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的觀念和消息可能不是對的, 投入資金前, 大家要小心的看清楚, 想清楚, 舉一些例子:

*陸客來台看房, 讚台灣的房子真便宜, 蓋的真好.自由行, 陸客題材夯.
你去比台灣環境好的地方玩, 會想順便看看屋嗎? 你現在的鄰居有很多大陸人嗎? 如果你是有錢
人,去日本玩你要參加豪華團還是自由行?

*奢侈稅的閉鎖期2年, 被迫以租代售.
如果你是投資客, 你現在會投資房地產嗎? 後續會大漲, 何必要急著賣, 放在手裡五年十年不就賺翻? 那如果投資客本來就都不賣, 又那來的閉鎖期? 又怎會被迫以租代售? 就這麼一句話, 就知道許多失敗的投資客根本沒把握房子會漲, 早就想趁漲個10%賣掉. 只是被奢侈稅莫名擋住了. 而2年後再投資房產就可以不需面對奢侈稅嗎? 還是要. 那閉鎖期只有2年嗎?

*自住客需求大增. 自住客成為房產主力.
突然短短幾個月間, 很多自住客的房子倒了要重新買房嗎? 很多人中彩卷或賺大錢從買不起房子變成在房價更貴的時候積極看房嗎? 你現在投資房地產, 以後脫手賣的對象是不是就是自住客為主呢? 是的話是不是該擔心更難脫手呢?

*現在不買, 以後更買不起.
你已經決定老死台北了嗎?

*因為土地漲價, 取得成本大增, 所以開價高很多.
以下為真實對話:
代銷: 因為土地取得成本大增, 所以我們的出價比較貴.
老婆: 地坪多少?
代銷: 10坪.
老婆: 你們這裡地買多少一坪?
代銷: 25萬左右.
老婆: ...(沉默20秒)...那你怎麼解釋為什麼地坪跟XX居社區差不多, 你們開價要貴500萬?
代銷: 因為建材也有比較貴.
老婆: 貴在那? 直接講重點. (不耐煩了)
代銷: 這個部分要跟總公司確認.
老婆: ...老公回家了. 陳小姐請你查完以後再跟我說.

--------------------------------------------------------------------------
今天再來聊聊幾個.

*很多有錢人口袋深不見底, 價格不滿意不賣, 反正又不急, 所以房價不會下跌.
2011年6月為止購屋貸款餘額近5.25兆元, 負債的人很多阿.
上漲的行情價是看買方,下跌的行情是看賣方.
大家想想賣方如果不是有錢人, 那麼會是誰呢?
不就就是有房但缺錢或負債的人嗎? 所以房價會不會跌, 是要看負債的人撐不撐的住.
根本和有錢人或無負債者的關聯性非常小.
所以說有錢人價格不滿意不賣, 房價就不會下跌, 不是很腦殘的說法嗎?

*豪宅不會跌價.
已經被仲界業自己戮破, 實際上, 豪宅的漲跌更厲害.

*報復性漲價.
為什麼報復? 報復誰?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 忍不住好笑.
大家想想, 這些投資客為什麼要報復? 是吃了什麼大虧嗎? 真是自曝其短到了極點.

*房價下跌3成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 所以政府不會坐視.
是的, 政府不會坐視, 一定會有所做為,
但是很遺憾的, 台灣政府對於救市... 失敗率非常之高.
經濟好說是他們功勞, 房市股市剉賽都說是全球環境不好.
他們也只能這樣耍嘴皮而已. 就算是美國也是.

*全球股災說資金會轉進"比較安全"的房市.
前陣子第一次從新聞聽到這句話真是覺得什麼鬼話都說的出來.
誰會在金融疑慮重重的時候還去投資變現性最差, 價格起跌的商品阿? 您嗎?
不過當股災股災大家都知道股災心裡怕的要死的時候, 股票是可以小小幅買進了.

*奓侈稅利空淡化, 奓侈稅利空出盡.
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 連這麼瞎的股市用語都說的出來.
大家想想, 大想用力想想, 經驗上利空出盡都發生在什麼時候?
不是都發生在意想不到的時候, 也就是接連利空, 股價接連下挫後,大家怕的要死.
然後股價悄悄上漲, 漲了一波突然有人出來說, 前面那個低點是利空出盡.
也就是說, "利空出盡"根本是馬後炮用語.
而現在奢侈稅立法通過, 法條就在那, 明明確確實施中, 那來的利空出盡? 屬用詞錯亂.
大家再回想, 這話是誰說的, 不就某些建商仲界嗎?


*總統大選過後, 房市會慢慢回溫.
又是瞎話,對於房市能有重大影響的政策, 大家想想操控在那些人手上?
不就央行/行政院/總統府嗎?
如果現在或者下半年, 你期待彭淮南去激勵房市, 那你是瘋了.
現在行政院乖的很, 是人人聽馬英九指示.
而蔡英文在選完副手後, 還有什麼可談?
那麼...又只剩馬英九了, 馬英九什麼也沒做, 當選的機會突然大增.
馬英九當了三年總統以來, 大家仔細想想, 仔細回憶.
他跟那個房產業界那個大人物是好朋友或有往來? 幾乎沒有.
你覺得馬英九關心房地產還是關心選票?
你覺得他關心大家沒房子住還是關心選票?
88風災的不近人情大家還記得嗎?
對於死了爸的少年災民都能那種態度, 對於你沒有房子住, 他會是什麼態度?
他在乎有錢人嗎? 並不在乎.
他在乎窮人嗎, 也並不在乎.
他明白人自然是有富與窮之分.
你覺得他愛交朋友嗎? 如果愛交朋友, 又怎只會來來去去一個金小刀?
他重健康, 重人格, 重紀律, 重制度, 重法治.
他重"名"遠遠超過"利", 不喜廢話, 不喜草莽人物, 不喜交際應酬, 交朋友沒興趣,
連做做樣子有時都嫌懶.
什麼樣的人會主導奢侈稅過關? 得罪了一狗票人也無所謂?
不就是理性到清清楚楚知道有一個富人的選票只有一張, 一個窮人的選票也是一張的人嗎?
不就是選票擺中間, 其他都放兩邊的人嗎?
他還不用擔心選舉經費.
如果你仔細思考完, 馬英九這個人與上述描述相去不遠.
那麼憑什麼, 憑那一點, 說他會去改變已實施的房地產政策嗎?
尤其是壓的買方跟賣方全部人都喘不過氣的奢侈稅?
希望渺茫阿. 他不利用民氣一鼓搞到實價客稅都都已經謝天謝地了.
"總統大選過後, 房市回溫" 不是瞎話嗎?
如果有建商買殺手去暗算這個建商眼裡的白木, 就另當別論了. 希望就別發生了吧.









