生了, 所以提前引爆了, 態勢明顯, 若沒有自我獨立思考能力者, 最好不要聽信任何的消息面新聞, 全面保守理財面對, 這種反彈波動震盪不是一般散戶能夠搶的, 任何反彈都是逃命波, 十月結束後, 猜的如何, 一切見真章, 因此我也勿須再多言

目前只是針對一些政策面調整所導致的後續影響提出一些看法供討論, 至於對於多空喊話者, 因為那個先知與那隻老虎都已經封鎖我的發言, 那也就隨便他們了, 我一向不喜進行猜測, 就算猜測也不進行太過長遠的預測, 前波短線預測, 大致上都非常貼近我先前所說, 很可惜, 全球發生大變動, 空方已經取得非常大的優勢, 明白點講, 我認為股市跌破7000點見6字頭是遲早的事, 遞延效應, 明年房價還挺的住嗎? 有些人在等那個QE3, 基於邊際效應加上真正問題引爆點也不會是在美國, 而是歐洲, 那裡在未來幾個月內會有很多傳聞與消息, 安全帶繫緊點吧

不用質疑我的目的, 只是輕鬆聊聊, 所以你們可以放輕鬆點, 要當笑話看也行, 事實上我這一波在股市是有佈空單, 我運氣很好, 轉折都給我抓中, 但接下來我已經完全退出此等短線, 其餘就不便告知, 奉勸反彈就逃命去

你應該是活在投資客烏托邦理想國
在那裡
世界大同
投資客只賺不賠
...

大家都想賺錢不想賠錢
但是"想不想"和"能不能"是兩回事
賣方屋主都想賺錢
不缺錢時當然可以開價高高掛願者上鉤
那缺錢的時候呢?
房市走空頭的時候呢?
周轉不過來的時候呢?
房貸繳不出來時呢?
死守著非賺不可原則者一定是傻了

人性都可以拿出來講
真是拿你沒輒
那我告訴你
買方的人性是不喜讓別人賺
買方的人性是越便宜越好
買方的人性是要殺價殺到見骨
買方的人性是希望賣方賠到痛哭流涕

你還敢說實價登記沒差嗎?



板橋一介小仲介 wrote:
你太低估人性了~~~即使隔壁賣多少~~你就要跟著賣多少嗎??更或者是上一手買多少屋主就願意不賺錢賣嗎
即使實價登錄~~空間就更低嗎??大錯特錯~~其他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議價空間囉?
我是不曉得有哪些國家有實價登錄啦~~但是有實價登錄的國家就沒有仲介業囉?是這樣嗎?
售屋網站.......打打廣告齁齁屋主抓抓買方OK啦~~真正從那成交的比例~~~~看清事實吧
更甚者~~屋主就說我條件就是比隔壁賣多少的還好~~我就要多賣多少~~
實價登記OK的~~反正根本就沒差~~價格早在網路上都抓的到~~不信罷了~~給政府登記也好~~這樣大家都沒得含扣
只有一句~~如果只是登錄而沒影響課稅~~根本是沒差的

道格吐司 wrote:
一間賣1000萬, ...(恕刪)



大大看您的文章長知識了~~

仲介們混久了,還都以為一般購屋者都是愚不可及,自己才是主宰者。

其實只要建立一個"無法貪婪"的交易規範,就可以讓貪婪的人性不再進行房地產炒作。

不過我想,仲介們應該會提出:不可能,政府的金主都是建商,等等假設性的語言。

實價登錄我想是往改變制度前進的第二步,樂見其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