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購買中古屋的參考指南

大家好!
又有幾個一般性問題,我就移到這邊討論。

一.如果房子最近幾年有明顯重新裝潢,而且買方對裝潢多數滿意且想保留。那就多加上裝潢殘值的一半。
問:如果之前從沒有裝潢過的經驗,那要如何評估?

答:中古屋的裝潢費比新成屋要高出約3~5成。
類似電視上裝潢節目有高檔設計師的那種,全新每坪約7~11萬(一半就加約4.5萬)。有四五年那殘值就剩4~7萬(每坪加個3萬)。
普通自住型的裝潢,全新每坪約4~6萬(一半就加約2.5萬)。有四五年那殘值就剩3~4萬(每坪加個2萬)。
預售屋或投資客等級的裝潢,全新每坪約2~4萬(不再折扣)。
基本上超過15年的裝潢,就沒殘值了。6~15年的,則依狀況增減。

二。最佳的房屋的各個面向(尤其透天):
東北方,少開窗,外面最好有其他較高的建物擋住風雨。沒有的話,窗框防水排水和牆壁防水要做好。
西南方,太陽直曬處避免用大型落地玻璃,不然就要有很好的隔熱貼紙。
東南方,早上金色陽光可直照入家裡。但是會退色的家具稍微避開直曬。
偏南方,有可曬衣服的地區。但讓外界看起來有些許遮蔽,不要太難看。
問:是指朝南最好嗎?有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提到,朝南、東南、東、西南、西北,這順序最好,是正確的嗎?

答:其實座向不是絕對。譬如朝南,但是前面巷子小又是對著高樓後面。這怎麼會好。

如果客廳朝東南(或南),早上迎晨曦(如果配管沒問題的話。通常我會客餐廳對調,把最好的位置留給餐廳);
兩臥室在客廳左方,一間東南一間西北方開窗。牆壁是東北方,不開窗或只開浴室小窗;
客廳後面(或右側)是餐廳和廚房。通常會臨西南和西北兩向。曬衣區如果在廚房外面,恰好能有充足日曬。
如果是透天,前後+側面有花園,那就更棒了。
上面說的也不可能通通符合,只能說越多項好就越好。如果優點不多,那避開一些缺點也可以。

感謝樓主分享
好文一定要好好收藏一下
感恩

happywork01 wrote:
大家好!又有幾個一...(恕刪)


問一下裝潢方面問題,就是裝潢的使用時間看的出來幾年了嗎?還是要問屋主
會刻意少報已使用時間嗎?
例如屋齡20年,第10年時有再裝潢一次,然後出售時跟你說用了5年而已

方位圖的部份有點難懂阿~~~有劃一橫線是窗跟大門吧 右邊中間兩個正方型是廁所嗎?
客廳跟餐廳在中間最大區塊那邊嗎?

房子面向東北,冬天風吹來的方向,要特別注意牆壁防水問題,那如果是背對東北(面向西南),房子後面沒遮蔽物,也要注意防水囉?

不好意思 問題很多
您好!

帶髮修行 wrote:
問一下裝潢方面問題,就是裝潢的使用時間看的出來幾年了嗎?還是要問屋主
會刻意少報已使用時間嗎?
例如屋齡20年,第10年時有再裝潢一次,然後出售時跟你說用了5年而已

可以問問賣方多久前整修過,也可以問問電線多久前重拉,或是進排水冷熱管多久前重新做過。
一般回答的年份或許會有誤差,但是不曾遇過沒做說成有做。
多看一些,多檢查一些細節,漸漸的就會內行。

帶髮修行 wrote:
方位圖的部份有點難懂阿~~~有劃一橫線是窗跟大門吧 右邊中間兩個正方型是廁所嗎?
客廳跟餐廳在中間最大區塊那邊嗎?
房子面向東北,冬天風吹來的方向,要特別注意牆壁防水問題,那如果是背對東北(面向西南),房子後面沒遮蔽物,也要注意防水囉?
不好意思 問題很多

