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在看台北市的房子,同樣跟版上大多數人一樣,認為房價實在有夠高,到底都是
誰在買,有錢人不是傻瓜,明知房價高漲,還是持續買進,所以查了一下歷史資料,發現房
價雖然高,但是還原貨幣購買力之後,事實上房價並沒有多高,而是許多人變窮而不自知.
下面是我查到的歷史資料:
1990年:
當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那年
黃金年均價每盎司383美元,今年站上1500美元
石油每桶1990年為22.62美元
現今小麥價格為1990年兩倍,目前美國小麥耕作面積比1990年減少1400萬公頃,
估計未來20年全球小麥短缺2.4億噸
台灣貨幣供給從1982年446~2011年11490(單位為10億)
1990年大安區最高點一坪約50萬元
從上面的資料來看,如果還原貨幣購買力及通膨因素,目前大安區一坪80~100萬並不貴
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買不起,原因在大多數人變窮了,但是過得還可以,所以完全沒有警覺,
之所以變窮還沒有警覺,主要是中國在這20年提供足夠的廉價勞力,相對消耗比例上較少
的全球資源,所以許多受薪階級日子過得還算可以,只是很多人開始發現,好像許多奢侈
品買不起了,即使自己的薪水有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的全球經濟,當中國富起來之後,廉價勞力不再,物價開始上漲,同時也開始
消耗全球資源,必然造成通膨與原物料大漲,加上這些年各國為了促進經濟成長,大量增加
貨幣供給,自然造成貨幣購買力大幅下降,也就是目前並非房價泡沫,而是貨幣持有信心
大幅下降導致,當這些因子同時出現之後,受薪階級開始覺得痛,有錢人開始持有黃金及
不動產,以維持所擁有現金的購買力,在這種經濟情況下,各國首都,金融中心等城市的房價
自然居高不下,因為除了上述因素外,世界各國都市化的程度都越來越嚴重,包括公共建設
與就業機會,因此我認為即使這次打房成功,房價以台北市而言,如果拉回3成,只是讓有錢
人更有能力搜括,上班族依舊買不起,且北市未來房價必定再創新高,政府能做的除了預防
短期炒作造成房地產系統性風險之外,平衡各縣市與台北市生活品質的差距,讓大多數人即使
不住北市也能有相同的品質,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台北市的房價,由市場供需決定即可,應該
不需過度干預.
沒有給年輕人夢想,所有的金融商品都只是槓桿化的指數
真正的力量不在這些金融商品的漲幅,而是在這些金融商品帶給人民的創新力量
如果整個社會的財富集中在少數少數人手上,社會就會爆動,有錢人也只好逃離他本來有利基的社會
財富再次洗盤~~~
我從來不反對豪宅,有錢也會享受很好丫,但反對不公的稅法,和不公的勞資關係
當城市中二環三環都讓一般受薪民眾買不起時
這個社會就開始有問題,少子化,年輕人宅在家,薪資少,工時高,富人不繳稅,社會不公不義
台灣的未來不在高房價,在於5,6,7年級這一代的人要開始有餘力做夢,並能去創新造夢
而非在基本的住的問題,生活就發生困難
食,衣,住,行,育
住可是第三需求丫,搞定後才有機會開闢下一個高成長向開發國家邁進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