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地球 wrote:
鬼道理,開店二十年,...(恕刪)

其實你的想法跟許多台灣人一樣,沒有「房屋所在的位置是公共財產,是眾人貢獻」的觀念。

在這種想法下,當然房子是早買早好。只要買到,後續的公共建設都是納稅人幫我抬轎。不管我有沒有用到,我都獲益,而且沒有額外成本。在這種想法下,自然會有兩種結果,也是你現在看到的:

第一,房子買的愈早,賺到享受到愈多愈久。所以大家有錢就拼命買房子。等著納稅人幫他們抬轎。
第二,持有成本低,哪來降價賣的壓力?
第三,亂蓋沒效率的公共建設,提供建商炒作題材。反正附近居民也不會反對。蓋了也不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人人買了房後都不想離開,都沒有壓力離開,精華區房子的供給哪來?

你那麼重視空屋稅,你覺得精華區的空屋率有多少?打空屋稅,有用嗎?

那種「政府可以打房,但是絕對不要打到我的想法」,就好像上戰場的士兵,滿腦子想著別人犧牲就好,我還是保命要緊。你覺得你可能會贏嗎?

您真的不用抱怨房價過高。大家都有您這種想法,就像現在一樣,房價絕不會掉。百萬台商等著回台灣吃健保,先買房養起來,他們可都是自住喔(雖然人常常不在台灣)。他們賺錢比一般台灣人多又快,你覺得房價會掉嗎?掉了您也買不贏他們。
又是鬼話~~~~

房子沒賣=沒有受益,你想要稅金,等屋主賣屋獲利課稅才叫公平正義,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實價登錄,反過來說,萬一房價跌,一天沒有漲回去我買的金額,政府每年依照差價退稅給我嗎?

精華區房子或新北市房子,本身為自住非投資用,在未交易獲利課稅=欺壓百姓=將平民驅趕於市中心外。

而目前空屋非自住用,它是屬於囤屋哄台價位,屬於抄作,必需課稅!!!

囤屋哄台價位跟於油價上漲囤油扭曲市場價格,是同樣的事,囤油政府視為犯法,聯合上漲政府視為犯法,同樣的,囤屋哄台價位課稅算是客氣的。

目前新北市空屋率嚇人,新北市漲幅已可視為抄作囤屋,徵空屋稅合情合理。如果都買來自住,空屋率下降到合理範圍,那是屬於市場正常供需,漲價合理。

資料來源引用:自由時報 及 黃國華耕讀筆記
http://www.wretch.cc/blog/bonddealer/16697805

五、 值得注意的是新北市,其空屋數與空屋率從2000年22萬戶的17.4%,跳升到2010年的33萬戶,空屋率上升約5%,達到22.1%,等於是每四點五棟房子就有一棟空屋。
如果大家對33萬戶沒有概念的話,那我提出一個簡單的對比數字,三峽北大特區的總戶數只有1.2萬戶,新莊區人口總戶數不過十萬戶,林口人口還不到三萬戶,33萬戶空屋就算免費送給三峽、林口與新莊的人,還剩下二十多萬戶的空屋呢!

再舉一個概念,三十三萬戶大約可以容納130萬人,以新北市的人口390萬大約100萬戶來算,就算每三戶新北市家庭再買一棟房子,都還只能勉強消化完目前餘屋空屋,這還不要算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後年陸續交屋的新成屋,未來兩年單單新莊就會增加至少6000個成屋、三峽至少增加4000、林口至少增加4000、中和土城板橋新店汐止三重蘆洲淡水....兩年後空屋數起碼還要從現在的33萬戶跳升到36萬戶,可見空屋的比重相當嚇人。


vaquero wrote:
其實你的想法跟許多台灣人一樣,沒有「房屋所在的位置是公共財產,是眾人貢獻」的觀念。

在這種想法下,當然房子是早買早好。只要買到,後續的公共建設都是納稅人幫我抬轎。不管我有沒有用到,我都獲益,而且沒有額外成本。在這種想法下,自然會有兩種結果,也是你現在看到的:

第一,房子買的愈早,賺到享受到愈多愈久。所以大家有錢就拼命買房子。等著納稅人幫他們抬轎。
第二,持有成本低,哪來降價賣的壓力?
第三,亂蓋沒效率的公共建設,提供建商炒作題材。反正附近居民也不會反對。蓋了也不會增加他們的負擔。

人人買了房後都不想離開,都沒有壓力離開,精華區房子的供給哪來?

