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經濟的殺手是房價?


GDP的概念模型如下~



from:GDP腰斬...台灣經濟面臨5大困境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8000392-260207


8月14日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最新景氣預測,台灣2015年GDP成長率,從5月預測的3.28%,攔腰砍至1.56%。但有研究單位警告,台灣已進入「保一」保衛戰!

全年GDP腰斬是什麼概念?以去年台灣全年GDP約新台幣16兆元來算,下修1.72%,等於2,752億元蒸發。

2014年台灣好不容易以3.7%的GDP成長率,贏回「亞洲四小龍之首」寶座。但這一砍,不僅摔落寶座,今年恐怕將敬陪末座。到底發生什麼事,使得台灣經濟瞬間急凍?

從今年上半年2.14%的GDP貢獻來看,國內需求貢獻了2%;但國外淨需求在第二季為負2.2%,上半年只貢獻0.14%。

GDP腰斬,顯露台灣經濟正面臨5大困境:

困境1.全球景氣趨緩、低價紅貨傾銷

據主計總處統計,截至今年7月,台灣出口連續6個月負成長,進口連續8個月衰退,外銷訂單更是連4個月負成長。

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解釋,出口連月衰退有一部分原因是原油跌價,導致礦產、石化與塑膠等相關製品大幅「價減」。但出口遇逆風,主要原因還有2隻黑天鵝夾殺台灣,一個是全球景氣趨緩,另一個是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

目前全球正在度小月。2014年10月IMF(國際貨幣基金)原本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有3.8%的高成長率,但隨後一路下修至7月3.3%。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今年將是2009年以來最疲弱的一年,勢必波及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

加上大陸製造業產能過剩,低價紅貨向世界傾銷,也影響台灣的出口,包括鋼鐵、汽車零組件、石化、ICT等產業,全面受衝擊。大陸產業鏈成熟,大幅降低從台灣進口比例,偏偏台灣的大陸依賴度又太高。

困境2.預算失衡,沒錢投入公共建設

從歷年台灣GDP組成來看,投資的比重愈來愈小,甚至呈現負貢獻。1987年到2000年,台灣整體投資(含政府、公營事業與民間投資)對GDP成長率的貢獻度,平均2.29個百分點。但2002年到2007年只剩下0.88個百分點。2011年到2014年更呈現負貢獻(-0.10%),顯示台灣陷入投資停擺的窘境。

進一步拆解投資三主體,「實質政府投資成長率」在1980年代至2000年有7~10%,但之後就是負成長,2011年~2014年成長率平均為-7%;「實質公營企業投資成長率」更早負成長,今年將是10年來首度跌破2,000億元。

各方投資縮手,導致台灣空心化,一個個因投資額流失而現形的缺口,逐步加大。

台灣很久沒進行全面且教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設了。翻開歷年中央政府總預算書,可發現投資於產業的「經濟發展預算」占比,從1980年代初期約25%,下降至近年的13~14%;但「社福支出」加上「退休撫卹支出」,卻從15%攀升至近年的30%。

單看社福支出,近年占比都超過22%,長年盤據中央預算項目的第一名。100元裡面只有13元拿來拚經濟,卻有30元做社福、支付退休金,花掉就沒有了,台灣的經濟好得起來嗎?

困境3.缺水電、土地與人力,企業投資縮手

除了政府不投資,民間企業、大咖,甚至外資,也紛紛對投資台灣興趣缺缺,是台灣第三個困境。

如果沒有台積電高達110億美元(約台幣3,600億元)的資本支出,占今年民間投資總額近15%,台灣企業投資會更冷清。

近年不少指標性大規模投資案都因環評卡關,包括高空汙疑慮的國光石化與六輕擴建案,連被視為「模範生」的台積電,砸下7,000億元想在中科擴廠,都因環評受阻。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今年忍不住宣布,過去集團投資台灣占比達75%,未來3年將只剩20%,海外投資要拉高到150億美元。

困境4.超額儲蓄創新高,爛頭寸轉進海外

但是台灣民間真的沒錢投資了?「台灣錢還是淹腳目啊,民間資金很充沛!」胡勝正指出,台灣的「超額儲蓄」年年攀高,今年主計總處預估台灣超額儲蓄將突破2.7兆元,除以國民所得毛額之後的超額儲蓄率,將創28年新高、超過15.52%,比2014年劇增近5成!

