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肥鵝?台北市房屋稅也要加稅 追溯30年

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低所以有錢就會投資房地產,如果加重房子持有成本就可把錢從房地產逼出來導入產業或股票投資,可振興經濟

emtsai wrote:
台灣房屋持有成本低...

加重房子持有成本......可振興經濟(恕刪)


加重房子持有成本......可振興經濟+1


看看路邊小吃店, 店家辛辛苦苦拼命做事
賺的錢遠比不事生產的房東還少許多

長此以往, 誰還要努力工作??

大家都想辦法存錢當房東炒地皮就好了.

若此案能成, 我會用選票給柯文哲拍拍手......
emtsai wrote:
就可把錢從房地產逼出來導入產業或股票投資...(恕刪)


台灣人反商仇富, 政府還要加稅, 現在又鼓勵罷工, 連營業稅都要上調, 還要用愛來發電, 連跟最大貿易國的往來可以說切斷就切斷, 連經濟協議都不要了, 投資產業??

至於股票投資, 早在房地產被打趴前就先被打趴了, 收個股利被扒的皮比房地產還狠, 現在奄奄一息還爬不起來, 轉進股市??

面對現實, 大大沒看到台灣超額儲蓄已經好幾兆沒地方去了, 錢離開房地產, 不是定存就是離開台灣而已. 不要說代工業早離開台灣, 台積電也往外去設廠了, 漢微科也賣掉了, 更別說還有一堆錢放國外的假外資(巴拿馬文件)

該為下一代該去哪個國家著想才是了

經濟差? 央行灑錢, 地方政府收錢, 還振興經濟勒?? 第一次聽到加稅可以振興經濟的, 一定是繼續差也只能繼續降息了

住在台北的台中人 wrote:
奇怪了 怎麼沒人發現有人算錯帳 多了50億的稅收 40多萬戶 怎麼可能一戶只要1-2千塊

每一戶多的房屋稅 30年內的房子一年應該都要多1-2萬的房屋稅


的確, 一戶只要1-2千塊是指30年的老房子而已, 大多數人都是萬起跳的
拜託,你講的這種路邊攤,都是靜靜的賺,假哭窮,它們的收入所得完全課不到稅,因為他們不去報稅,健保費也繳最低的,很多路邊攤的老闆,都買好幾棟樓房,出門開賓士,然後繼續偽裝哭窮。
拜託,你講的這種路邊攤,都是靜靜的賺,假哭窮,它們的收入所得完全課不到稅,因為他們不去報稅,健保費也繳最低的,很多路邊攤的老闆,都買好幾棟樓房,出門開賓士,然後繼續偽裝哭窮。
nanno wrote:
加重房子持有成本....(恕刪)
惡即斬 wrote:
住在30年的老屋就是因為沒錢了,還要加稅?(恕刪)


嘿嘿,窮得只剩下一間老屋,所以沒錢繳稅?

可是這間老屋的價值是我所有財產的幾十倍耶!

這樣是你比較窮還是我比較窮?

把老屋賣了,另購他處

你可以開始過著住新屋且不缺錢的生活

sopranino wrote:
嘿嘿,窮得只剩下一間老屋,所以沒錢繳稅?
可是這間老屋的價值是我所有財產的幾十倍耶!
這樣是你比較窮還是我比較窮?
把老屋賣了,另購他處
你可以開始過著住新屋且不缺錢的生活



所以你的意思是沒錢的..就算連台北老房都不讓你住??趕快賣掉??



〝房屋價值〞﹝不含土地價值﹞和汽車一樣,房子交屋後和汽車交車後就開始計算折舊,屋齡越大房子越不值錢﹝建物改良除外﹞;除了供需因素外,貨幣貶值、地價增值‧‧‧都是造賣房子時售屋所得會比購屋金額高,造成看起來有好像賣屋有賺到錢,實則未必的現象。

許多民眾不了解房屋現值的核定方式,常誤以為房屋現值多寡與市價有關,其實不然。

房屋現值之評定受:
1「房屋標準單價」
2「房屋折舊率標準」
3「房屋位置所在路線地段等級」等因素影響。

其中決定房屋標準單價之因素又有房屋之(1)用途別、(2)構造別、(3)總層數等三種。

房屋現值核計公式為:房屋標準單價 ×(1-折舊率×折舊年數)× 地段率 × 面積。
例如某甲有坐落鳳山市鎮南里五甲二路、住家用三層樓鋼筋混凝土造房屋乙棟,折舊經歷年數三年、面積200平方公尺,則以三層樓鋼筋混凝土構造之標準單價2,600元、折舊率為1%、地段率為110%,核計後某甲第三年之房屋現值應為:
2,600×200×(1-1%×3)×110%=554,800元(計算至百元以下四捨五入)。

此外,房屋樓層數與造價成本係成正比的,樓層數愈多,建築設備、建材用量等造價成本愈高。因此房屋總樓層數愈高,所適用之房屋標準單價愈高,相對地所負擔的房屋稅也就愈重。
一年又沒多多少錢.
這樣還可以把一些口袋淺的投客掃出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