你那麼重視空屋稅,你覺得精華區的空屋率有多少?打空屋稅,有用嗎?

那種「政府可以打房,但是絕對不要打到我的想法」,就好像上戰場的士兵,滿腦子想著別人犧牲就好,我還是保命要緊。你覺得你可能會贏嗎?

您真的不用抱怨房價過高。大家都有您這種想法,就像現在一樣,房價絕不會掉。百萬台商等著回台灣吃健保,先買房養起來,他們可都是自住喔(雖然人常常不在台灣)。他們賺錢比一般台灣人多又快,你覺得房價會掉嗎?掉了您也買不贏他們。

以住展雜誌數據來看,房價不是十年漲一倍,跟本是房仲亂說,因為現在人忙於工作,資料不足。

以台北市為例,目前房價是從95年~101年爆漲一倍,聽好了是「爆漲一倍」,而房仲利用媒體優勢,扭曲為十年漲了一倍,它不敢說是五年,一聽就知道是「爆漲」,大家就不敢跳入火坑。

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房仲把數據保密的真好,曲線還真是難找呀!! 這麼專業,乾脆把二十年曲線攤出來給大家看看。

Player wrote:
您自己不就已經在您自己的文中同意我的觀點了?那就是台灣薪水過低,
雙薪有小孩,兩人薪水都在四萬元以下,這已經比同樣在上海工作五到八年的一個白領薪水還低了,
您說要如何在台北市買房子?也難怪越來越多人寧願出走到大陸當台勞去了.這才是主要問題之所在.
也就是這幾年下來薪資水準沒趕上物價上升的水準,相對的就變成實質購買力的降低.
沒見到十年前國產中大型房車才多少錢?現在隨便都破百萬才能買到國產中大型房車.
如果您的薪水在這十年內沒跟上漲幅,也就是最少增加一倍,自然就會因購買力的不足,而覺得萬物皆貴.
冷眼看地球 wrote:
又是鬼話~~~~房子...(恕刪)

您討論議題,無需口出惡言,也不用傳私訊。

所謂資本利得稅(或增值稅)有幾個缺點。這些經濟學的書都有討論到。

第一,會有轉嫁效果。如果沒有搭配高持有成本,屋主就沒有降價賣的壓力,因交易而來的任何稅負都會轉嫁到買方,也就是房價上面。

第二,會有閉鎖效果。舉個例子說明。假如今天政府規定,房價兩千萬以上的,買賣房子課100%利得稅,精華區的房子保證你買不到,因為完全無利可圖,誰要賣房子?供給等於零,自住客想買也買不到。反之,今天如果房價兩千萬以上的,每年課10%房屋稅就好,保證很少人要買,卻有一堆人要賣。房價就會下跌。

第三,正如前述,您完全沒有「房屋所在的位置是公共財產,是眾人貢獻」的觀念。只要佔有了精華地,不管我用不用到,不會有額外負擔,早買早享受,為何不早買?為何不養房(遺產稅又低)?為何要賣房?沒有賣房壓力,房屋供給怎麼來?如此房價可能下跌嗎?

不用拿新北市的空屋率來期盼房價下降。新北空屋率高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房價有下降嗎?就算課空屋稅(本身很難界定,又會浪費能源),新北市的房價會拉低台北市的?三峽林口的空屋會壓低永和新莊的?空屋稅,打到的只會是你不想買的地區,你想買的地區,空屋率本來就低,房價一樣不會跌。

還是老話一句,那些唱空房價的,基本上沒用。因為他們滿腦子想的,還是「打房絕對不可以影響到我」。有這麼好的事嗎?不影響到你,卻會影響到有錢人買房,而讓房價下跌?

