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奢侈稅的後果是?
先講結論:奢侈稅讓許多物件必須要嘗試轉嫁給買方,否則死也不賣,導致整體平均開價與成交價都被拉高!
不要不相信,這是真實存在於市場中的現況,唯有這樣才有辦法解釋,在奢侈稅實施後,雖成交量十分低迷,但價格卻持續創新高!
奢侈稅的10~15%,會帶來巨大的虧損,導致很多人會選擇當縮頭烏龜,不肯面對現實!管他有沒有人接受轉嫁奢侈稅後的價錢,在低利率支撐下,硬是要加價賣!
結果,這卻『激勵』其他沒有奢侈稅問題的物件將開價往上拉,雖然議價空間變大,卻會讓實際成交價屢創新高!
因為很多人買東西都是受到開價影響的,開得越高,成交價也會越高~
舉例來說,本來沒有奢侈稅問題的物件賣個800萬(持有成本750萬)也就夠了,因此開價通常會設定960萬(照底價加個20%)
因此,若照開價砍至84%,806萬,通常就可以成交了(還多賣了6萬,很少有人還不肯賣)
但,偏偏一大堆被奢侈稅咬住的投資客物件長期開高價委賣,導致區域的平均開價明顯被拉高
也就是同樣本來應該要賣個800萬的投資客物件,假設買入成本是750萬(以往賺個50萬就可以賣),再加了15%的奢侈稅後(很少有投資客持有時間已有1年,通常都是剛買幾個月就又拿出來委賣,因此都是要繳15%的稅率),若再加上房仲最低的2~3%佣金,底價被墊高至882~890萬。
若同樣照底價加個20%來算,開價將墊高至990~1038萬
當沒有奢侈稅問題的賣方,看到市場上這麼多開得更高價委賣的物件時,誰都不想吃虧下,也紛紛把開價往上拉至破千萬
結果,同樣照開價砍至84%,卻變成840萬,比原先可成交的806,足足多了34萬!
就算議價空間拉大,變成820,還是比原先可成交的806多了14萬!
也許你會質疑怎麼可能!?
你也許會說大家應該把砍的比例拉高至80%
但,這是奇蒙子的問題,當賣方從原本期望的800萬拉高上來後,就已經很難回頭了
再說,在真實的市場中,還真的有少數物件以這種價格成交過,導致賣方心態更硬了
但假設你是買方,你看上某個社區的物件,但釋出的物件中有一半都是投資客的物件,真要買最低也要882~890萬,840萬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換言之,正因為實施奢侈稅,他卻讓可成交價比原先預期的還多個5%!
這大概是張金鶚始料未及的地方!
依據各家房仲公佈的10月份成交指數,以及張金鶚所公佈的第三季國泰不動產指數報告來看,全台灣房價持續上漲,尤其是人人都罵貴得離譜的雙北市,尤其是台北市,卻持續創新高
以張金鶚為首的看空者,在今年年初時,不斷地依據成交量爆跌,將會有所謂價先量行的效應。也就是,成交量很低迷的情況下,急著要脫手的投資客,必定只好自動砍價,帶來破壞性價格下跌!
但,自從奢侈稅議題拋出後至今已有半年多,若真因為成交量低迷導致價格下跌,早該跌了,但為什麼反而持續創新高(雖然漲幅不明顯了)?
張金鶚為首的人也許是知道,或著是故意忽略不去看清楚部分的市場狀況
最最最關鍵的在於利率水準超低,但大家卻刻意忽略這個根本的原因
很多投資客都屬於高資產、高收入的人(少數財力不雄厚的人,膽敢當起投資客,照理講早該在奢侈稅實施前的6月就已經搶先斷頭出場了),她們可以輕鬆借到2%以下利率的貸款,而且額度還沒有限制(當然還必須受限於85~8成的限制)
對銀行來說,這些人其實根本不用借錢買房子,她們大可以用現金買,但還來借錢買,已經相當感動(借錢來買,只是為了保留現金,以便隨時都可以撿便宜或可備於緊急動用),額度沒有限制其實不難理解
以目前房貸利率2%來算,房貸500萬,一年利息也不過10萬而已,1000萬才20萬
若以房貸8成來算,分別是買625、1250萬元
若如張金鶚所言,房價將跌3成來算,分別要跌掉187、375萬
試問,換是你是願意繳分別10、20萬的房貸利息,還是砍187、375萬來賣?
講白話一點,砍三成賣,房貸利息可以繳個18~20年左右
就算利息升到3%(近10年最高的房貸利率),那也不過是一年15、30萬
對很多投資客來說,他每個月的收入就超過10、20萬的房貸利息,因此這一點點資金壓力根本不足以構成巨大的壓力,迫使她們拋售
就算是年收入只有50萬的菜鳥投資客,這點利息錢也要不了他們的命
就是這個原因,不管什麼『市況』有多差,管他什麼空屋率創新高(而且還是個假議題,因為10年過去了,所謂的空屋率只增加1.8%,根本無所謂空屋激增的問題),也不管什麼實價課稅.....還是無法撼動價格,畢竟這些政策或消息都跟持有成本無關!!
