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公寓各有有缺,不管買那種房,還是得看自身荷包,最重要的是好的鄰居。
Bazooke wrote:
台灣未來大樓會面臨的就是大樓資金無法維護大樓整個營運

不知道目前屋齡已超過40年的大樓社區是如何走過來的?有沒有人可以提供一些實際案例?

這會是比舊大樓都市更新還要早面臨的問題,而且這問題應該已經是現在進行式了。
如果是我,我會選有健身房的其它的我覺得可以不必了,因為平日有運動健身習慣。

假日確實天氣好會往外跑,天氣不好宅家裡。

ldw406 wrote:
不知道目前屋齡已超過40...(恕刪)


只能說真的是看人(鄰居素質)

我們家住永和,電梯大樓,有地下平面車庫,大樓落成至今已經30年左右
我們一直以來就沒有請管理員
所以大樓管理費就是負擔公共開支,水電費之類的,再加上電梯或地下室鐵捲門保養維修
一個月繳1000多元,一次都直接收一年

整棟大樓超過8成住戶都是居住30年的老鄰居
我們每2~3年輪流當一次管委會主委,也都是這些30年的老鄰居在輪流當

費用支出,剩餘多少都公開貼在電梯裡
沒有財務問題,沒有東西損壞沒錢修的問題
只有大家年華老去,鄰居從爸爸媽媽變成爺爺奶奶的問題,,呵呵

ldw406 wrote:
不知道目前屋齡已超...(恕刪)

電梯更換是一定的,看是換進口還是國產的,一分錢一分貨,另外40年大樓的糞管可能是鐵的.....會鏽會破,還有都被地震摧殘過其實結構已經弱了,鋼筋裡面其實都鏽了.....能把公共空間燈光照明弄明亮,牆壁油漆乾淨,大廳整修美觀就不錯了,主要是保全總幹事人員要齊全,清潔很重要,一年至少要三次公共空間洗地打蠟,委員會每個月基本費用支出20多萬是基本,還要應付有的沒的損壞

tany3472 wrote:
依據我多年的經驗(...(恕刪)



你這數據應該是正確的
我們公積金達10.XW/戶
社區運作完善,連app都有,都網路化了,節慶活動沒少過,健身,KTV等公設的器材,歌單皆定期更新
但住戶大會還是哭窮...畢竟才10年不到,關鍵在電梯更換及第二代能力。
之前參觀朋友台中的房子 大約是1500萬平均單價 他比較倒楣14年入手的

純自住 : 出租戶 = 1:1.5 租的比較多

但是聽朋友說

反而租戶的管理費都很準時繳 車也開得好 個個虎視眈眈等房價跌 一邊住一邊嫌

有8-9戶 欠繳的管理費 30萬左右 新的大樓約3年 總戶數150戶左右 公基金還有400萬

但沒繳也不少 看未來人口少了 出租少了 少了人分擔管理費是累加的 我也覺得以後問題很大 感覺透天持分大 免管理費好一些


juniormark wrote:
你這數據應該是正確...(恕刪)


當初會提出平均公積金這個觀念,只是個人參加過許多不同社區的所有權人會議,也觀察到一些現象,跟大家做分享。
有錢的社區住有錢人,社區的公積金多的花不完,沒有什麼欠繳的問題,每次開會討論的都是管理公司的服務加強、社區安全維護的加強、社區設備那些該更新了、各節慶活動舉辦方式。

窮困的社區住的就混雜,自住、租賃、甚至住商混合,所有權會議討論的都是管理費欠繳催討、那個住戶違規或是干擾到別人、那個住戶的狗隨地大小便,如果管委會每年小有幾萬的盈餘,就一定會有住戶跳出來說是否調降管理費,或是繳費優惠。
所以窮人不會想未來,只想當下。

國家都有窮困的、縣市政府都有窮困的,當然社區也有窮困的,樓主提到欠繳管理費所以不要買房,可以說是因噎廢食,有住房需求的人應審慎選擇優質的社區,可以從我提到的一些論點下去判斷,希望能幫到有需要的人。
lawtaipei wrote:



這也要有相同理...(恕刪)

其實公設維持個人看是還好,沒花多少錢,主因是住戶愛惜使用跟聘請足夠的人員清掃維護法,畢竟大多都是日本人,公設使用很小心,反而是健身房不夠用10幾台跑步機常常爆滿,管委會有人提議把spa區縮來增加健身房空間,另外咖啡廳也是最常使用的項目收支還算平衡..游泳池主要不是維持費貴而是不知道什麼鳥規定游泳池要配一個救生員,救生員才貴,,其他像冬天開的溫泉區說真的都是日本人在用,台灣人反而很少,倒是相關的淋浴間與廁所更衣室比較常在用,其他麻將間,餐廳(貴在廚師),ktv ,說真的這些公設根本不需要花多少錢去維護,有人清就好了
公設說真的花不了什麼錢,閒置了空間開會變更做其他用途都可以...個人倒是不排斥,

tany3472 wrote:
當初會提出平均公積...(恕刪)


感謝分享親身體驗。
你描述的非常寫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