橫線是窗或大門,右邊中間兩個正方型是廁所。


我說的是房屋的四面牆的方向,而您誤會成是房屋本體的座向。
這樣說好了,如圖,房屋本體座向是東南。可是它的四面牆分別朝向東南、東北、西北和西南。
就算房屋本體是朝向西北,那它還是有四面牆,一樣是分別朝向東南、東北、西北和西南。
所以不管房屋本體朝向哪一方向
它都有一面會朝向東北(或東或北),這一面是受鋒面,要注意防漏。
它都有一面朝向南(或西南或東南),這一面能有曬衣場最好。

所以進去看一間想買的房子,無論本體座向如何(這只跟命相學有關),
要用手機找出東北方向,到東北方向的外牆內壁看看是否有壁癌,摳一下看看是否剛粉刷,有否乎乎(台語)。窗台下是否有水痕。
看看曬衣間是否朝東南、南或西南。有沒有被隔壁大樓遮住陽光。
曬衣間需要陽光,廚房、餐廳不忌諱陽光之外,客廳和睡覺的房間就不要大量西曬(可以接受早晨陽光)。
整間房屋最少要有兩側的空氣對流,這樣才好。


如果是連棟的邊間,西邊連在一起最好,因為不會西曬,但是東邊就容易受風,容易壁癌。有一好沒兩好。夾在中間的都沒這兩個問題,南北有對流也夠了,房價相對便宜,視野差一些而已。

'-------------------------------------------

如圖有兩間連棟中間的房子要賣,附近都沒被遮擋,其他條件都相同,只差別在一間朝南,一間朝北。

請問,多數人的習慣會選哪一間?
如果依照我上面幾篇所說明的條件選擇,那會選哪一間?
HAPPY大您好:

最近在看中永和的公寓,都是四五十年的產品,
有個疑慮假設買了這種 未來的買家再買已五六十年了
銀行貸款會不會就相對有問題了
也就是說脫手不易 轉手下一方時 因為貸款困難 導致價格不佳了

對於這種屋齡高的公寓 請問快樂大怎麼看呢
happywork01 wrote:
您好!可以問問賣方多...(恕刪)


快樂大

五分奉上了!

happywork01 wrote:
您好!可以問問賣方...(恕刪)


感謝您詳細解說,有懂了

選下面那間,應該對吧!?

曬衣服的向南面
帶髮修行 wrote:
感謝您詳細解說,有懂了
選下面那間,應該對吧!?
曬衣服的向南面

台灣人又稱河洛人,就是發源於黃河與洛水之間的區域。
以前多數鄉下的房屋都是土蓋的,除了向南面,其他三個方向幾乎都封閉。
造成自古的觀念:房子要面南才好。

現在台灣位處亞熱帶,已經不需要如陝西山西那一帶,大門需要朝南比較暖和。
以上圖來說,有一面向北一面向南。風由前往後吹或由後往前吹都嘛一樣。

所以,個人認為:
以曬衣區來考量,會挑下面朝北那一間。
以廚房來考量,也較偏南,常有日照。對廚房來說,比較不生細菌、黴菌。
以客廳來考量,朝北比較不太亮,不影響看電視和休息。
以景觀來說,朝北的由客聽望出去,遠山反映陽光,景觀清晰翠綠;如果是往南望出去,陽光刺眼,景物背光,色彩陰暗。
以價錢來說,既然多數人喜歡朝南,那朝北的不就可以買到更便宜。

不過正面朝北不是容易有壁癌?
如果是後面壁癌,可能多數人不想理踩,這樣生了黴菌容易傷身。
如果是正面壁癌,正好逼著每20~30年拉皮一下,既美觀、防水又健康。
當然這都是個人的看法,參考一下無妨。

turbojet1 wrote:
最近在看中永和的公寓,都是四五十年的產品,
有個疑慮假設買了這種 未來的買家再買已五六十年了
銀行貸款會不會就相對有問題了
也就是說脫手不易 轉手下一方時 因為貸款困難 導致價格不佳了

