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提出 房價過熱 的事情後...
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
政府為什麼沒有做出有利的政策...
寧願 把土地 賣給建商 蓋豪宅...
卻不願意 把土地蓋國宅 讓普羅大眾 有機會擁有便宜的房子...
國宅 蓋的多 人人都有房...
想炒 豪宅 想住豪宅 讓那些有錢人去玩有錢人的遊戲...
想投資 就去賺有錢人的錢...
課奢侈稅 就真的可以打房 打車 打有錢人嗎...
這些 最後 都變成 轉嫁成本到 平民百姓身上...
墊高車價 墊高房價 誰會做虧本生意 便宜賣 虧錢賣...
最後 漁翁得利的是 政府稅收 增加 公務員調薪...
then... 房價還是高高的... 老百姓一樣沒錢買房...
JJJJDN wrote:
只租不賣 會很好...(恕刪)
當然有好處,
關鍵在 "租金" 和 "物件" 相較之下是否物有(超)所值.
當您連帶考慮到土地建物的所有權時, 不是就是在這方面著眼嗎?
那麼如果能以最便宜的方式造福更多民眾, 難道不是最佳選項?
您也可以說這樣的話建商難賺(擁有者會要求一定品質),擁有者難賺(要維護又不能賣),
租屋的更沒賺頭(不能轉租轉賣), 所以不會造成房地產經濟活絡.
沒錯, 不過您問的可是 "國民住宅" 政策.
現今的房地產就像非洲草原的長頸鹿,
低的樹葉吃光了, 存活下來的脖子要夠長, 所以會變成稀有動物.
(那難道長頸鹿的平均身高每年都在增加?)
能推出這種國民住宅政策的,
您想會不會較受歡迎?
2011-03-02 06:16 中廣新聞 林麗玉
「北市住宅政策專題一:新加坡國宅規劃有套配 85%公民住組屋」 (林麗玉報導)
新加坡的土地面積只有700平方公里,不過卻有高達510萬人口數,相較於台北市,新加坡也有相當大的住宅問題
,新加坡政府為了避免投資客炒房、提供民眾廉價的住房,新加坡政府在國家發展部下,成立都市再發展局URA,主要負責國土使用規劃、發展控制等,也是新加坡最主要的土地銷售代理機構,會考慮土地使用需求,有一套50年的戰略計畫,每十年檢討一次、五年進行一次檢討規劃,因時因地制宜微調改善,是否規劃可以因應人口及經濟成長的需要,台北市長郝龍斌考察新加坡的住宅政策,相當讚許新加坡的土地規劃作法,表示值得學習。
而不同於台北市的高房價,普遍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地狹人稠的住房問題,在1960-1970年間,推出居者有其屋計畫,解決屋荒,甚至面對嚴重的屋荒問題,新加坡政府也成立了建屋發展局,目標相當明確,就是由政府自己規劃、招標建造、為中低收入民眾提供廉價的房屋,政府蓋的稱為組屋、等同我們的國宅,早在1960-1970年間,建屋發展局HDB已經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12萬套的政府組屋,解決了40萬公民住的問題;另外在1971年到1977年間,新加坡大量增加組屋供應,建設新市鎮,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大約已經有 7成以上的新加坡公民,都住在政府蓋的組屋,甚至80年代後期,住租屋的人口高達新加坡總人口的85%。
目前新加坡最高級的組屋,是在於商業區、市中心的達士伶,一共規劃有7大棟,每棟樓高50層樓,
外觀上就跟市場民間房地產商推出的高級豪宅沒有兩樣,外觀還採用「電源插頭」的概念,相當具有設計感,甚至別以為組屋、也就是國宅的規劃,一定相當陽春,在新加坡的達士伶組屋,第26及50層樓分別架設有空間天橋、打造了空中花園走廊,許多儘管不是住在這個組屋的新加坡公民,跨年時還會繳門票,到組屋的頂樓欣賞新加坡夜景、參與跨年。另外因應新加坡人愛跑步,26層樓處,還規劃有800公尺的跑步道,新加坡建屋發展局高級房地產業司曾國良說,這個達士伶組屋,因為位於新加坡精華區,政府邀國際建築師設計,吸引100組國內外建築師競圖。
新加坡公民郭偉成一家四口,包括妻子、兩個小孩四個人,就住在新加坡達士伶的五房33坪的組屋,當初郭先生
2004年買的時候,大約33萬多新幣,相當台幣700多萬,相較於周邊的私人房地產行情,只有周邊行情的一半房價左右,郭先生說,住進了新加坡政府蓋的組屋,相當滿意,甚至當年2004年買的價格,到現在2011年,組屋本身的房價,也漲了一倍以上。
或許大家會好奇,新加坡的組屋國宅,既然是民間房地產行情市價的一半而已,到底什麼樣的人可以優先入住,根據新加坡政府的規劃,要買政府蓋的組屋,必須是兩人以上的家庭、月收入8000新幣以下、相當於家庭收入每月台幣18萬元以下,所以幾乎80% 以上的新加坡人都有資格買組屋,甚至為了避免公民沒有錢買,新加坡政府有成立中央公積金制度,先從公民的薪資扣兩成左右,提撥到政府的公積金,一旦要買房,就可以提撥自己的公積金使用,而個人購屋的20%頭期款,可以動用自己的公積金,剩餘的80%房價,可以由中央公積金的貸款支付,在分期本息攤還。新加坡都市再發展局說,甚至為了嚴格避免私人投資客炒樓,提高房價,新加坡政府也規定公民,取得組屋的產權限制,例如組屋的轉賣要求屋主擁有及實際居住組屋至少要五年,才可以進入交易市場,而要交易政府還要抽一成到兩成五的附加費,如果不滿五年出售,政府規定屋主只能將組屋回賣給政府,政府照價收回。也正因為新加坡政府實行的住宅政策,讓新加坡人至少8成以上的民眾,都不受高房價所苦,台北市長郝龍斌說,儘管台北市與新加坡的國情不同,而且新加坡的國宅土地,是政府所有,不過新加坡的住宅政策,相當值得台北市學習,尤其新加坡政府蓋的組屋國宅,因為品質高,並不會令人聯想到廉價住宅,這將會作為台北市推動公營住宅的借鏡。
CleanRoom wrote:
那就換成農地地主也像中樂透,立刻變成身家億來億去的田僑
要不就是先買地布局好的建商像中大樂透
你可以嘗試去買,
但會賣地的人一定很少,
而捷運會怎麼蓋,大概也都知道了,
只要之前被劃到的地區,市價馬上暴漲,
農地地主並不像是中樂透,
農地只能算是收藏品,只是收藏價值突然暴漲了 ....
從法條上來看,區段徵收和市地重劃的法規比並不公平,
低價的地方農地變建地可以分回 45%,
捷運旁的農地變建地一樣也是可以分回 45%,國家沒有多拿一點 ...
國家幫地主蓋捷運,結果地主爽到暴
沒辦法目前的法律就是這麼規定的 ...
如果沒有 農地變建地,造就一堆田僑仔,
那所有的人就只能住舊房子了。
除非你去改法律叫那些田僑仔多吐一些地出來 ... (如果你有本事的話)
或是去叫馬總統修法 .. 他會嗎 ?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