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參觀了台北市某都更建案,發覺建商實在有夠沒良心,配給原住戶虛坪較少,但購屋者可選購樓層虛坪卻很大!

此建案低樓層建築面積比較大,記得是六樓以上開始退縮,總樓高14層,目前銷售的都是退縮後的樓層(EX:6~14層),低樓層代銷不賣也不show出平面圖。

該案可銷售樓層是雙拼每戶80坪,但室內卻只有小小的3+1房,那個+1房還是偷機房得來的,客餐廳也沒多大,正納悶80坪跑哪裡去時......仔細一看,原來房子外圍環繞一圈雨遮!說環繞一圈還算客氣,在房子後面還挑空一個大約一個房間的區域,這個挑空區當然也環繞著雨遮,以這樣一戶的雨遮面積初步判斷7~8坪跑不掉!

可是建築法規有規定雨遮上限,為何可以做這麼多雨遮來灌水呢?低樓層建築面積比較大,立面是平面的,未設雨遮或只在後方小部份設雨遮,而可銷售的高樓層則是比土星環狀雨遮還要多!這不禁讓人懷疑是否將低樓層可設雨遮轉移到高樓層來.........

除了雨遮差異之外,低樓層與店面幾乎是為原住戶量身訂製,好處都被都更戶與建商拿光了,那拿錢來買的人是冤大頭?原始設定已是如此,將來大家住進來,管委會會不會分裂成原住戶與新住戶兩大派?

遇到這種不合理建案,請大家用力說出不合理的地方,向代銷說出這就是不買的理由,建設公司敢這樣玩,就讓它吃吃銷售不佳的苦頭,畢竟蓋房子的錢與建商利潤都是購屋者拿出來的啊!

這個案子在文山區,看房地產報導據說開價每坪上看80萬!那天去看連價錢都懶得問,坐不到5分鐘就聽不下去了.......
文章關鍵字
虛坪除了增加購屋成本之外,將來管理費分攤也是個問題,若說全棟每戶虛坪比例都一樣那倒是還好,若是都更戶虛坪少新購戶虛坪多......那更是很不公平!
我是沒去看文山區, 哪建案?

若不給地主些好處, 怎會同意都更? 地主當然要優先! 不然在地在假的........

ysc_kyy wrote:
這幾天參觀了台北市某...(恕刪)
lienly wrote:
我是沒去看文山區, ...(恕刪)

建案名稱恕不方便直言.......

都更戶爭取最大權益是合理的也是應該的,但建商若將銷售戶與都更戶明顯區分,將虛坪儘量灌注在銷售戶,那就是操作過度了,最後受傷害的反而是建商自己,因為購屋者不一定非掏錢買單不可!

廣告布條明顯寫著每戶80坪,會走進去看的應該是大坪數需求,但結果是小小的3+1房,撇開總價6000萬以上不講,光使用空間就不夠了,這怎麼買得下去呢?而可以接受小空間的,看到每戶80坪大概也不敢走進去看.....所以說這種案子操作手法粗糙,怎可能賣得好?最後受害的還是建商自己!也難怪之前銷售不佳只好改名重推......
建商不如此做

地主會肯都更嗎 ???????????


何況都更前 很多住宅 公設不多 一改大樓 , 虛坪一堆
前面說的不合理現象只是看得到的地方,建商在看不到的地方上下其手更是有可能.....

雨遮就算誇張一點10坪好了,完全扣掉雨遮也還有70坪,再假設公設40%,那私有空間應該還有70x60%=42坪,但這3+1房格局卻感受不到42坪該有的空間!
lienly wrote:
我是沒去看文山區, 哪建案?
若不給地主些好處, 怎會同意都更? 地主當然要優先! 不然在地在假的........

ysc_kyy wrote:
這幾天參觀了台北市某...(恕刪) ...(恕刪)


猜是在某小學對面的案子 惟x地 境心 , 80坪雙拼


ysc_kyy wrote:
前面說的不合理現象只是看得到的地方,建商在看不到的地方上下其手更是有可能.....

雨遮就算誇張一點10坪好了,完全扣掉雨遮也還有70坪,再假設公設40%,那私有空間應該還有70x60%=42坪,但這3+1房格局卻感受不到42坪該有的空間!...(恕刪)


除了建商可以多賣錢外,

房子居住面積要大外,公設規劃也是另一個賣點..但是總不能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符合自己需求最重要..
zzxcv wrote:
但是總不能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符合自己需求最重要..

沒錯,這些都要付出代價的,但與其它案子比起來,實際室內可用面積卻小太多了!
zzxcv wrote:
猜是在某小學對面的案子...(恕刪)

個人不證實案名是否正確......這現象應該普遍存在於各都更案中,只是灌水程度不同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