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確認輸入標題

日本當年的房地產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
真的是
好文,
容我再補充2點

1.高房價高租金(指店面廠房之類)降低創業成功率及降低創業意願.
2.高房價使既有企業不願投入創新生產製造,改將資金投入房市炒房炒地.國家競爭力將不斷下降.


==================================
看樓主連結網頁下方,又有其他房產新聞連結.
在2009年有這條新聞

十大民怨購屋最怨! 吳敦義:從區段徵收、土地重劃下手
http://www.nownews.com/2009/11/30/301-2539692.htm
吳揆出席桃園第一航廈改善工程動土典禮,也談到十大民怨有關都會區高房價成榜首一事。吳揆指出:「屋不多,然後地價貴,然後房屋的造價就翻盤,就造成很多望屋興嘆。所以,台北都會區我們採取的策略,是希望能夠透過捷運,特別是機場的捷運和台北都會區的捷運,捷運的若干站,它是可以做若干好的規劃。像用區段徵收,或者土地重劃的方式,取得比較寬闊的可建築、而交通又方便的土地,這樣來釋出給民間的廠商,將來透過競標,或合法合理的方式,讓它們推出適合在台北都會區上班的年輕朋友。」
.........

如今看來,政府官員這樣的想法與方向無法解決問題.
1.因為只要劃了重劃區,一定又被炒高
2.若是低價合宜住宅,數量太少,而且內政部長也說不繼續蓋了...對週遭房價影響效果看不到.


要質疑的是,政府是否真心有想要解決這個問題?
如果不想解決,只想繼續與財團掛鉤,自然就有[經濟火車頭,不能不救][景氣不好,不能打房]...等各種理由可以推陳出新.
如果真有想解決問題,很多人提了各國的方法可以參考(尤以德國為經典),為何不做呢?

講到德國,就可以回歸主題印證:
房市法令健全,經濟不靠炒房,國家經濟競爭力就會好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德國不炒房,現在經濟如何,歐洲鄰國炒房的,現在都崩了.
這篇是我看過最激賞的文章!
正好和我這些年來的想法一致
我們這邊(竹北高鐵區)一戶公寓
看路邊廣告大約一千萬…坪數大
一點的常常看到1500萬,試想竹科
300家廠商10萬從業人員,有幾個人
年薪百萬??總使年薪百萬扣除生活開
銷及娛樂,要當幾年屋奴??
25年貸款期大概是最近我聽比較多的!
然後再想想,這些電機/機械系所畢業的高
知識份子們,一棟大樓的土木結構或許稱個
50年還勉強可以,那機電及水的管路系統呢??
30年?雖有維修,但那動你當初花了1000萬,
花費最精華的青春所購得的公寓,30年後就算
妳願意免強在住個10年,到時必定早已破舊!!
到時你還有能力再買一戶??(別忘了你年輕時25
年賺的大部分錢都投在這間房子上了),那34十
年的老公寓殘值有多少?都更?

更重要的是人生就是生活,人家可以優閒出國,
喝喝下午茶,追尋自己的興趣,可以不爽時換
個喜歡的工作,而你為了避免屋子法拍,你必須
忍忍忍…..沒有太多娛樂,每天上下班的過日子,
無趣的過完你人生的菁華歲月,人應該如此生活?
就為了幫這些手中有房的人或建商墊底當房價的
支撐??


而我有更好的想法!!
第一...人生可能會換房兩次,(以前是三次說)先在工作地著手小房子
反正年輕人一早起床就趕著上班,下班可能都七點後,
假日睡到自然醒後,大概也都出門去溜搭或旅遊,或回夫妻雙方的父母家走走
這樣說起來,年輕人呆在家裡的大概就是休息一下下睡個覺!
所以第一間房....一定不要大..十幾坪至20出頭即已足夠!
也未必要買....租有時彈性更大,比如萬一竹科沒落想換回南部,
拍拍屁股房子丟給房東你就可以走了.....萬一置產,那你就真的綁住了!!
再來...老一點就往鄉下走.....退休了有的是時間...空氣好..房子便宜
交通長一點又如何?(台灣是多大而已?).....
這樣....或許不會當真正的屋奴!!

最後!!台灣經濟要是再壞下去.........看有幾隻鬼買得起即使是幾百萬的房子!!
經濟是一個自由競爭的遊戲

我認同房價不應該堆疊這麼高

但是政府還是不應該帶頭打壓, 而是要從制度面著手, 為什麼讓有些人有機會吵房? 說穿了就是方便的金融工具.

另外, 政府該做的是廣建合宜住宅, 讓需要居住者有房可以住, 沒有迫切購房需求的話, 要炒樓就讓那些炒家自己越玩越小.

另外, 買不起房除了炒家亂炒之外, 國民實質收入的降低更是主因. 把物價房價打回20~30年前的水準, 不如穩定物價, 同時增加經濟活絡, 讓國民收入增加.

