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倡導房地產永遠上漲的人,常常會舉
利息低,原物料漲轉嫁消費者,稅金低 等等理由。但仔細想想,這些很難成為現階段支撐房地產的因素。

首先利息低,很多人只注意利息,沒考慮房價炒高後所帶來的高漲本金(或是說負債)。貸款買同一間房子,因房價炒高買到2000萬就比沒炒之前的1000萬,負債多了 1000萬元,平均分30年還本金,每月要多出快3萬元支出。一但遇到房地產下跌,很容易變負資產,就是賣掉還不夠還貸款,人生有幾個30年去背負資產?

至於原物料漲賺嫁消費者,那要看有沒有需求,假如像台灣這種冠全球的空屋率,參考日本、西班牙、美國等等國下場,房子只會越來越難賣,買到高價原物料,只能自行吸收,跟做生意一樣,東西賣不掉低於成本也賣,不然沒有周轉資金,公司很容易倒閉。

這幾年因為政府推出一堆錢坑活動,現在是債台高築,很哈錢。大幅調高公告現值,已是告訴你,未來趨勢是增稅。再加上實價登錄,未來可能用來課資本利得稅或是交易稅,或是兩者都課。政府也知道,房地產搬不走,很好課,前幾年漫無目的花錢幫助自己選情,現在就找屋主買單。 希臘這次就是大幅調高房地產稅,增加收入。

還有買賣要付仲介一筆不低的仲介費。

此外,房子一直賣不掉,會越來越舊,賣相也會越來越差,等於要提折舊,成本更高。

很重要一點要轉嫁消費者,一定要供不應求,台灣比日本這種房地產崩盤國家還高的空屋率,買到高的要有心理準備,自己吸收差價。何況空屋多對租屋客是一大福音,要漲房租愈來越難,就產生房東變相補貼房客的情形發生。空屋多很難找房客,一旦出現閒置也增加持有成本。

所以 實在看不出房地產持有成本低在哪裡?



沒有低成本了,就像老鼠會一樣,不知道誰是最後一隻?其實政府打房很容易,直接升息,再降低貸款成數,供應國民住宅
台灣現在打房不敢出重手,

畢竟不是大陸,中央命令貫徹下來,一招就馬上房巿降溫。

可長痛不如短痛,對於台灣人的貪婪,或對房價獲利還有幻想的人,

溫和緩慢降溫的房控政策,根本效果有限!

什麼時候來個有擔當的政務官?

上行下效,說做就做!





eric@5888 wrote:
台灣現在打房不敢出重...(恕刪)


阿共打房 也是出了好幾招才把房市打下來

要訣是 別跟政府對做

政府是莊家 規則是他訂

要玩死你很簡單 看他想不想玩而已

看看證所稅就知道




六羽 wrote:
阿共打房 也是出了好...(恕刪)


要訣是 別跟政府對做

政府是莊家 規則是他訂

要玩死你很簡單 看他想不想玩而已

每樓都在講政府...
我問接下來這四年的政府跟過去四年的政府不是一樣嗎?
是在期待什麼呢?
建商.學者治國還有甚麼好期待.

今天聽到最好笑的是
馬:物價還是回的去...
公平會針對424項物品做調查.覺得他還是搞不清楚狀況.
民怨是油電漲後的連鎖效應.查那424項有個屁用
叫一些小吃店家將價錢降回來.我就會相信物價還是回的去...

各位還要期待甚麼...
我覺得你說得非常對,持有不動產成本非常多,一下稅金,一下又是交易費用,又是利息支出,東加西加...........其實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再加上政府運用政策的抵壓.....
我們斤斤計較的思考方式,其實真的想不透成本到底低在那裡
房地產現在持有成本相當高
15 年前持有成本相當低
現在只有遠離市場才是正確的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持有成本是投資客在看的,主要是看資金成本及利息付不付的出來,

以現值2000W房子全貸,利息不到2%,前3年還利不還本,一個月才不到3.5W,隨便租2-3W,持有成本不到1W,

15年前利息9-10%,房價就算3分之1,700W就好,每個月利息就要5.8W,持有成本比現在高太多,所以房價才無人炒作



devine wrote:
房地產現在持有成本相當高
15 年前持有成本相當低
現在只有遠離市場才是正確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