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firstcar wrote:xavierlin...(恕刪) 總人口的多寡不代表國家的強弱,但是勞動人口的比例的減少跟高齡化一定讓國家社會強度與經濟活動變弱。台灣30年後即將面對的是人口老齡化與總人口衰減。對房價的影響只有下跌而已。你說的那些高GDP 人均所得國家的是哪些呢?他們的房價所得比是多少呢?提供個數據給你:2019台灣的房價所得比世界第三出處:https://www.numbeo.com/property-investment/rankings_by_country.jsp
xavierlinw wrote:我不知道有多少沒有...(恕刪) 少子化這議題只適合西方國家,在華人地區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2000多年,不管人口在怎麼少,對於曾經人口只有600萬人的台灣來說都是算多,你不知道有錢人多有錢,自己有空可以去查查台灣的官員,不分藍綠他們申報的土地、房屋筆數,光是現任蔡英文總統就任一整年存款只增加188萬,你相信嗎?他光月薪就幾十萬了,還不加上他任內推舉那些數兆的建案賺的錢,那他錢都去哪了?當然是流向土地,還有台灣的壽險公司,每一家都在比誰地多,誰商業大樓多的,這些推手,就可以直接無視少子化,何況少子化這議題已經吵了15年了,除了少數蛋殼區有影響,其他房價還是持續在上漲,像彰化連百貨公司都沒有,可是推出的2400萬迷你小透天建案還沒開始蓋就已經銷售一空,你覺得有可能是受薪階級的人買的嗎?對於想買房的人我建議還是早點買比較實際,未來政府再怎麼做都不會向大地主出手,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地主,而且台灣人也很有趣,阿扁曾是擁地上甲的三級貧民,馬英九也是投資房地產,蔡英文更不用講,家族就是台北炒地皮的旺族,那為什麼還會受到擁戴,很簡單,在一般民眾心裡有土斯有財就像種子一樣,看到這些地主就是覺得可靠,覺得在台灣有房地產的人才不會出賣台灣,才會愛台灣!這就是台灣房地產真實的面貌,那些在等房價下跌的人,說穿了就是買不起,可是...房子本來就是社會階級分類的一個項目之一,你要一輩子當租屋族那是你的選擇,因為政府財團永遠會站在有土地、有房子的那一邊。
myfirstcar wrote:xavierlinw...(恕刪) 台灣實際在從事勞動工作人口才794萬人,附連結:108年1月底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人數為794萬1千人,本月總薪資平均為94,152元而且消失的人口大多分布於非勞動年齡層,從這資料來看台灣勞工已經很可憐了,等於實際有在工作的人才1/3,真正人口結構在1200萬才算合裡。
解方在簡單兩個字移民~你可能沒發現,台北的大陸人越來越多有很多不是像過去一樣賣身嫁過來的大陸新娘而是因為很多人在大陸工作,自由戀愛過來的而且不只大陸人,連金毛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外勞就更不用說了,我遇過一個泰國來的人在當房東的。移民是一切解方用生的太慢了,也來不及了。
Medesigner wrote:台灣實際在從事...(恕刪) 你這算法有病唷一大堆沒算在內的人...攤販.苦力.建築工....1200萬?你能想像台灣沒有攤販賣你便宜熟食的世界嗎?沒有便宜搬家公司..沒有便宜水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