「超額儲蓄」是「國民儲蓄毛額」減去「國民投資毛額」的餘額。也就是,政府與民間的儲蓄用於國內投資後所剩的資金。這個比例如果太高,表示錢都變死錢,無法創造未來的財富。

胡勝正說,過去超額儲蓄在一成占比時約有1.7兆元,今年將突破2.7兆元,等於一下子多出1兆元閒置資金。「這表示民間資金突然凍結了,不知何去何從!」

他推測,以往「房貸」是個人投資與借貸的最大宗,今年房市轉空,房屋移轉棟數持續創低,上半年萎縮約20%,大家不敢投資,爛頭寸暴增。

房市不行,股市今年以來跌掉近15%,市值蒸發5.7兆元。

今年房市正好遇到房地合一稅改革,台股從2012年後就扯不開證所稅糾葛,兩市反轉,被認為與稅改脫不了關係。

為了避稅,引發怪象。今年上半年股票市場掀起前所未有的「減資潮」,超過30家企業以「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名義,將現金還給股東。從傳產業到電子業,已大減超過170億元。



8月主計總處發布最新預測,2015全年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將比去年下降0.19%,WPI(躉售物價指數)也將下降7.33%。這兩個數字都是金融海嘯後,首次由正轉負。

他解析,這次CPI、WPI連番降有3個主因,首先美元走強、油價就降;再來,全球需求疲軟,無法帶動物價;三是石油國家組織(OPEC)持續與美國頁岩油打價格戰,導致油價直落。

台綜院長吳再益指出,第二季進口成長降14.9%,表示國內消費意願也低落。如果長期陷入低利率、低物價與低成長的「三低」循環,那台灣流動性出問題,離通縮就不遠了。

偏偏人民幣在8月初無預警調降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引發全球貨幣競貶潮。截至8月21日,新台幣兌美元跌至32.876元,創6年新低,被外銀摩根史丹利列為匯率的「麻煩10國」(Troubled Ten)。

我國央行同時鬆手讓隔夜拆款利率走貶,下一步是否降息救市,是觀察重點。

「為了救出口,人家貶,我們只能跟貶!」胡勝正說,中國官方讓人民幣大貶,反映中國經濟可能比想像中壞,這將衝擊台灣出口。

他也提醒,亞幣競貶將加速外資撤資,進一步壓低國內資產價格與購買力,提升通縮疑慮。

投資縮手、資金外逃、消費遲滯,台灣正在空心化!眼看經濟急凍,但治理國內問題的猛藥在哪?看來短期無解,是台灣麻煩大了的核心!(本文取自《遠見雜誌》9月號)(工商時報)

ccc42 wrote:
不買房才是經濟殺手...(恕刪)


你這個根本短見 請問買賣房屋之前的奢侈稅 政府有收到甚麼稅嗎? 台灣有錢人超會避稅逃稅好嗎!!
且之前像房仲這種行業政府有課到稅嗎?很多都只報基本薪資 賣房後的獎金都被藏起來沒報稅的一堆
且實價登錄這東西也被淪成炒房的工具 多少房仲兼投資客轉手把他衝高或是跟買家說貸款可高貸有錢運用裝潢等把實價登錄給虛報高價

買房後兩年轉手政府根本課不到稅 所以現在出的房地合一才是真打房 好嗎?(但還不夠好 贈與稅跟遺產稅一樣要提高以前50%>10%這是讓貧富差距變大 的主因好嗎)
且經濟要好除了內需外 最主要的是出口好嗎??
現在是台灣出口差 內需因為高房價+低薪導致都在付房貸 大家都不敢消費
房價合理價當然可以帶動內需其他產業(裝潢、水泥等等)經濟好嗎!!
但是不合理的房價就是曇花一現的GDP數字假象!!就像前幾年水母腦總統就還是以為台灣經濟好 幸福指數高...
收不到稅是因為稅法不合裡。

奢侈稅,規定兩年內買賣,用賣價總價課稅,不是用差價利得課稅。
連賠賣都要課,這樣大家當然會避。

房地合一稅,估計之後也課不到什麼稅,因為一樣也不合理。
房地合一稅只針對個人。
企業買賣可併入當年盈虧,且適用營業稅。
但個人卻不是併入個人所得一起報,課的還比企業買賣更重。
懶人國 wrote:
台灣經濟的殺手是銀行利率
存款如款如果0利率
嘿嘿
(恕刪)


說真的變成0的話...
台幣匯率可能要跳水到35都還不知道夠嗎?
這時候大量資金會外逃,
物價會上升!

台灣經濟可能會更慘!



但是撐過去後,就會跟日本現況一樣!

好像經濟有比較好的樣子...
不太重要 wrote:
收不到稅是因為稅法...(恕刪)


這些規定不是真的要課稅, 是要阻止炒作

一個一年以後才能賣的東西, 基本上是無法炒作的

Dean106 wrote:
GDP的概念模型如...(恕刪)
困境1.全球景氣趨緩、低價紅貨傾銷



困境一是很重要的,

台灣就算不要中國市場, 到歐美日, 到全世界各地也要跟中國貨競爭
在台灣還怕中國貨貿(或服貿), 在外國就更困難了
呵呵會不可能嗎?一個禮拜不到紫光就來台跟逛菜市場一樣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全世界都有中國夢,但唯有中國不會放棄台灣夢,就慢慢看下去吧呵。
pklyandon wrote:
估計台灣以後外來的富...(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