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篇长住巴黎搬回台灣朋友的發言,巴黎的人所得比臺北人高,房價比台北人低。之前有機會到德國去,晚上想說去逛街,哪有什麼地方好逛,全都關門了。歐洲人注重生活品質,曾有句廣告台詞”生命, 就是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有房子,是平常人的夢,但這個夢,卻變成商人掠奪暴利的來源。再加上沒有能力管控的政府,就讓人民要背著沈重的包袱。
許多人都到過新加坡,坐地鐵你可以發現,新加坡的國民住宅一眼就能看出,相同的外觀,多彩的外牆,衣服都晾在外面。這些都是政府政策讓每個家庭都能夠有房子住,也廣建地鐵到這些大型國民住宅。人民有了房子不必擔心沈重房貸,生活可以有更多更自由選擇。
生命,就不該浪費在昂貴的房貸上...應該要在美好的事物上.
醉飲黃龍 wrote:
年輕拼一點 年老再...(恕刪)
年輕時該拼一點?要多拼?要犧牲多少?
老的時候才享受?真的能享受到?想玩還玩得動嗎?
我6年級尾,今年30初頭,但我看到了…
小學同學唸到美國史丹佛畢業,結果在美國泛舟時出了意外人就走了
國中同學前年腎臟癌,現在還在追蹤治療
大學同學去年12月腦腫瘤破裂,來不及迎接2011年…
先母癌症過世時也只有45歲,
他們還有辦法玩嗎?
沒人要你當月光族,賺多少就花多少,
但一般上班族的人生與收入,不應該大部分都得壓在20年的房貸上
可是現在我看到的確是,
很多努力工作的上班族,無論再怎麼拼,
都跟不上建商、房仲和投資客一再哄抬的房價
還得被譏笑說,買不起是你還不夠努力
因為你每天睡覺時間居然有4小時,
一個月還能放假4天,這樣不努力還敢肖想買房?
為了那份安定感,就得勉強配合建商、房仲和投資客起舞
人生的精華時段就這樣沒了,也放棄了傳承下一代的機會
老的時候,只能守著一間既舊又空蕩蕩的房子
因為沒生小孩,也喪失含飴弄孫的機會
然後安慰自己,現在房價一坪一億,
我有這間20坪的屋子,所以我是億萬富翁…
不滅修羅 wrote:
年輕時該拼一點?要多...(恕刪)
有個人從年輕到老(例如30歲到60歲)都盡心力於賺錢,完全忽略身邊的人事物,也沒有培養興趣或休閒活動。到了60歲有錢不用工作了,但是健康也沒了(洗腎、心臟病)、朋友跟家人也沒了(長久以來的疏離),平時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完全沒想過除了賺錢之外自己想做什麼),每天不是玩期貨、股票,就是在家看電視發呆
套用到房貸上
有個人從年輕到老(例如30歲到60歲)都盡心力於還房貸,完全不敢去做想做的事,甚至連吃個貴族世家也要考慮再三,買東西都要一塊錢一塊錢的計較,工作戰戰兢兢深怕裁員、不敢生小孩、不敢跟朋友聚會聚餐,每天都處在房貸的壓力之中。到了60歲的他有房了不用背房貸了,但是健康也沒了、朋友跟家人也沒了,平時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事情(錢都拿去還房貸了,60歲了沒有工作也沒有錢),每天就是窩在"自己的房子"裡發呆看電視
以上有沒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