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2 老K(經濟學家)
博士者,博學之士也,然而演變至今,博士已和博學之士脫鉤,成為一種特定商品代名詞,姑且稱為教育身份,教育身份來自考試的成績與讀書的年限,都是可以量化的東西,但是知識是無法量化的,所以教育身份往往並不等同於知識程度。
這篇文章(見附文)的立意是好的,高房價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打壓房價是政府的責任,所以苦口婆心的為文勸導都是對的,但是既然頂著博士的光環,下筆就不能輕率。文中提到:『央行的貨幣供給不要氾濫、利率不要那麼低、游資不要那麼多、熱錢能夠管制........』,實在太天真了,小學生可以這麼寫,博士生這麼寫可就丟人了。
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之前,當時的房貸利率高達8%,台灣的房地產照樣狂飆不誤,我就付過那種嚇死人的利率,可是當時台灣許多地方的房價卻比現在還高,現在利率已經調到低於2%,許多當年購屋的房主卻還在住套房,1997年以前的游資、熱錢都不及現在多,可是現在除了特定地區(大台北。。。)外,台灣許多地方的房價還不及1997年以前。
全世界除了美國之外,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的差距不可能翻倍,以台灣來說,最高定存利率大約是1.1%,房貸利率則大約是1.5%~2%,美國定存利率約為0.7%,房貸利率卻高達4.7%(好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民主』國家)。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如果高利率並不能阻止房地產的炒作(前幾年的美國也為一例),那麼高利率和低利率到底何者代表公平?
高利率時代,貸款300萬本利平均攤還,每個月將近要支付三萬元,低利率時代,300萬的貸款,每個月則只要支付1.50萬左右,反過來,有錢存銀行而不需要貸款的人,所得到的利息就少了很多,換句話說,高利率代表劫貧濟富,沒有足夠現金,需要貸款買房子的無殼蝸牛,支付高額利息,去供養有錢存銀行不需要貸款的較富有者,這絕對不是公平。
博士們,下筆前請務必三思。
德國讓人民買得起房子
2010-04-02 中國時報 【劉明德】
有自己的房子不應算奢侈,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台灣房價之高已成為「十大民怨」之首。為了抑制房價,政府研擬過很多方案,主要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提高稅負,例如:課徵豪宅稅、提高房屋稅、地價稅的稅率;另一個是增加供給,例如:在林口A7站區、淡海新市鎮等公有地推出平價住宅。這些方法難有效果。前者是因房屋稅、地價稅的稅基低,所以,提高稅率對投機客所能產生的嚇阻作用有限。後者將稍後說明。
世界各國之中穩定房價做得最好的,德國可以算是其一。根據統計,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德國物價水準平均每年漲幅2%,而名義房價每年只上漲1%,也就是說扣掉通貨膨脹,德國房價實際以每年1%的速度在縮水。為什麼德國可以做到「房價十年不漲」?因為德國政府視住宅政策與教育、醫療一樣,都是社會福利的一環,因為德國政府把買得起房、租得起房視為人民的基本需求,因為德國政府不把房地產視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產業或稅收的主要來源,因為德國基本法第20條第一項明訂「聯邦德國是一個民
主和社會福利的聯邦國家」,而且,他們做到了。
我國官方的房地產政策有三大盲點。第一,視房地產為一般商品,以為增加供給,就能降低價格。然而,房地產不是一般商品,不斷增加供給的結果,並無法降低房價,只會增加空屋率,此外,還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不當使用、造成未來在土地的使用、徵用成本更加高昂。
以台灣各縣市都存在高空屋率的情形來看,房屋的供給已經供過於求,再加上少子化因素影響,房價不應上漲,而應下跌。然而,實際上,房價,特別是台北的房價還是不斷追高,可見,這當中,並不是供需法則,而是人為因素,也就是政府的政策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例如之前的國有土地標售,和投機客主導。
第二,視房地產為經濟成長的火車頭。財政部長李述德強調,「營造業是經濟火車頭,財政部不會打壓。」既然是火車頭,當然要越有力越好,結果房價當然越來越高,一般薪水階級望屋興嘆。把房地產做為經濟的火車頭有非常大的風險,一旦房市泡沫破滅,經濟就直走下坡,日本的泡沫經濟、2007年美國的次貸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都與房地產市場過熱脫離不了關係。
第三,以為有土地就是要蓋房子,不蓋就是沒有地盡其利、無法增加GDP。一個城市不可能全部都是房子,而沒有空地、綠地、廣場、河流、公共空間。有人說,還要增加房屋供給,這種方案對於地狹人稠的台灣而言,更是扭曲了「地盡其利」的意義。到過德國首都柏林的人都知道,在柏林的市中心就有一個大動物公園(Groser Tiergarten),這個公園多大呢?210公頃,而我們的大安森林公園只有26公頃。如果台北市都是房子,相信這樣的規畫,不只沒有美感可言,台北市民也會因為置身於水泥叢林,
會製造更多的精神病患、憂鬱患者。
台灣的房價之高不是供需出了問題,而是政府不當政策以及投機客、投資客哄抬的結果。如果,央行的貨幣供給不要氾濫、利率不要那麼低、游資不要那麼多、熱錢能夠管制;如果房地產交易要承擔重稅、投機房地產要課以刑事責任,我不相信,台北的房價打不下來。
(作者為政治大學地政系畢業、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給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