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長大以後,你是否鼓勵他買房?

因為悲觀不能解決問題,人生來不平等,這個靠北靠母也沒有用(我生在小康公教家庭爸媽沒負債,這已十分感謝)。從小爸媽希望我當公務員,但是出社會後選了一條不同的路,才發現機會一直都在,只是你要願意踏出去。

我期許我的小孩能比我更爭氣,真不行該幫忙還是會幫忙,但是有幾分錢做幾份事,好高騖遠不腳踏實地是不行的⋯
lawtaipei wrote:


大大的生活態度非...(恕刪)
IMO, 2 or 4 depends on their ability and financial condition
lawtaipei wrote:
現在測試一下你內心真...(恕刪)

教小孩儲蓄觀念罷了,很多機會都需要一桶金來自己決定,像很多魯蛇,連一桶金的能力都沒有,還跟人跑來房產版喊燙,這才是最可笑的一群,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能力不夠的機會是留給有現金的人
沒錢,就算你爹娘有帝寶一戶可以繼承,你也繳不起契稅跟中介遺產稅,拿房子抵押來繳也拿回不了多少錢,,。。連自住你都可能繳不起管理費。。最後也只是被法拍罷了
我個親戚國營銀行老總退休其妻子早逝,在信義區有間房子留給三子三子都是美歸,父親活著時高不成低不就,靠爸退休俸跟13趴養現在父親走了遺產早就被後母轉的差不多了,只剩信義區的大房子,父親走後管理費一個月22k,因為父親長年失智給後母養,信義區遺產未辦過戶,最後繳不起,後母給他們一人二百萬,房子過戶給後母,
後來只聽三子領30k自己個子租房過生活,一樣在仇視後母,但他們有因仇視而改善他們自己的生活嗎?答案很殘忍並沒有
而他後母前年把信義區的房子賣了,賣的錢跑去台中7期買了間商辦收租,跟五期的新大樓住70幾歲還常常出國玩
錢很重要,沒錢談什麼理想,機會,都是白搭,如果一窮二白,連勞力都不肯付出,光在這抱怨對你人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台灣人存完錢最笨的做法就是買房,當所有機會與運氣降臨不到你身上時,唯一可以翻身的機會也只剩買房,因為,房子賺不了錢的時候,至少他可以幫你度過人生的1/3以上的時間,
說真的只單靠上班薪水而翻身的,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 wrote:
IMO, 2 or 4 depends on their ability and financial condition...(恕刪)



大大也是非常實際的人,支持這樣的意見。
arrem5104 wrote:
教小孩儲蓄觀念罷了,很多機會都需要一桶金來自己決定,像很多魯蛇,連一桶金的能力都沒有,還跟人跑來房產版喊燙,這才是最可笑的一群,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能力不夠的機會是留給有現金的人...(恕刪)


支持喔。
現在的景氣不像以前那樣,多數年輕人也比較不能吃苦。
政府有責任把經濟搞好,但是年輕人也要自我勉勵,認真打拼。
比別人認真,你就有機會脫離困境。
lawtaipei wrote:
想像一下,你的小孩到了成家立業的階段,
房價水準就如同現在一樣,你會鼓勵小孩買房嗎?

知道為什麼蝸牛看起來就很可愛,但是蛞蝓看起來卻很噁心?這就是有房跟沒房的差別。

所以當然要鼓勵買房啊!不買房請問要睡哪裡?像蛞蝓一樣到處爬呀?

房價高的地方也只限雙北的蛋黃區,買不起蛋黃區不會改買蛋白區哩?



登卡普 wrote:
知道為什麼蝸牛看起來就很可愛,但是蛞蝓看起來卻很噁心?這就是有房跟沒房的差別。..(恕刪)




笑死
不會鼓勵買房,家裡有得住幹麻買。
除非討厭和父母同住。
那就不排斥買房,但請挑自己能負擔得起的房子。
灰色咖啡杯 wrote:
不會鼓勵買房,家裡有...(恕刪)

有年輕人想跟父母住的嗎?我跟老婆商量好了,小孩結婚我們就搬出去住,將一間房子回收不租了自己住,不跟小孩子住,這樣比較不會有摩擦,沒有婆媳問題
會。
當我老了我不奢望他們會陪在身邊,畢竟工作地點也不是能說在家鄉就在家鄉。
我覺得不論是他要買房還是租房,當然都該評估自己的能力,
但他就是得出去學會獨立和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任。

我算是幸福的孩子吧,工作後8年才出嫁,
出嫁前住家裡,生活費(水電瓦斯一堆稅)不用我出、連所得稅都是爸爸統一全家一起繳掉,
過年老爸老媽還會給紅包,而且依老爸個性只能逐年增加不能減少!
我只是每個月給爸媽8000~1萬元,年年出國多快樂沒壓力~
(但後來他們都幫我把錢存下來結婚給我了)
一結婚搬出去,才知道原來維持家計真的很不易,也能體卹父母的辛苦。
現在一周回去三天陪陪他們家人老公也很愛跟...
老實講,住家裡說不定還習慣飯來張口呢,真的會懂得珍惜嗎?
當我年老了,我覺得我也想自己快樂的過生活~

至於房產,再說吧,那是自己努力拼來的,
兒女孝順我就平均留,不孝順我賣掉換小房剩於錢自己花不是也很好!
父母可以自己安排生活他們也樂見吧~

就像當兵,我覺得雖然男生都抱怨為啥要浪費時間去當那2年的兵,
但就我周遭所有的親友,當過兵和沒當過兵的,對生活的態度和與社會融合程度就是有差,
就算當年嘴上抱怨的要命甚至還一度過不下去,現在最侃侃而談的也就是那段日子!
雖說人要將心比心,但很多事也得有實際體驗才能真正體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