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t wrote:
很多版友友考慮到少子化的問題,我自然也注意到了,內人是小學老師,怎會忽略這個問題?
但是去一趟法國看看,法國少子化也很嚴重,結果是更向巴黎,里昂等城市集中,造成鄉村人口
更少,德國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快被野狼佔據,這是真實的事,所以我才會想台灣會不會更向北部
集中,尤其台北市,房價自然不會直線上升,但是如果拉回3成後還是要漲,那您認為好宅拉回修正
的空間有多少?這也是我一直認為房價由市場決定,而平衡城鄉差距該由政府來做的原因.


不知你說法國少子化嚴重的消息是那聽來的? 根據幾年前的研究,法國平均每個家庭可以生將近兩個小孩,而台灣只有一個,只是法國人的小孩大多數(超過一半)是非婚生子女。

事實上,目前少子化最嚴重的地方不在歐洲,而在部分亞洲國家,如日本、台灣與南韓,生育率都在1.1(平均一個家庭)以下。

owenx wrote:
多麼簡單的問題...政府機關大部分都移到高雄,台北只要當個名義上的首都。

台北縣市所有的交通和文化建設全部減緩,反正如果台北都會區人口不繼續增加也不需要多蓋捷運了。

在中南部廣設免稅或是租稅優惠的經貿園區以及商業區、規劃完善的住宅區等等,中南部空地還這麼多要弄出幾個新市鎮絕對不是問題。


馬政府自己都死守台北不肯踏出淡水河一步,過了台中就說是民進黨的落後票倉不肯花錢建設,這種經營方式只會讓台北市房價越來越高,其他地方永遠都是十幾萬一坪。

雖然民進黨也沒好到哪去,但至少謝長廷和陳菊執政以來高雄市的房價的確是上漲了一倍以上。

總之台北房價這麼高還不都是政府造成了,如果台北不要再蓋任何的捷運和什麼大巨蛋大劇場,十年後台北房價保證剩下一半而已。


要移也該是移到台中,而不是高雄,高雄有捷運,有世運場館,請問台中有什麼?

真正被忽視的不是南部,而是中部! 中部的人口並不輸南部,但得到的建設卻比不過南部。

當初台中鐵路地下化向中央爭取了好久,結果被卡住的原因是,台南市也在爭取,一切要台南市優先,所以台南沒有的,台中也沒有.....
ShangLai wrote:
真正被忽視的不是南部,而是中部! 中部的人口並不輸南部,但得到的建設卻比不過南部。

當初台中鐵路地下化向中央爭取了好久,結果被卡住的原因是,台南市也在爭取,一切要台南市優先,所以台南沒有的,台中也沒有........(恕刪)

呵呵....每位"在地人"總會想為自己的"出生地"多爭取一些,
尤其是政治人物,正所謂一人得"權",雞犬升天.(重利的商人除外)
自己的"同鄉"就算錯了,也還是要力挺到底,這就是所有華人會有的觀念.

但是,有沒人認真的想過,真的有需求以及未來的需求急迫性嗎?這就是台灣一堆蚊子館,蚊子機場的由來.
當然,預算會有上限,也就會產商所謂的排擠效應,錢就那麼多,所以才需要有"優先權".
君不見就連一些大國,也只有能力窮全國之力建立起幾個國際性的大都市?
而小小一個彈丸之地,難不成大都市全部要比照辦理?就算政府再有錢,政治人物也肯,
跨國企業跟外商又肯這樣每個都市都來個企業總部嗎?呵呵呵....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為了瞭解一下市場,剛剛去看了一個在重慶南路的預售案,跟銷售人員聊了一下,
發現奢侈稅真的有用,來客幾乎都至少七折砍起,探了一下口風,我想八折上下應該
有機會,合不合理這裡不做評論,不過想想奢侈稅應該不像許多版友認為的一樣,是沒用
的東西,至少在抑制短期炒作這部份是有用的,另外關於房價高低,售屋人員也有不同
看法,例如20年前購入一坪50萬的房子,現在漲到100萬,對持有人來說,可不是增值一倍,
大多數人買屋可是貸款的,當初利率可是高達10%,換算起來其實持有成本高達70~75萬
一坪,所以房價是否真那麼不合理,以及政府是否該再出重手把許多人的房產價值打下來,
看起來拿捏之間是頗為難的,因此奢侈稅看起來似乎是目前一招還算不錯的棋,大家不妨參考看看.

Dent wrote:
最近我也在看台北市的...(恕刪)



  簡單說啦,房價沒跌,生育率會變高就有鬼,而生育率過低已經引發國安危機,你認為台灣會變


怎樣?繼續吧,反正有的人撈夠就移民,誰管台灣怎麼樣呢?台灣毀了也不關他們的事情,移民新加


坡的門檻很低的,移民紐西蘭也只要幾千萬就好了,對他們而言根本不痛不養,可憐的台灣人民族性


,就像八掌溪一樣,為了工具拿命去拼,結果人死了賠更多,省下來的錢放銀行被人家拿去花.我們


可以公投銀行要倒時不要拿稅金去救銀行嗎?就像經濟風暴時美國人不要拿錢救華爾街的人.

生菜明蝦鬆 wrote:
  簡單說啦,房價沒...(恕刪)

版上有人有其他國家因生育率下降對房地產價格影響相關文獻報導嗎,如果有能否分享
一下,生育率下降,人口會更往都市集中嗎?最近聯合國統計到2020年全世界會有75%的
人口住在都市,我想這兩個因素應該影響房價都蠻深的,有人有資料的話,分享一下吧!
台灣應該已經面臨這些問題了.
少子化的結果
造成產業更集中在北台灣 工作機會也在北台灣
南部只剩下少數的產業園區會有工廠運作
其他城市持續荒廢

但是台北市的房價還是不太受影響...
其他地方會變成地廣人稀
今天頻果日報一份統計,北市豪宅購買原因由5~6年前的自住,到今年已經變成38.7%是資產配置,看來等北市房價跌還有的等了
樓主在第一頁引用很多資料說明.
但可以讀一下這一份資料嗎?
我只覺得房價和薪資的差異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統計]
年 行業名稱 平均薪資(元) 經常性薪資(元)
089平均 製造業 38914 30892
090平均 製造業 38412 31307
091平均 製造業 38435 31537
092平均 製造業 39549 31942
093平均 製造業 40657 32470
094平均 製造業 41858 33022
095平均 製造業 42393 33620
096平均 製造業 43169 34065
097平均 製造業 43105 34123
098平均 製造業 39152 32518
099平均 製造業 42420 33383

所以我覺得: 要買就早點買,以後只會越來越買不起.

摳男道爾 wrote:
樓主在第一頁引用很多...(恕刪)

這份薪資資料正好和我的觀點不謀而合,為何我從物價觀點看覺得台北市房價好像沒有
想像中高,但房價薪資比卻這麼高?原因在受薪階級無形中被剝奪了,照理現在合理薪資
應該再7~10萬之間,這樣才合理,所以我認為過去幾年政府沒站在勞方,過度偏向資方,
才導致現在有錢人認為台北房價不高,還有上漲空間,而一般人卻買不起的現象.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