您可能不太了解投資客
即使看多房市
投資客還是要賣房子
這樣才有現金
才能汰弱留強
轉換標的
站在"短線投資"的角度,本來就是有賺就賣,不然錢不就全都卡死了.
不管房市看漲還是看跌,會抱5年10年的都是長期置產或是自住客才會做的事.

至於自住客也不是忽然跑出來,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因為結婚或生小孩才會有買房的需求.
剛好今年有一股百年結婚潮,所以我身邊的確很多6年級後段班的在最近開始積極看房子.
再加上我們這些6年級前段班的,大家的小孩也都陸陸續續長大,需要比較大的空間,大家都開始換屋.
老實說,光是我自己跟認識的人加起來,今年買房子的總金額就超過一億了.
(台北市5間,總價都破2500萬,但都是換屋族不是首購,新北市3間,總價都在1千多萬)
所以對我這種自住客來說,買房是一種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
我單身的時候有閒錢卻從不想買房,結婚後跟老公買2房,撐到今年換成4房.
我對房市不看多也不看空,我只知道有個自己的家至少住起來比較安穩.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如果你是投資客, 你現在會投資房地產嗎? 後續會大漲, 何必要急著賣, 放在手裡五年十年不就賺翻?
突然短短幾個月間, 很多自住客的房子倒了要重新買房嗎?

n123107910 wrote:
您可能不太了解投資客...(恕刪)


我相信汰弱留強是必需的.但是"汰弱留強"什麼時候最容易出現呢? 不就是空頭市場嗎?
而且如果是上漲的市場, 常常是"汰弱"後再把錢拿去壓在"強", 但是有嗎?
大家說的出來, 現在有那些地方是投資客要轉換標的的嗎?






中等有錢人 wrote:
站在"短線投資"的角...(恕刪)


不管是實際需求或者是內心的需求, 總之有需求又買的起, 又看到喜歡的, 買下來是很正常的事.


我只是提醒大家, 在買賣房地產這一個領域, 已經喪失人類之所以為人類的一些基本道德. 到

處充滿了謊言, 詐騙, 虛假, 直接或間接詐取大家的勞力及所得. 把不誠實當正常, 用下流手段賺

取錢財當作榮耀. 我們不見得會成為這樣的人, 但是多思考, 可以讓自己不要成為受害者.

多多小心, 避免買到不合理價位的商品, 買到不適用的商品, 買到品質不良的商品.

至少至少, 要避免, 買到 "地雷"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有許多的觀念和消息可...(恕刪)


整棟樓看完.......年輕真好(結束
投資客必須經常檢視自己的資產
因為資產價值是浮動的
某地區的題材與熱度常隨時間而變
有些投資客對環境變化與市場觀察是很細膩的

總之 不管多頭或空頭市場你都會看見一堆投資客物件
當然 奢侈稅前兩年是例外
而且奢侈稅抑制了短期投資行為

我只是回應你第一篇中提到關於投資客對未來行情看法的推論
投資有一種說法, 8:2法則, 奓侈稅實施後, 有多少是那百分之80裡的人呢?

有個朋友,金融海嘯前, 貸款8成買了1800萬的房子, 金融海嘯發生後沒多久賣掉.
賠了本金的百分之50以上(貸款8成, 房價損失10%).

有個朋友, 金融海嘯後買進, 貸款7成買了2000萬的預售屋, 後來概好後賣掉,
賺50萬, 他很慶幸在奢侈稅前賣掉.

有個朋友, Sars後沒多久買進650萬的房子, 到現在未實現獲利約150萬. 不過因為自住, 沒辦法賣.

我自己則是921後買入一棟, 約600萬, 到現在帳面損失約100萬, 不過是退休後要去住的, 倒也無所謂.

房產有很多面向, 但是實現獲利者, 如同其他投資一樣, 成功的並不多.


n123107910 wrote:
投資客必須經常檢視自...(恕刪)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投資有一種說法, 8...(恕刪)


大大這些朋友買在哪裡?? 以小弟的年紀,周遭朋友都在這4~5年內陸續成家買房,不管是已賣掉獲利或帳面上增值得,只能說

沒一個賠錢的,真的一個都沒有。當初一個同事想買民生社區,怕讓銀行賺利息的,現在相當後悔,當初同事與他老婆,光現金

就約1千,背個幾百萬貸款讓銀行賺個利息對2人應該很輕鬆,一個觀念轉不過來,唉~~~

建商、待銷、仲介的話術當然聽聽就好,不過買房買到賠錢??太扯??
that's for sure!
落葉歸根.
北市在地人, 當然要死後也要留在北市.

你很可能是外來客, 忌妒北市有$人的!

自由自在的獵人 wrote:
你已經決定老死台北了嗎?
售:很多AV產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