換言之,除非央行把利率往上再調高至5%,甚至是10%,房屋的持有成本才可能真正帶來壓力
但,在房價仍處於『高價』(這是用幾年前的價格相比,再過10年,人人都覺得現在這個價格是超低價)時,9月底央行暫停升息,他已經告訴我們,央行升降利率本來就跟房價毫無關係
央行的首要任務是穩定物價並維持經濟持續成長!
在歐美債務危機下,原物料價格均已紛紛大幅滑落,台灣的輸入性通膨壓力已大大減少,因此央行沒有必要持續升息來壓抑需求,以達到穩定物價的需要
相對地,在歐美債務危機下,訂單成長率萎縮,庫存飆高,經濟前景有疑慮下,央行不但不敢再升息,搞不好還需要降息,以刺激需求(亞洲區的澳洲央行已率先降息了;若歐美狀況始終提振不起來,台灣遲早也要跟進降息!)
在過去幾年投資熱潮帶動下,持有未滿2年的物件其實不在少數,但部份投資客真的不缺錢,他不但不急著賣,就連收租金都不想收
再以總價625、1250萬元的房屋來估,以租金報酬率2%來算,一年可收的房租大約12.5(每月1萬)、25萬(每月2萬),雖足以支付掉10、20萬房貸利息,而且還有賺一點錢
但,我相信很少有人會因小失大的!
因為房子出租給租客後,其實很容易被破壞,或是搞得很髒亂,到時候還得再花一筆錢打掃清潔,得不償失,甚至還搞出自殺、被殺,讓房子變成兇宅,就算賣得掉也慘賠7成
更何況,每年才只有10、20萬房貸利息,實在沒必要冒險
真正會願意出租的,大概只有換屋族,搬離後捨不得賣,就長期收租金來維持基本開銷(房屋土地稅等等),順便賺點小錢。由於對換屋族來說,10年買入的成本極低,根本不會很擔心什麼房子被破壞、弄髒等等風險,畢竟這根可以賺到的價差相比,這些損失可以忽略不計的!
給賣方的一句話:很多人買東西都是受到開價影響的,開得越高,成交價也會越高~
真的喜歡,真的想賣的人,其實通常會很擔心別人也看上,被別人搶走,其實是真的不敢亂砍價格
找到自己很滿意的房子真的很難,而且看房子真的很累,看了半年後,很多人都會投降,不願意再錯過了~特別是快要過年了,看房子的人又變多了~
換言之,那種自己降開價的,只是曝露出自己急著賣的狀態,反而容易遇到砍6~7成的瘋狂買方(當然不會成交)~
別忘了,很多人買東西都是受到開價影響的,開得越高,成交價也會越高,但開得越低,成交價也會越低
所以,賣房子不要急,慢慢來,賣個3~4個月是常有的事情,就算很多人瘋狂砍6~7成下,也不用擔心賣不掉
因為,哪怕上百組,甚至上萬組買方都不認同你打算賣的價格,其實都不重要,只要有一組人認同,那也就夠了!
你只需按照房仲每月公佈的地區成交價來決定要賣的價錢就夠了,其他的資訊都沒有意義!企圖要用超低價買的人多到超乎你想像!人性就是貪婪的!
給買方的話:人人都趕著在過年前買屋的熱潮時,很難不旺起來!
農曆新年是1月20日,若有計畫過年前搬新家的人,若不在1個月前,12月20日簽約,肯定就來不及辦貸款與過戶
若需要裝潢者,更是需要提前1個月辦貸款與過戶,也就是在11月20日前就得簽約
換言之,現在還在觀望的人頂多堅持到12月20日!
買氣則從現在開始會旺起來!
投資客肯定都知道這個市場趨勢,不怕等不到人來搶購!
奢侈稅控制了房價下跌的速度...投資客的籌碼被鎖住2年期間...只剩下建商新成屋及預售屋產品...
所以未來由建商主導的價格時間算一算剩一年半....
如果這段期間建商先行降價...或棄守價格...反而政府讓建商可以先去消化存貨...減少行庫之間的負債
至於投資客這段期間因奢侈稅的關係...墊高了成本...及時間被限制住...完全處於被動..可以說是任人宰割...要殺價...殺不贏建商..成本輸建商....比速度...建商先倒貨...等到投資客看到消息時已經輸人一大段了....
所以我們可以歸類...建商是法人...投資客是老百姓....
奢侈稅是為了保護法人而施行的保護法案...為了選票....
抗殺老百姓依然是政府的作風...而且老百姓還會感謝政府有所作為... 可謂一舉兩得...
現在中國大陸即使宏觀調控....房價下跌...但投資者還是可以有停損的機會...和建商平起平作...
但在台灣...投資客現在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