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luk0828 wrote:
況且政府只說要開徵奢侈稅,目的只是抽稅,並沒有希望房價跌唷.但也沒說不准房價漲喔


同意 + N

不然公務員調薪的錢從哪裡來?

很多人支持奢侈稅,就像鵝毛被拔了,還在喊爽

hugehydrant wrote:
k大您忘了一個重要的...(恕刪)


h大

沒錯 利率高 相對存銀行不也一樣可以賺得到高利息 不像現在錢薄的可以

其實簡言之

那個時候的錢夠大

有百萬就可以算有錢人了

百萬富翁 不就是那個時代的說法



當時的氛圍 貸款買房的 應該不算多

投資風氣也不高 (台股指數還在一千多點+-位置吧 第一次萬點起漲點...)

我門運氣還算不錯 最近一次買房是5年前

因個人工作環境 對金融商品比較敏感

對於不動產這種永久財拿來短線投機炒作

這種脫離本質的飆漲

真的看不下去

始作俑者 不就是大有為的政府

建商財團是最大既得利益者

房仲不也是推波助瀾的一環
1990年:
黃金年均價每盎司383美元,今年站上1500美元
石油每桶1990年為22.62美元
現今小麥價格為1990年兩倍,目前美國小麥耕作面積比1990年減少1400萬公頃,
估計未來20年全球小麥短缺2.4億噸
台灣貨幣供給從1982年446~2011年11490(單位為10億)
-----------------------------------------------------------------------

已上資料:適用整各地球 我猜火星也適用! 那為什麼地球上還是有些國家房子還是跌? 還有2002前為何台灣房子連續走快十年下跌呢???
2002~2008/Q2: 閉著眼睛買房 都賺! 因為一路漲..這時間射飛鏢買房都賺.

2008/Q2~2009/Q1:房子不漲或跌.

2009/Q2~2010/Q4:另一波 狂飆.適用 -->射飛鏢原理!

2011/Q1:挑戰開始, 投資房子至少要考慮放兩年,預售屋 開始付款算起,更常要4年(如果房子蓋兩年) 2011/Q1.買房 到2013年出掉, 只要房價漲少於10%...你就輸了

漲不會一直漲,跌也不會一直跌,但是如果從現在往前看房價,以前不管買高買低,以台北市
而言,通通是低點,也就是目前來說,如果是有錢人作資產配置,那臺北市只要地段,房子OK,
大概就會出手,即使套個3~5年也無所謂,而自住型的現在應該小心,很可能等一下就有15~30%
的空間(我也在等),只是多空因素拉扯之下,回檔空間很難拿捏.
Dent wrote:
最近我也在看台北市的...(恕刪)


同意樓主所提, 在貨幣供給爆炸時很多東西的價格會跟著暴漲..

不過在目前全球資訊快速傳遞的資本市場下
各種商品往往能提前反應漲幅, 甚至發生劇烈波動.
而資本家就在其中賺取更大的利潤, 這也是投資商品近來的趨勢.


但房地產的炒作風險遠大於其他商品
因為房子這種耐久財很難消耗, 雖然每間好房子都有它的特點與優勢.
很難複製. 但這也限縮了真正的自住買家數量.

唯一不受影響的只有投機性買盤, 這些投資者只會在意未來是否能漲價......
在大台北區域的市場氛圍下, 類似樓主認為房價未來不會降的想法是目前的投資人主流思考邏輯.
這種想法只要成為投資人的思考主流, 那相關的經濟活動就會綁死一大串的金融機構.


接下來要發生的情況只有兩種....

1.大家繼續樂觀,央行繼續超額供給鈔票、新台幣繼續變房子,房子繼續增加, 房價繼續上漲, 小孩繼續減少....
這是最符合資本家利益的情況.

2.某些人開始擔心房價不漲, 銀行開始減少房貸承做、貸款成數下降、政府也開始替銀行找安全帶.....
除了少數還沒反應過來的投資人外, 某些重量級選手已經悄悄的在找避難所了...

因為所有人都知道, 房地產一旦進入靠信心來維持交易數量與單價時, 風險指數將激增..



一旦房市信心滑落,而政府又擋不住崩盤力道.......
那房價這顆雪球永遠只會往下滾, 直到撞毀在山腳下..

日本、杜拜、美國、愛爾蘭、中國..... 無一例外.
台灣會是例外???

目前我同意樓主房價短期不跌、因為市場中還有許多重量級大戶還沒退場
銀行的自保措施也還沒完成.

但北區的房價在利多出盡而自住買盤過虛的情況下, 未來注定只能下跌...

對投資大戶來說
...超額供給的貨幣能買能投資的東西多了去, 房子這種耐久財炒作只能偶一為之.

wayne111 wrote:
房價如果沒有大跌,那台灣未來的機會也會少了很多

沒有給年輕人夢想,所有的金融商品都只是槓桿化的指數

真正的力量不在這些金融商品的漲幅,而是在這些金融商品帶給人民的創新力量

如果整個社會的財富集中在少數少數人手上,社會就會爆動,有錢人也只好逃離他本來有利基的社會

財富再次洗盤~~~

我從來不反對豪宅,有錢也會享受很好,但反對不公的稅法,和不公的勞資關係

當城市中二環三環都讓一般受薪民眾買不起時

這個社會就開始有問題,少子化,年輕人宅在家,薪資少,工時高,富人不繳稅,社會不公不義

台灣的未來不在高房價,在於5,6,7年級這一代的人要開始有餘力做夢,並能去創新造夢

而非在基本的住的問題,生活就發生困難

食,衣,住,行,育

住可是第三需求,搞定後才有機會開闢下一個高成長向開發國家邁進的台灣


深感認同...
可惜的是...重視這個問題的"政要"沒有幾個。


nanno wrote:
同意樓主所提, 在貨...(恕刪)

蠻同意nanno兄的分析,只是大多數版友應該跟我一樣買房子主要是自住或幫小孩多買一間,
以目前的情況,買或不買實在很兩難,我們並不是有很大資金的人,所以風險一定要考量,目前
看來觀望可能是最佳策略,靜待政府是否有健全房產交易的決心(如實價登記),再行出手了.

ijtseng wrote:
如果英明的澎主席敢升...(恕刪)


升息到40%, 會比較快一點.

Dent wrote:
蠻同意nanno兄的...(恕刪)


贊成Dent緩購的作法..


房地產飆漲是一種自殺型的短期獲利行為, 漲得越快越高..
能穩定房價的自住買盤比例就越低.

北台灣的房市已經飆漲過, 目前進入緩漲.. 再來就是漲不動.

在這個節骨眼政府的神經會繃得很緊,避免風吹草動...
並運用查稅,奢侈稅等手段逼投資客把貨安安靜靜的轉給自住用戶.

接下來就等到投資客漸漸退場,自住者心甘情願的承受高額房價所帶來的消費緊縮後.
這顆炸彈才能算是拆除完畢.

但這得要老天保佑才行, 如果多數的投資客實力堅強能撐住不降...

萬一等到遇上天災人禍... 絕對又是一次大規模的財富重分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