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影響,預期小跌2到5%,
要大跌慢慢等吧!

大家都知道老美很賤,只顧自己.
狂印鈔解決多次危機,現在經濟轉好.
以老美愛享受的民族性,不用多久,經濟又不好了,
這時又會再QE了,畢竟太好用了,沒錢印就行.

說不定房價還沒跌,他又QE了.
觀看幾次QE時間,每次根本隔沒多久.
文章關鍵字
當然會漲
還不趕快買
但別找我!我看戲就好
將軍1102 wrote: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影響...(恕刪)

將軍1102 wrote: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影響...(恕刪)

將軍1102 wrote: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影響...(恕刪)

本版有一則「77年起有趣的歷史房價新聞」中提到,80年8月聯合晚報報導,淡水當時就在炒作輕軌捷運及跨海大橋議題,房價之前曾飆到每坪30萬,當時預售屋每坪15萬。
現在,淡水房價又漲到近30萬,80年之前買30萬的人都還沒解套!
歷史會不會重演?房價不會大跌?等著看吧!
將軍1102 wrote:
不可否認一定會有影響...(恕刪)

第一次量化寬鬆QE1:
在雷曼兄弟於2008年9月倒閉後,美聯儲就趕忙推出了量化寬鬆政策。在隨後的三個月中,美聯儲創造了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儲備,主要是通過將儲備貸給它們的附屬機構,然後通過直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註:2008年底退場

第二次量化寬鬆QE2:
自2010年4月份美國的經濟數據開始令人失望,進入步履蹣跚的複蘇以來,美聯儲一直受壓於需要推出另一次的量化寬鬆:第二次量化寬鬆(QE2)。伯南克在當年8月份在傑克遜霍爾的聯儲官員聚會中為第二次量化寬鬆打開了大門。但他同時謹慎地指出,量化寬鬆不是一個成熟的補救辦法。而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量化寬鬆政策。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在2010年11月份宣布,將再次實施6000億美元的“量化寬鬆”計劃,美聯儲發貨幣購買財政部發行的長期債券,每個月購買額為750億,直到2011年第二季度。註:2011年6月退場

這次已經是QE3
要問美國QE3退場對台灣房市有何影響?
歷史可以為師
請回頭看前幾年美國QE1,QE2退場對台灣房市影響
講完了~~收工



心中OS~每兩年搞一次QE,美國煩不煩啊!
之前兩次QE退場,沒捨麼大影響是因為大家已經預期會繼續QE了..而其實現在應該是QE4才對..
但是真正影響的不是QE的資金,而是美國國債殖利率...
不過等到QE退場,美國十年期殖利率,大家預期至少就是會回到4%或以上...
這就真的很恐怖了,而現在QE還繼續,卻依然可以彈升到2%以上
這就有點像是礦坑中的金絲雀再叫了,已經在暗示要逃了,黃金這種沒利息的商品,馬上就受到衝擊了,而對於長天期利息敏感的房地產,當然也會受到影響.
而追蹤全世界房地產的指數,隨著殖利率上漲,這段期間已經跌很多了,當然如果要說台灣不依樣,那當然也是可以..

如果歷史可以為師,現在就很像1994年債眷風暴前夕,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因為1994年債眷風暴間接戳破泡沫引起的..但是隨著全球化更加密,這次金額更龐大,這次不知道有沒有三年時間來緩衝..
講一些比較不負責任的想法好了
1.台壞經濟好灣要看美國的眼色毋寧先看中國大陸的眼色
大陸占了台灣對外貿易的金額超過一半
QE退場對台灣影響之前先看對中國大陸的影響有多大
大陸如繼續"堅挺"台灣經濟也很難有事
當然如果大陸哀鴻遍野台灣經濟也很難沒事

2.熱錢在台灣房市影響較股匯市小得多
因為房市很難快速殺進殺出又有諸多外資投資限制(當然假設是合法投資)
台灣的房市與其說是台灣人的遊戲場(全民遊戲?)
要漲要跌趨勢~毋寧的說是掌握在那前幾趴的真富人手上
這些人只要一起買賣政策操作就很難有用
與其看美國QE不如看指標人物最近是在買還是在賣
地???樓???

以6/20新聞舉個例好了
板信銀行董事劉賴偉(法拍界指標人物)以3億1萬元拍得信義區83.79坪菜園
同日上午也在台灣金服以978.99萬元標下五股區成泰路一段34.03坪建地。
QE3終於結束了

期待QE4 繼續往上炒炒炒


房地產往下? 在鬼島這種地方是不可能的

建商貸款的利率多低? 政策作多.



歡迎來到鬼島台灣

豪哥大 wrote:
講一些比較不負責任的...(恕刪)

豪大您說的對!QE結束對中國影響多大?中國哀鴻遍野台灣也很難沒事!
近來的狀況,中國經濟成長已趨緩,GDP成長可能低於6%,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飆至25%,好像金融風暴信貸危機即將發生?
如果中國真的發生金融風暴,受傷最重的是台灣!
短期內你絕對無法從建商的開價看到影響
還有,一些特定多方的說法如果你要被騙那誰也救不了你

PS.身邊有些房地產的贏家早就退場等他崩盤了,等著看那些二三流甚或不入流投資客的笑話
Chad5465 wrote:
短期內你絕對無法從建商的開價看到影響
還有,一些特定多方的說法如果你要被騙那誰也救不了你

PS.身邊有些房地產的贏家早就退場等他崩盤了,等著看那些二三流甚或不入流投資客的笑話


其實真正聰明的投資都要長期的經營
以我家族不動產為例早在民國48年就開始購進
然後只進不出持續進行攤平的動作
理念跟績優股一樣只賺房租不賺差價
淡定ing....
房價崩不崩真的沒差
QE要來要走也真的沒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