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子沒關心房市,但最近上網查住家附近的房屋開價(新店)

捷運站附近公寓以前1P一定開43~48的 現在紛紛調降 可能開38~42

新大樓我印象半年前開價一定1p 50以上 (比如美河市 或預售之類)

但現在開價不到50 (都已扣除車位)

因為有買房,所以對房子漲跌有敏銳度,我是不清楚下修多少,但絕對有下修

請問板友,是只有新店在跌,還是整個大台北都已經在跌?

文章關鍵字
以下開放建商、投資客、房仲代銷開砲,開始。
我真是苦呀,苦笑。
新聞分析-錢太多! 房價回不去了
2012-06-27 01:07 工商時報 【蔡惠芳】
 政府打炒房,但5月份的房貸餘額依然逆勢再創新高,預售屋、中古屋房價也持續挺在高點,究竟要怎麼解讀?簡單來說,就是錢太多!房地產已成為最佳保值工具,更是游資最佳避風港,讓房價一漲就不再回頭,回不去了。

 國內游資氾濫、政府沒有提出大型公共建設和適當的投資管道引導游資進入,使得游資轉進不動產市場。去年因為奢侈稅的開徵、總統選舉前所停滯的「遲延性」買盤,在今年3、4月反而一口氣噴出,造成房市出現一波小陽春。

 以信義房屋近12月營收表現,即可驗證。去年房市窒息,今年選前的1月營收甚至只有2.63億元營收,大概1天平均賣不到1間900萬元的房子;不過3月就暴衝3倍達8.61億元、4月更達8.74億元,為近14個月新高。

 學者莊孟翰就以「一大二多三高四低」,一針見血,洞察當前資金行情拉抬房價的動能。所謂一大,就是指貧富差距大、M化加大;二多是指錢多、游資多;三高是指高物價、高房價、高失業;四低則直指低所得、低利率、低稅負、低投報率。

 雖然政府似乎頻頻打房,但仍擋不住資金洪流湧入房市避風港,房價也難以被打趴。到現在預售屋、中古屋依然挺在高點,主要關鍵,還是在於錢太多。

 攤開台灣近4年來的房貸餘額,其占GDP比重,大致都維持在將近4成的水位,若再加上修繕貸款,那麼房貸餘額占GDP比重就跨越4成、甚至逼近45%。

 上周央行再進一步鎖定豪宅緊縮房貸成數,希望壓抑豪宅買氣,不過只要銀行資金氾濫,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又無其他投資管道,房地產仍被認為是最佳的投資標的,那麼房價就難回頭。


Mr.Money wrote:
以下開放建商、投資客、房仲代銷開砲,開始(恕刪)


小弟不具備上面三項資格
不過有一句行話小弟倒背如流

自住沒差~~~~~~

肯納 wrote:
一陣子沒關心房市,但...(恕刪)
以下開放無殼蝸牛取暖,繼續。
96-桃山、喀拉業山 97-玉山主峰 98-石門山、合歡主峰、奇萊南峰、南華山 99-伊澤山、大霸尖山、小霸尖山、加利山 100-合歡東、北、西峰
還在用"開價"來看房價..........

我房子交給仲介,然後叫仲介一坪開200萬,
是不是代表我這區房價上漲了?

在01上罵仲介很爽,
找人一起取暖很爽,
但麻煩相關知識還是要注意一下好嗎?
如果開價是增高的話,當然是不具可信度,
但如果房價沒有下跌,該區的屋主或仲介會有志一同的主動調降開價??

麻煩相關知識還是要注意一下好嗎?

kurich wrote:
新聞分析-錢太多! ...(恕刪)


好棒阿!!這樣房仲 銀行 裝潢業 都有生意了
國內消費力就靠他們啦
加油!!
我來取暖的
esperanto wrote:
如果開價是增高的話,當然是不具可信度,
但如果房價沒有下跌,該區的屋主或仲介會有志一同的主動調降開價??



別懷疑,為了市場成交,仲介是會要求業務去和屋主商量調降開價以吸引買方,
反正底價不變,屋主也是很願意配合的。
(這段時間買氣降溫,賣了一段時間都賣不掉,屋主也會信心動搖,仲介怎麼說就怎麼做吧,反正底價不變)


要記住,開價一切都是屁,成交價才是真的。

各大仲介網站都有成交紀錄查詢,內政部也有,
不要只看開價然後在那邊瞎猜。

肯納 wrote:
一陣子沒關心房市,但...(恕刪)


除非成交價下修不然別相信開價...因為房仲都會把屋主底價再往上+4%仲介服務費,因為基於買4賣2的原則

況且整個大台北地域性不同,又有學區,捷運,和周遭環境的因素...所要看單一地區的成交才準!!

什麼都是唬人的...只有自己滿意的成交價才是真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