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署奢侈稅延長成五年的可行性?


藍色羅傑 wrote:
最近突然想到一個不知...(恕刪)


可以的!
1. 建商倒一整遍
2. 銀行倒一整遍
3. 投資客無房子可投資轉換跑道到國外投資.
4. 百業蕭條.
5. 失業率暴漲治安大壞.




百年榕樹, 千年九芎, 萬年七里香.
1.改變供需關係:
限購令 - 每一成年人名下限2戶.
已超過2戶者給予一年寬限期,限期出脫,一年後超出部分依市值課重稅

2.提高持有成本
第3戶以後不得貸款。

以前佃農幫地主耕種,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的德政,
現在租屋者付房租給屋主,為什麼不能租者有其屋?

不要再相信建商房仲會倒多少家的危言聳聽了,
十年前建商房仲有多少家? 現在有多少家?
GDP不能只靠房地產, 倒幾家也是健康的,
政府敢不敢得罪財團才是重點.

資本利得很難課稅就乾脆不課了, 全拿受薪階層開刀, 這算是有為的政府嗎?
12年國教要不要排富根本不須討論,
如果能課到有錢人的稅, 讓他們子女免學費有何不可?

昨天看了"讓子彈飛"重播, 感覺現在的政府比劇中的的土匪縣長還不如.

rufusgaga wrote:
我覺的不可行,房屋持...(恕刪)


嗯~看起來大家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以非自住者持有課徵持有稅的方式來抑制投資客炒房,這個方法的確很不錯。

好的,那就想辦法來push這個想法變成政策!

要push成功只有一個可能

推翻政府,不然還是早點睡比較好

沒熟識高官的話,基本上不可能照你說的做

所有高官fb,信箱,根本不可能是本人看

只要人頭戶不解決
您說的對投資客來說都不是問題
紅狐 wrote:
1.改變供需關係:限...(恕刪)
這結論存在這個版的各大樓已久
問題是考量到既得利益者多屬位高權重
想改變
難阿!
藍色羅傑 wrote:
嗯~看起來大家認為比...(恕刪)

藍色羅傑 wrote:
是~我如果能移民早就移民了,之前有去問過日本移民的問題,依目前我的能力還移不了,但我有能力時一定會移。

如果要當乞丐,我也寧願去日本當乞丐,至少他們政府還能聽到乞丐的聲音,乞丐還是有權力站出來!

不用像自詡為有錢的人,在這裡被政府欺壓、政客欺壓、被更有錢的人欺壓、然後再來笑別人是乞丐。

實在很可悲。


又是一顆又大又圓的外國月亮,

我表姊嫁到日本20幾年,

得了乳癌後只告訴我她『後悔死了』~

後悔什麼不用我說,

等你哪天發了財移民日本就會知道~

我看是沒機會了!

像你這種貨色…

上天堂怨太閒、下地獄又嘆太累…

一輩子就看著別人手上的棒棒糖流口水,

說白了…弱的、懶的、沒用的才會覺得共產主義好!

有能力的、勤奮的、強者都愛資本主義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或弱肉強食)~

那些投資客做的事情你不會做嗎?

你信用破產貸不到款?

還是你捀著錢去買房子人家不賣?

青年安心成家要是真的讓你貸700萬40年…

你敢買嗎?

你買了漲了知道何時要賣、找的到買主嗎?

說別人投機客?我呸~

要是不用花時間研究做功課閉著眼買都會賺你怎麼不來賺?

30000塊本金就能給你買個小台指期賭大小,

只要你賭對邊一天翻倍賺是家常便飯,

3萬變6萬、6萬變12萬~大富大貴不是夢啊!

你有種玩嗎?

搞清楚一點…只會坐在地上放個碗是誰害你的?有錢人?
甚麼措施方法都是欺騙老百姓的,奢侈稅真的有用?你們也太天真了!看當時房價開時炒作時是誰在執政?唯一最好的方法就是等他下台,房價1000%自動下跌!信不信由你!辛苦一點再等兩年多吧!

natorss wrote:
奢侈稅提高到5年,就會很少5年內的2手新房,建商可以因此拉高預售屋的價格,他有更大的"全新"優勢,而預售屋漲價,100%中古屋會跟進,因為誰都想賣高,目前2年,我認為最剛好,5年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我贊同這位大大說的

一般老百姓也就是咱們父母那一代,二、三十年前買的房子,現在趁這個機會

賣掉換間大一點的,你說能投機到哪邊?

大家都覺得是投資客炒作舊房子,實際上是財團

政府打這些小投資客只是打給一般民眾看滴,看看那些財團有影響嗎?

還不是一直狂推建案,每個建案的價格還屢創新高哩!新房子哪來漲那麼快?

消基會or公平會怎麼沒有去查一下有沒有惡意漲價?

你家旁邊新建案開價沒超過30萬,隔壁鄰居中古屋敢喊30萬給我看看?

打蛇打七寸,政府有心要做,就直接從建商下手了,不過政府也不可能對建商

下手啦!一打下去有人又出來哭腰,然後政府的經濟成長數字也不漂亮、失業率

也不漂亮

在這邊搞甚麼奢侈稅,不過是弄個假的公平正義給大家看而已啦!
『 在山的面前,我永遠謙卑;不敢言征服,只願山仁慈 』
Requiem for a DREAM wrote:
奢侈稅 完全是騙外...持有成本才是打房有效管道!!!(恕刪)


我同意!持有成本才是打房有效方法。

例如若今天規定將錢放銀行不能生利息,反而每年得繳總金額的10%給銀行當做管理費…如果這樣,我看大概就沒有人想將錢放銀行了。

國外就是這樣,買房的話每年依舊是得付出與使用面積相當比例、相當高的稅金。以加拿大首府而言,6000平方英尺的房子一年要交4600加幣的稅,相當於一個月得交11100台幣。

若加上其他支出,例如更換屋頂等,那麼持有成本會更高。因此在加拿大買房必須考慮諸多因素,也因此基本上炒不太起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