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在換房,比較有在看01的房產和居家的版,
看了許多房價高高低低的爭論和預測,
突然有那麼一點點點的..感想,想說一下,

首先,回到為何需要房子這件事?
以我而言,當我咬著牙硬買下第一間時,我是想我們這種在異地又是鄉下來的孩子,僅管收入有限,
在台北這個大都市能有一個小房子,不用繳房租幫人養房子,想遠點是或許下一代不用再像我們這樣,能在這大都市過的容易些,
而這次換比較大的房子,
是準備要來迎接下一代的生活,也讓夫妻間的生活,能更舒適些,
這是我的需求

而怎麼達到,
我的第一間房子大概在5年前,
可想而知就是小坪數,
但我買在人口密集的區,想說會比較保值
而我的能力,就是只買的起那樣的房子
夫妻能住就不錯了,再怎樣也比和人租房子好,
而那時我的想法很簡單,起碼在雙北,
房價若有天大漲,別人漲我也漲;若有天大跌,我跌,別人也跌,
每月房貸裡畢竟大多是還本金,比送人租金好的多

而另一個重點是,
我們要努力,要想盡辦法提升收入,
以一般夫妻若都3萬上下的月收,不論5年前5年後,都一樣生活的不容易,
我們要求生存,所以要提升,將來能養孩子能養更大的房子的不是房價,是收入,
而若我有換房需求時,
就算賣價不好,我賣的不好,相對的也買的便宜
而以今時來看,
我賣的好,但也買的貴,實際上,比起房價大跌,大漲還更讓人吃力
不過還是回到原來那句話
為何需要房子?
從需求出發,再評核自己能力,能做就去做,這是我的想法
人生沒什麼可以帶走,但每天生活的感覺是很實際的,我20多歲時需要有個立足之地,30多歲時想要有一個可以自己設計,投入的溫暖家園,
等到那某一天,傳說的某一天,大跌時或許我現在的買賣會是笨蛋吧,但真的等到時,那所失去的歲月又是金錢可以衡量嗎?
而到那天會不會又是同樣的在等更低的那天?
這沒有定論,但對我而言是不值的。
寫的有點亂,不好意思,只是個小感想,但字有點多了,見諒。
文章關鍵字
你講得很平實, 可在此板不討喜. 我的觀念和板大差不多, 而家兄就跟此板主流觀點一樣. 我們倆在2009年開始討論到房價, 我沒太多看法, 有需求負擔得起就買. 而家兄一直認為房價太高, 一買就是等著賠. 結果我在2010年中買預售屋, 2011年底交屋. 家兄當然還是一直糾結在房價過高的點上. 現在我有房子對他是有莫大的壓力.
我知道持空看法的人會想, 過去到現在我算好運, 可到了現在真的去買, 三五年後可會像現在的結果一樣? 這個答案沒人敢保證, 可時空平移到四年前, 又有誰能保證在2013, 2014時房價會漲. 這是一個邏輯性的問題. 因此我一直認為, 有需求可負擔就是買自住的好時機. 幸好當初我沒有來這板先研究, 不然還可能真會買不下手.
我一直認為, 買不買是一個觀念性的問題. 當你心中認定要買, 你可以找到100個理由支持你, 可你會忽視1000個叫你不要買的理由. 反之亦是如此. 因為一堆人說買或說不買都有其理由, 但其實在這些人在找到這些理由之前, 早就已經決定好做法, 後面所找的理由只是加強自己信念罷了, 就像"半夜吹口哨", 沒一個有把握的, 都是壯膽而已. 因此, 我一直提出以財務規劃角度去看待, 不能只是感覺. 譬如說常有人說, 買房子之後可以確定繳款期間都有工作? 這本都應該是在財務規劃中的一環. 如果說你的財務沒辦法規劃到這一狀況, 那你就別買, 可不應該認定其他人都跟自己一般無法規畫到失業的應變.
說了這麼多, 其實就只有一個觀念, 做符合自己能力與想法的規劃, 不要超出能力或違背意志去做. 至於房價漲跌, 豈是你我擔心就會有用?

這兩篇講的都很實在,我個人很是認同。
如果純就買房的角度來說,
任何時間點都可以買,根本不存在多空的議題。
但有兩個前提

一是房價自己能負擔
二以自住需求為主

在這兩個前提下,談漲跌其實沒意義。
30年前老一輩買房子的態度比較健康,
當時的社會風氣買房就是買房,根本不會考慮賺賠的問題,也就沒有多空
但現在的社會,買房還會考慮日後脫手要賺一筆,狠一點的甚至要賺一兩翻
或者根本沒有住的需求,只有純投資
需求不同,對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

而 01 對房市多空論點多半聚焦在投資上,而非居住
既然多空的本質是投資,目的是想賺一筆
為何看空的人可以罵看多,
看多可以酸看空的人?
多空只是投資的一面鏡子,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才是實體,對方是虛像,爭論也就從此而來...
小弟我72年次
個人最近才賣掉之前在新北市買的套房買了一間電梯華廈,會換屋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我和老婆之後會考慮生小孩所以先為了以後做準備
當然套房賣掉是有獲利,但畢竟華廈跟套房的房價還是有落差,貸款的壓力也不一樣
會不會擔心煩惱?答案當然是會
不過小弟認為這是個必經過程,現在逃避以後還是要去面對的
壓力可以讓自己成長,會逼自己更努力打拼工作

