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看大台北這半年來的狀況
也和版上的網友持續交換心得
討論最近熱門的實價課稅和升息等等
但以控管房價的角度來看,實在不能理解?
1.為何不課徵空屋稅?
小弟這半年看下來,要賣的房子,100間有80間是空屋,空屋中至少有60間是正是所謂的投資屋...
如果這八十間出租或是轉售,至少可以讓大台北再進駐八十戶家庭...
那為何要養蚊子呢?
要判定是否空屋..抽查、檢查水電、稅單、登記等等,並不麻煩...
長久實施,必定可以壓抑房價,讓房東不敢漲價,投資客不敢長時間持有,何樂而不為?
小弟資質魯鈍,實在不明白偉大的政府為何不增添此一控管,反而去調整證交稅、房屋稅等等?
部分人的炒房行為,要全民買單?
2.為何不繼續興建合宜住宅?
板橋浮洲合宜住宅的興建,的確讓周邊的房價受到壓抑
不少自住客等待該建案,也讓買方市場逐漸抬頭
但政府卻突然宣佈不繼續蓋了?
記得小時候,台灣還是貧窮的島國時,政府興建國宅和眷村
讓百姓至少有安身之所
現在市區一堆國有地和老舊宿舍
為何不繼續興建國宅和合宜住宅?
如果能持續興建
對於周邊的房事一定可以產生壓抑的效果
也可以讓居民有機會以比較少的資本取得住所
但615最近卻宣布,要賣國有地抵債...這不是又打算要圖利財閥嗎?
大有為的政府,實在搞不懂你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