您真的不用抱怨房價過高,支持房價過高的,就是你自己的觀念:買到了房子,就不該有額外的持有成本。對你適用,對有錢人就不適用嗎?那為什麼不多買房子?

我的前文也提過,如果你認為持有房產不用成本,那就等著過幾年後,台商或大陸人把精華區房子買光,讓你「繳的稅蓋的公共建設」都給「從不繳稅的」享用。你要是覺得公平,也無所謂。
其實只要太太願意在家相夫教子, 以弟子規為準則, 那小孩會很有智慧不會迷電動!
so和高房價不太有關!

冷眼看地球 wrote:
2、因為房貸壓力,使的父母必需雙薪,小孩在家打電動沒人管。
售:很多AV產品
我也認為現在的房價、物價,搭配現在的薪水

真的讓很多人不敢生小孩,我周遭不少朋友因為這樣不婚不生

但是我認為,這跟小孩教育M型化一點關係也沒有

試問~有多少我們身邊的案例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而且,學校教育,除了少部分靠的是天分外,大部分還是靠個人後天的努力

不是靠錢就能砸出來的

不敢生,也不是怕養不起,去問問那些不敢生的吧

生活品質M型化才是重點!
我們應該把問題再分清楚點

能不能教出有同理心、正義感的好小孩跟父母有沒有錢沒什麼關係
誰說有錢人家的小孩就一定是葉少爺?
誰說窮人家的小孩就一定不會變壞?
所以有沒有錢跟教養好不好沒有正相關
跟家庭教育比較有關

有沒有錢能影響的是小孩獲得學習資源的多寡
簡單說
有錢人可以把小孩送全美語幼稚園、可以學鋼琴、學跆拳道
可以每年出國兩次讓小孩有國際觀
長大可以出國遊學練英文,可以出國留學
很抱歉,這些資歷就是比較屌
養出來的小孩會的東西就是比較多
成功的機會就是比較大
(成功的定義就是一般社會通念,例如薪水高、有地位等)
(如果你要說當個清潔隊員不偷不搶就算成功,當然也是可以,不過不在討論之列)

有人說只要肯認真念書,三級貧戶也可以當總統呀
是低..這說法基本沒有錯
但是那是30年前
看看現在的台灣,階級間流動越來越難
窮忙的一代只會複製出窮忙的下一代
當我們為了房貸縮減對下一代的投資
下一代或許注定也要跟我們一樣窮忙一輩子

~~安室奈美惠魂~~
為甚麼你眼中只有志玲,

然後罵女人都不給自己機會

說北部就好,苗栗(市)房價完全沒漲過

一碗麵一樣25元

你可以給苗栗(市)機會嗎??

創業或投資這邊都好

不然

我也覺得你們年輕人都不願意給苗栗(市)機會
1. 先體認人世間沒有絕對公平 就像有人排隊買到限量品 他早幾天就去排 這是他的捨 你覺得這種捨你做不到 那就不要侈言得
2. 不要均貧 作為一個獨立個人 應該想想為何當初三級貧戶變成台灣之子也會走樣 為何百年前俄國變蘇聯一直到60幾年前的中國無產階級專政都失敗? 人性人心禁不起考驗啊 北韓作到了 但代價是有更多人得去勞改跟享受均貧
3. 陳樹菊不會寄望在你所謂失效的政府 但她一樣成就自己的人生跟造福他人

同樣做一件事情 單調乏味
多數人嫌薪少出身低
當你的價值會被效率取代時 應思考的是如何創造價值 而非禁止效率
先戒除貪 嗔 癡
則無入不自得
當你有這樣那樣的理由說服自己不想不該接受時 那能放得下的自然就先拿走接走
總不能你滿足了你的離不開放不下 卻要別的犧牲你放不下的人 不可以到你前面去
一個放學父母不在家的小孩,家長能教他什麼同理心呢!! 就算小孩沒有同理心,也沒時間發現。

因為家長房貸壓大,不少兼差都很晚回家,這樣的雙薪家庭,家庭教育相對困難。

毛毛小熊掌 wrote:
我們應該把問題再分清...(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