對於這種屋齡高的公寓 請問快樂大怎麼看呢

您好!
這確實是一個難題。
有人都更成功,有人等一輩子都沒有。感覺就像買彩劵般的要靠運氣。

現實上,隨著房價走軟,非獎勵都更未來銀行怕不會再全額貸款。住戶除了要同心之外,可能要準備兩成以上的工程款,這是有難度的。
而獎勵都更,建商勢必要多分得3~4成的面積,而且一定要脫手賣出。這多出來的人口,最後變成每一個地區都要搶。

我本想公寓住個80年應該沒問題;可是自從在基隆車站天橋30多年就垮掉之後,我陸續跟幾個幾十年實務經驗的工程師討論過。
結論是:政府會規定建築物年限,背後是有研究數據支撐的。多粗的鋼筋?多粗的梁柱?幾磅的水泥?什麼施工法?最後可讓建築物承受多大載重,使用多久。
有良心的,只在小地方省個料,撐過年限應該沒問題;可是沒良心的,再加上運氣不好的話,就難說了。

其實買這種已經四五十年的產品,該擔心的倒不是未來有沒有下手。而是房子本身的結構問題。尤其是下面有商場,上面有加蓋的。


'------------------------------------

terrybog wrote:
快樂大五分奉上了!...(恕刪)

感謝!
問:電線走外線需重拉?看到許多文章會說二樓容易有排水問題,這問題是否會很嚴重?現在看大樓都會跳開2樓的房子。

答:容易塞二樓,是因為一樓有自己的排水管,2樓以上共用管線。所以中央管線如果阻塞,會從二樓先冒出去。
但也沒有絕對。如果樓上是和1樓合用,那最先冒出的是1樓。以前小弟一間大樓的五樓也因為管線在那轉折,所以很容易阻塞。

很多屋主會賣房,佔很大的原因是被漏水問題惹惱了。其實漏水問題稍微動點腦筋,花點小錢就能解決。
曾買過一間比隔壁要便宜很多的1F+B1的房子。鄰居和我自己都納悶,前屋主怎會那麼便宜賣我。
後來第一次颱風時答案出來了,地下室的排水管會倒灌。排水管的止逆閥壞了。
總共花了不到3千元就修好,還多添加了一道保險。為了這個問題,前屋主最少便宜了200萬賣我。

目前我也住二樓。廚房的排水必須要每兩年花一千五請人通一通。
二樓雖然比較會堵塞,但也沒辦法。沒電梯的公寓,未來還是只有二樓比較有下一手。
如果房屋真的老舊到漏水問題很難解決,那就花3~8萬重拉新管,舊管就封掉不要用了。如果前屋主因為漏水問題可以多便宜三五十萬以上,那何不買下自己解決。

現在流行"工業風",就是管線不埋進牆內,尤其是舊房子。這樣以後較好維修,不過要走得漂亮就是(不是很容易)。如果要走外牆,也要樓下或管委會的配合。(如果是沒貼磁磚的公寓後牆,通常都不用問,直接做了)
舊電線無論有否重拉,總電流量,最好不要低於60A,不夠的要申請。另外幫廚房另拉一條獨立的迴路。通浴室的迴路要加裝「漏電斷路器」。電控箱不夠大的話,請水電師傅新作一個大一點的。

小弟目前在裝修的房子,因為整棟自己的,所以舊管線放棄後另外在室內牆角做了一個約一尺見方的新管線間,貫穿樓板,由B1直通3樓。再由管線間分叉到每層各部分。部分走明管,部分走牆內。這樣能省下20萬的更新費用。


註:2樓如果要移排水管線,最好問問樓上,是否也要用新管(最好留下有詢問過的證據)。因為二樓如果自立排水管線,那中央管線就由3樓以上共用。如果汙水由3樓冒出,那3樓的頭疼可能就更甚於2樓。如果漏到2樓,也是麻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