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西阿翰 wrote:我主文有說也可能漲但現今社會就是跌的機率應該是>>>>>>>>>>>>>漲的機率我只是想知道自住真的沒差嗎?多花個幾百萬跟別戶晚幾個月買到的一樣應該對很多我們這種小百姓來說應該差很大吧⋯對很多人來說應該都差很大吧? 此句有語病,沒有主詞。成交前,買價有差;成交後,漲跌沒差。重點在"先成交",以後的事,管你媽媽嫁給誰。
你我賣東西的時候會講缺點嗎?當然只會講你想聽的這就叫"話術"至於有沒有差融資買1300元的hTC你不賣根本沒差說不定哪天又回來也是可能只是遇到融資買13元的hTC你會想跳海,就這麼簡單兩個都可以擺著等它起死回生倒是有個會先被利息壓垮另一個很愜意還可以買賓士撞尤其人總是有陰晴圓缺的時候如果買在高點後回檔賣下去就是捶心肝Google 關鍵字:戎祥、王世均最常有人拿過去房價圖說未來一定漲60、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房價慢慢墊高是合理現代呢?青年能力不足又愛往服務業鑽回家不是玩電腦,就是在跑趴被燒還要付錢救臺北幾乎該蓋好的早弄好了付這款錢是想買怎樣的未來?磁浮列車的台灣?還是好好的存筆錢送下一代出國絕對比買房強太多
樓主的問題是先預測房價會下跌,那不管是投資或自住當然都有差,但請問樓主?漲跌你看得準嗎?今年是低點,還是明年?還是後年?沒人說得準,張教授已經不知道喊跌喊幾年了?有準過嗎?買房子除了價格,還要有緣分,自己住就是長期投資,台北房價過去三十年漲漲跌跌,現在來看當時隨便買都賺,如果是自住,房子不錯就可以下手了!
哇西阿翰 wrote:看房看了幾個月現在...(恕刪) 自住沒差這句話,講的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有誰能夠百分之百確定,未來是漲或是跌呢?這有真么容易預測未來,那投資還算是一門學問嗎把時間拉長到5年前,也是一堆人預測要跌,實際呢?所以自住沒差的意思,就是你既不能肯定未來會怎麼發展,自己也有自住的需求,也負擔得起。那就買吧當然啦,如果開版大百分百確定現在開始就是會跌,不會再漲,也知道何時是谷底,也知道最後會跌幾成,那就到那個時候再買就可以了一般人沒那個預測能力,所以自住沒差也算是一個選擇方案不管怎麼樣,大家都是在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出選擇而已
看到一堆空空說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笑話貸款繳了有點痛?奇怪耶,既然已經準備1000萬來買房,那貸款不就是早有心裡準備要繳,還痛?既然會痛,那就不要買1000萬的房子呀另外,1000萬降到900萬?你都已經用1000萬買到你要的房,那為什麼會降到900萬呀?難不成你以1000萬買到後,打算用900萬馬上賣掉?可能嗎?當然不可能,所以,何來跌價?還是,所謂的跌價,是指"類似"的產品嗎?問題是,就算是同一棟大樓,座向不同,價位就不一樣呀而座向一樣,樓層不同,價位也還是不一樣呀所以,為什麼你買到後,會跌價呀?假設你去看房,10F和11F,同時開1000萬,你買了11F,然後10F的調降成900萬這就是你所謂的跌價嗎?照這邏輯,那你去看手機,iphone和Samsung,買了其中之一,另外一支跌價你會認為你的也跌價嗎?手機車子不能拿來比?為什麼,因為房屋是不動產,是拿來增值的!?哇,又是投資客的邏輯這樣你確定是要自住嗎?再回來看,10F和11F會一樣嗎?明明就不同的房你硬要說這樣叫跌價,那...如果這樣,那你幹麻買房呢?買房本來就是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狀況下去買自己喜歡的住所老是考量跌價或漲價,那真的不要買房呀有人逼空空去買房嗎?這些所謂的空空,所謂的買來自住的買家考量的卻通通都是投資客的考量點這還真的
這個才是理性的論述當然有差也當然沒差本來早年可以便宜買到沒買不買 現在就算打五折還是比當時貴怎麼會沒差?純粹只想來彈嘴鼓的 才會說沒差ryanku wrote:自住沒差的意義在於:"買房是來自於滿足需求, 而非追逐價差"認為自住有差的就是:"既要滿足需求, 還要追逐價差"那就得拿出真本事來看看是兩頭賺還是兩頭空囉?
實際上就是之前暴漲,所以現在跌勢確認。所以必定有差,如果要買2000萬的房,等一年少個100萬。等於一年的薪水了,怎麼會沒差。如果之前只是漲10%,現在跌個2%,自住買就沒差。之前漲到天上去,現在正要跌,你還在聽人家房價起起伏伏最後還會漲回來。那為什麼不忍一下,省個幾百萬買進。省的都是你能拿來花的,多開心。l6632154j wrote:自住基本上只要你還住...(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