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飆不飆高,是市場自由機制,有需求,價位就推高,沒需求,價位就跌宕政府不用插手太多但政府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一人多戶的炒作囤積行為與弱勢公民的居住權益廣建公民住宅,讓有需要的人可以有地方住,這才是政府需要去做的事情公民有地方居住的意義,遠比年輕人是否買得起房來的更重要,買房不就希望保值甚至升值,這種投資行為跟政府照顧公民的責任不搭嘎pds1 wrote:今日另外一則新聞,...(恕刪)
好多人都講到重點了,只看 GDP 有什麼用?房市利多,資金只會往房市走,就跟這幾年一樣,企業投資有增加嗎?連科技業大老闆們都在炒地養地了,還投入到研發?數字治國的結果如何,我們已經忍受了八年,難道大家都看不出來?最該改的應該是金融業。假設房價是 1000萬,我跟銀行借了 800萬買房,結果貸款付不出來,被銀行收走,那當然心甘情願嘛,但銀行把你的房子用 500萬賣掉了,這個時候你不但房子都沒了,還倒欠銀行300萬!這樣合理嗎?目前這些遊戲規則都是銀行定出來的,但我們都知道這不合理,但我們能做什麼?以上述的例子來看,我欠銀行300萬,銀行有300萬的債權,帳面上銀行是穩賺不賠,就算我還不出來,銀行打了呆帳,但債權並沒有消失,他可以賣給討債集團,難道大家都甘願欠錢嗎?只要銀行鑑價、放款、借貸這些不做改革,那房市就永遠不會有穩定的一天。
雞豬P跟房地產有相關?騙自己有用,騙別人不一定有用房地產這幾年真的是害死台灣經濟多少年輕人沒了消費力就說房地產已經到頂了,還有人不願意接受這事實就算政府再怎樣利多,房地產也難以回天平均薪水這種水平,能買的,早買拉......我真的很難想像,薪水4萬-5萬的中壯年,是要如何能買現在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