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抽佣金制度要改,房價才會降!!

鴻海在大陸蓋了無人工廠,機器人大軍來了
銀行用了機器人接待員,分行裁撤了
無人自動車來了
以後,有甚麼行業是非存在不可的??
您是哪一行?不會被取代嗎??

真的 房仲利潤很高 現在科技發達根本用不到
樓主這種想法的話
那滿街的7-11也不用了
都用網購就好了
甚至還有標榜3小時送到的
再不濟也有那種代購服務即打即送








別活在自己世界而已好嗎?
房仲是太多沒錯 也沒不需要存在
房仲說真的滿可憐的

所有業務裡面

少數獎金這麼透明的

%數比房仲高的行業比比皆是

不好意思在此舉例

想瞭解可以PM我

當你臉紅脖子粗在跟房仲談服務費時

另一邊開開心心買其他東西給人家賺更多

老實說 房仲心裡滋味也沒多好

知識短淺應該做的是多交些朋友

而不是盡發一些偏激的言論
樓主講的沒錯.
台灣的高房價,房仲真的是元兇之一, 聽到的故事太多了
對於買家會覺得我花錢買房子還要給你仲介費用,還是看總價的成數(沒有花錢是大爺的感覺?)
但賣方會比較需要仲介,反正他就開高價,把仲介費也加進去,讓你殺一下,你不買最多拉倒沒損失
反正在他預設的賣出價格內都可以接收,賣越高賣方越高興,仲介也是一樣,收到的成交價的仲介費也越高
所以賣方有個底限,通常都會多個1百萬左右(看地區)這個空間就看仲介如何賣,賣越高賺越多,
所以仲介需不需要看需求囉,還是有不錯的仲介,服務做的很好,但我也遇過很不良的仲介眼中就只有錢

當然591之類的網站也是有屋主自賣的情形,就是不想給仲介賺,但一些手續就得自己找代書,
不過代書費真的遠遠比不上仲介費用的啊

gary520gary wrote:
請問是每個月都能成交嗎?

還有成交買賣雙方都是自己的嗎?能拿到全部?公司都不用抽嗎?

真正到業務員手上的有多少 小黃小綠 8% 就算真的給他30萬業績 2萬4 這樣多?..(恕刪)


樓主指的是這個大行業...不是您個人這個小業務員!!
THE666 wrote:
我有一個朋友花了3200...(恕刪)



我有一個朋友花了3200萬,去買一間"房價"1600萬的別墅<--我只能哈哈了

拿別墅跟老華廈比就不討論了

2F的缺點也不討論了

我講的是39在這區除了有名建商的建案還是5年內新屋都不太可能出現

確實賣39那間的房子我沒去看過,不過比照價格買賣的該區同房型房屋有看過

裝潢頂多每坪5萬不到,照目前這波下修潮,運氣好頂多賣每坪32左右

我只能說,如果我要買每坪39的老房子,就不會找這區,更不會找無名的一案建商


另外你提到別墅,如果我裝潢要搞的比房價還高,我會自己找設計師搞

不會買別人用好丟出來的(你朋友要珍惜,盤子有夠大)
個人單純的想法~~
制度應該做些改變,應該讓房仲業者沒有居中操弄價格的空間~
过去几十年,
有过4次购屋经验。
有两次次跟建商买,
两次跟屋主买。
3次卖房,
一次卖给同一栋大楼的代书,30分钟就解决。
一次卖给亲友,几天就谈妥。
一次是在景气谷底,透过中介。
那一次景气有多惨,
可能多数人无法理解。
当时是在台北市林荫大道,
二巷住宅,
前前后后卖了2年,
刚开始拖一个熟人中介,
卖了一年多,
根本没有一个人看房。
后来朋友又介绍另一个中介,
也是几个月没有下文。
当时的实况是,
当地精华区有10几家中介公司,
每一家都有两三百件托售。
有一些物件,
已经挂了一年多。
后来这个中介去找来一个top sales来接手。
号称一年赚6,7百万,
开benz的。
主管不干,
因为中介费会少。
他真的是有本事。
做事积极。
到晚上9点多还带买家来看。
大约半个月时间,
就clean.
虽然拿了4%佣金,
还是感谢他有这个本事在大环境那么的情况下,
能够找到买家。
当时每个月需付银行6万元左右,
拖一个月6万元又变成借款,(理财型房贷)
负担又会加重,
再一年半载,
可能就变成负资产。
像这样非卖不可的情况,
如果没有中介公司有那么多口袋名单,那么多触角,
根本不可能卖出。

所以中介不是都是无用,
在卖方市场的时候,
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反之,
在买方市场的现在,
透过免费的网站,
就可以搜寻想要的标的,
可以比价,
多看一些物件,
也可以了解区域行情是怎么样,
最近就是这样直接成交了。
怕被骗,
就找银行有做价金信托,也就是履约保证,
这样一直到交屋,价金才会到卖方。
台湾房价除了投资客炒作之外,
中介费,
政府收的土地增值税,历年房屋税,土地税,买卖所得税,。。。。
都是推高房价的主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