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為何常出現只漲不跌的"過程" 現像?

fsvbzq wrote:
其實也不用去研究什麼...(恕刪)


這說的是小金額變大金額
不是大金額變更大金額

以前便當一盒50元,
現在也只有80-90元
頂多20年漲了一倍

你拿5元的東西比?
怎麼不拿1角的東西比?
漲到一元就變10倍了

麥當勞以前賣100多,
幾年前還跌到69元一個套餐
那時薪水有跌嗎?租金有跌嗎?
成本增加價格確下殺?老闆賺太多了?
以前還教民以食為天,連食物都會跌價了
還有漲價的部份是因基本薪資房租往上漲
以前高薪的水泥工,一天3000
20年後還是3000,沒跌就很偷笑了
漲價的是低價物品,而不是高價物品

食衣住行育樂,第三個才排到住

衣服你有看到比以前貴嗎?
原物料棉花有比以前更便宜?
因為機器製造,所以便宜?
那房子以後不能機器製造?

再來物價一直成長,薪水也沒漲,只有最低工資漲

唯一看漲的只有真的買對地點
但重點是20年後發展哪裡?誰知道
我只知道近10年越南會發展
近20年印度會發展
那台灣呢?看看哪個總統有能力
只能用賭的
房子平時政府抽稅.保護費.....房屋+地價稅..................房子跌時...丟給銀行法拍.....變呆帳就全民買單或是變成銀拍屋....聯金公司在拍賣進入循環政府抽稅.保護費.....房屋+地價稅....房子漲時.政府抽稅.保護費.....房屋+地價稅.土地增值稅在抽更多....................
pengkuofeng wrote:
網友常在版上喊崩盤....(恕刪)


你知道股票大盤長期來看,也只漲不跌嗎?

chang.d1210 wrote:
提醒樓主不能把房地產當作是一般商品來看待!否則所有的理論都會失真~~

房地產不同於一般商品在於土地的性質,如果不了解土地的特質,就無法理解房地產,所以又稱不動產有以區別一般商品,有以下幾點:

一、土地有限,所以土地供給不會是毫無限制,所以供需關係與一般商品不同,一般商品可以透過大量製造來壓低成本,但房地產最大的成本在土地,而土地是有限資源。

二、土地的獨特性,替代性極低,例如買車,雙B買不起,可以買TOYOTA,但台北的房子跟高雄的房子完全無法替代!

三、土地的永久性,所有產品都有其使用期限,雖然實體房屋也有使用期限,但土地是沒有使用期限的限制!

四、土地周邊的相關性,土地價值會隨著周邊環境而有所不同,土地具有加值與競爭關係,但一般商品多僅為競爭關係。

所以基於以上的特性,房地產大大不同於一般商品的市場行為。


相當精闢的言論。

Harris328 wrote:
其實要根絕房市怪象,只要做一件事情就好了,就是每年以市價徵收土地稅(各個地種),然後政府針對企業或法人所有之土地根據去年的營業稅繳納額度高低進行土地持有稅減免或補貼即可,這樣可以消弭持有土地(閒置土地)太多的問題,將持有成本增加,強迫必須將土地有效利用,增加賣方壓力,間接消除空屋過多的問題


只怕房租會先大漲,
接下來引起的連鎖反應下,
房東未必是最不利的那個人,
反而不得不租房的人、甚至有房的人都必須壓縮其生活支出,
偏偏因為房租漲了所以物價肯定也跟著要上漲,
最後的結果恐怕是經濟蕭條、成長倒退,
從土地方面多徵收的稅還不及經濟趨緩所減少的稅收,
而且最先產生的受害者,
恐怕還是買不起房的受薪階級。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
活不下去的如何自處,
會衍生什麼社會問題,
都要先想清處才行。
除去大環境極特別的因素,
像是戰爭、天災等等之外,
房地產為何不容易跌,
只怕還要考慮到人性,
畢竟沒有迫不得已,
大多數人都不願意虧錢賣房。

此外,
大環境中如果多數人看多,
那房價仍會上漲,
如果大環境中多數人看跌,
房價下跌機會就大一些,
看前幾年看跌的人較看漲的人多,
房價就有稍做修正,
只是...
因為大多數人還是不願虧錢賣房,
所以跌幅仍然有限。

另很多人會覺得建商賺太多,
確實是,
他們賺很多,
不過因為我不在台北市,
而是在可自己找地建屋的縣市,
我當時在評估買房或買地自建時,
評估過後...
自建的花費未必較低,
最後還是買年份不長的中古屋,
所以如果要評估建商賺很多,
似乎也要評估如果要自己買地自建,
所花的費用與買房費用相比較後,
例如想住台北市的話,
能否找到一塊建地,
如果評估那塊建地能蓋個5戶,
就找5人一起買,
再一起出錢蓋房,
看看所花費金額與該地附近建商所售坪數相當的房子售價如何,
再做定論,
今天如果自己買地自建的花費不比買屋低,
那建商能壓低成本賺取利潤,
我個人覺得那是別人的本事,
也不必妒恨。
apoway wrote:
你知道股票大盤長期來看,也只漲不跌嗎?


那你知道股票可以透過台灣50買大盤
房市你可以買大盤?

羅以爾 wrote:
只怕房租會先大漲,
接下來引起的連鎖反應下,
房東未必是最不利的那個人,
反而不得不租房的人、甚至有房的人都必須壓縮其生活支出,
偏偏因為房租漲了所以物價肯定也跟著要上漲,
最後的結果恐怕是經濟蕭條、成長倒退,
從土地方面多徵收的稅還不及經濟趨緩所減少的稅收,
而且最先產生的受害者,
恐怕還是買不起房的受薪階級。

如果真的走到那一步,
活不下去的如何自處,
會衍生什麼社會問題,
都要先想清處才行。


加稅短期內房租會先漲
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回跌
為什麼
主要是未來租屋需求會一直減少
簡單來說沒人了誰來租?
房東反而因為持有稅上升壓力變大
降價求租或賣掉變現的可能性會大增
長期而言持有稅增加對房市的健全是有利的
任何商品都無法逃脫供需平衡
少子化跟老年化是難以改變的
少子化的趨勢花了20幾年才形成
要扭轉花這麼長的時間才形成的趨勢是非常困難的



joncehome1@gmail.com wrote:
股票長期漲是因為上市公司變多...(恕刪)

j大,這方面恐怕得再查清楚一點。

因為就算今天有10家公司上市,如果上市後股價沒有漲,是不會影響指數上漲的。
所以我們大盤才稱為"加權股價指數"。

happywork01 wrote:
j大,這方面恐怕得再查清楚一點。

因為就算今天有10家公司上市,如果上市後股價沒有漲,是不會影響指數上漲的。
所以我們大盤才稱為"加權股價指數"。


受教了
不過大盤長期看漲
個股就沒有長期看漲了
像金融股根本回不去以前的榮景
而加權指現在幾乎只看台GG就夠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