目前國民平均收入已經倒退到14年前的水準, 而物價指數卻遠遠超過14年前, 你說這樣子誰還敢消費?
我們民族性使然
經濟強調的是什麼?
供給與需求
為什麼房價那麼高?
因為我們每人都想有一間房
所以建商大概特蓋
高房價是我們自己堆出來
真正想租房子一輩子的人請舉手一下

很棒的文章~ 推
希望能早點等到合理的房價,期待買房中~
背景接近的族群
就會有差不多的想法
小弟來分享一下有可能大多數人不喜聽的想法:

1.
建商跟房仲,只是合法行業的二種
並沒有需要承擔大家對於房價上漲的怪罪對象
這二個行業並不是房價上漲時才誕生的新行業
房價上漲時,有這二個行業;同樣的,房價下跌以及持平時,也是有這二個行業
國外有建商跟房仲的國家,房價亦非每個國家都大幅上漲
是故影響房價的主因,並非此二者
難道說股價上漲,是因為營業員的關係嗎?
黃金上漲,是礦產商和黃金業者炒作的緣故?
相反的,正是因為某行業火熱,才會吸引更多的人和資源來投入該產業(ex:投資客)
火紅的行業,從業人員可以火上加油,但絕對無法主導趨勢
本文以及一般常見倒因為果的怪罪建商房仲,只是情緒上在找發洩的對象
今天怪罪建商房仲最力的人,如果角色易位,恐怕也是做一樣的事
在商言商,錢必然是往有利的市場走,商業必然是以max profit的方式在經營

2.
樓主理髮師/裁縫師/修鞋匠的簡單模型
就跟學校教的經濟模型一樣,需要有一大堆的假設前提以及其它情況不變
難就難在現實經濟運行,變數多得多
例如三人都有工作,就是隱含了充分就業的提前,在現實有失業的情況
就要陸續加入政府、保險等等應付市場失靈的外部性
例子是封閉經濟體,現實社會是包括國際貿易以及國際資金的開放經濟體
同樣的,樓主的
"買房"==>"排擠一般消費"==>"公司營收下降"==>"人民失業" & "研發能力下降"==>阻礙國家經濟
於是乎有一樣的問題
例如,財富分上中下好了,上的買房,對消費幾乎沒有排擠;下的不會去買房,自然排擠不到;
所以就是財富中間的,奮力而為的,一心圓夢的,會排擠到,因此排擠效果不若樓主的簡單模型效果大
再例如,公司營收,亦未必因為國內消費力下降而下降,因為我國近70%是靠出口;就好比Apple、HTC都從未把台灣放在第一位,因為事實上這就是個小市場

3.
雖然樓主分析的過程,小弟不認同
但對於高房價,會阻礙國家經濟的結論,是同意的
主要原因就在於,把資源、人力配置到不具生產力的房地產上面,如此而已
而現在民眾感受到的高房價,其實只是被以下現象的交互作用掃到颱風尾而已:
1.傳統行業在大陸成本提高+政府鼓勵海外資金回流(遺贈稅大降),資金鳴金收兵回台收工退休
2.持有台灣主要財富的台灣經濟起飛嬰兒潮族群退休
3.該族群置產觀念重,用錢保守
4.世界經濟陷入膠著,展望不佳,投資保守
5.美、歐、日QE效應,更著重實質資產
6.利率太低+房地產交易利得稅賦太低,錢自然會往有利可圖的地方發展

現象必然事出有因,而情緒性的載帽怪罪,只怕沒看清楚前,焦點視線已經讓憤怒遮蔽了......
這篇很有道理
但是面對政府和建商的狼X合作
我們這種小老百姓 怎樣抗爭 我都不知道

光台中市 胡先生 重劃幾個區域..明明知道空屋率超高
還是繼續重劃 繼續蓋房子...
政府如果有認真炒房嗎 哀??
我每次看到算式裡面如果放進20年的收入都是一樣的假設, 就直接略過整篇文章了... -_-

就算立意很好, 也應該嚴謹自己的推論過程, 來增加文章的說服力.

也許有網友會很熱心的趕快提醒說, 薪資所得已經回到 X 年前沒有增加了, 所以這樣假設很有道理呀 (..?)

那我也蠻好奇, 板上網友不知道真有很高比例, 現在的收入低於15年前嗎?
eric681203 wrote:

請問日本上海房價比台灣高那麼多

有阻礙到經濟嗎?
...(恕刪)


如果真沒阻礙到經濟的話,那日本失落的二十年是講假的囉?請自己看看日本從60年代最高峰,掉到現在什麼地步?更何況失落二十年 2.0 已經開始了。

http://www.google.com.tw/publicdata/explore?ds=d5bncppjof8f9_&met_y=ny_gdp_mktp_kd_zg&idim=country:JPN&dl=en&hl=en&q=gdp+growth+rate+japan

90年代造成日本經濟下跌,禍首之一就是零利率、炒房,美國08金融風暴是什麼事件引起的?這不是明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