自住的感覺是無敵的, 可代價也是高的. 想清楚了要怎麼做就去做.可是不管買不買房, 財務規劃是很重要的.如果因為沒買房就沒財務的規劃, 想花錢就花, 那高房價只是不願承擔自己和家人未來的藉口.
想當初, 27歲進入社會就結婚, 還沒小孩, 一年可以存上百萬. 我並不刻意存, 只是沒花錢的慾望. 一個星期花不到一千塊. 存了三百萬, 想買個鑽戒給老婆, 他說不要花這個錢. 十幾年過去了, 我沒讓他失望, 買了一個大四房給他跟小孩. 其實我不缺住的地方, 只是自己買自己住, 這是老婆和小孩要的. 我也只當是存款, 想說住個十幾年如果可以原價賣出就很高興了. 所以當初哪有想過多空, 純粹只是想要自己的空間. 就算現在漲了70%,那也與我無關.唯一的遺憾是父親未能看到我的新居.
有自住需求的, 要好好找真正的好環境, 畢竟這是幾十年的事, 還有家人安全的問題. 我有一個親戚, 房子買在大馬路旁, 距紅綠燈30公尺. 車水馬龍車速又快. 結果老婆被撞到昏迷十幾天, 兒子被撞到截肢. 住家以安全便利為優先, 千萬不要想增值, 那只是附帶的非主要的. 本末倒置會付出未知的代價的.
感謝大家的回應都很正面
01是個影響力莫大的論壇
我只是想提醒一些和我們有類似歷程的人(自住,有家庭需求的人們)
不要忘了買房真正的初心
而淪陷在那永無止盡的多空,因現實中有些親朋好友真的被過多的資訊,搞的無所適從,卻忘了自己的需求,
有些回文也很好
做自己做的起的事,做好風險控管和財務規劃,
這些我都很認同
而最主要我還是要說生活感的不同
還在租屋時,什麼都買平價的,好搬的.用了就丟的,
難搬的.貴的.一點也不想自找麻煩
因為總想著租約一到又怎樣怎樣的.種種變數
第一個家雖然小歸小,
但我老婆買了一張她很喜歡的小沙發,我硬是在那小空間裡擺了我夢想已久的42吋電視機(那時算大台的了.哈)
我們每晚相偕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時
簡單平凡,但卻有著無比幸福與踏實感,
每天是我回家了,而不是我回宿舍了.
不是在說多怎樣的房子.而是在說每天真實的感受和生活。
繳房租跟繳房貸
房租如果不交可以搬到鄉下
但房貸如果不交就很不一樣對嗎?

就算不計多空漲跌
也要清楚貸款成數與還款條件對吧
再說到房貸如果理財型的或有加速還款條件

如果擔保品房價不怎樣

銀行可能會怎樣呢?

stayheart wrote:
最近因為在換房,比較...(恕刪)


人在不同的時間點,會有不同的想法,這很正常.....

如果你這篇文章發表是在5年前,其實不會有人質疑....

人生本來就要自己努力,不要只顧貪圖享樂花錢,把錢存下來買房給下一代更好的生活....


如果在5年前看這篇文章,我會說這篇是勵志文,寫的很好,很正面.




反觀看5年後的今天,房價約5年前的1倍吧,若你現今還沒買房,或許以同樣條件,連頭期款都很硬了,不是嗎?

在這種情況,你會在5年後的今天買房嗎?我看這是未必的.


在房價未來看漲的階段,我相信只要有能力負擔的都敢買,但當看跌時,我想....有錢也不會去買,除非有些外在因素逼迫一定要買房,例如不買房不能結婚等...


歷史上給我們很多的案例,沒有任何經過炒作的商品,是只漲不跌...


所以,5年後的今天,這篇文章我不會覺得是勵志文,因為若未來房價下跌,這篇文章就是"勸敗文".

=========================================================================

以上發言,沒針對個人,只發表個人看法,"時間"是一項重要的因素

kantinger wrote:
繳房租跟繳房貸房租如...(恕刪)

房貸的所有條件當然是要相當清楚才是,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就是偷懶給自己找麻煩。
再者還款計畫也得先做好,而且是保守的估算。不能估說未來薪資可以漲多少或是股票投資會賺多少。合理預估收入的增加是可以的,但如果未來沒能依自己規劃增加時,要有因應計畫。
至於擔保品不足,只有正常繳款應該是沒問題吧!
人就是因為擔心失去,所以不敢擁有。只為了守住那僅有的一些些,不敢夢想人生還有更多的美好。我的觀念就是可以的情況下就去做,做好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如果說當我守不住現在所擁有的,我會帶著家人到山上過自給自足的生活,而且我會過得很快樂,因為跟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若能如此,人生還要擔心失去嗎? 得亦無所歡,失亦不為苦。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在這裡斤斤計較人生會比較好?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