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買了一間新成屋,是第一間我自己決定,且登記在我名下的房子,和板上很多人比起來,我可算是晚起步很多。因為工作變動的關係,我之前住過無車位無電梯的舊公寓、有車位無電梯的舊公寓、店面式的透天、獨棟的車庫透天、社區型的車庫透天及現在住的有電梯無車位的大樓。除了前兩棟之外,其他都是租賃的。
這麼多年下來,租房子其實也不是那麼不好,沒有房貸,我和孩子們過得很開心,可以有餘錢出國旅遊,或者奢侈點吃個大餐,買些貴一點的東西,而且,也因為住過這些不同的房子,也比較知道各種房子的優缺點。我以為,我會這樣一直過下去。
去年,女兒去台北上大學,只剩國三的兒子和我,我知道,上大學的孩子之後回家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少。算一算,兒子也只剩四年在身邊了。這一年,因父親的身體狀況,讀了一些有關老年的書,又經濟狀況不錯的好友前年買屋時竟然貸款遭拒
,這時才猛然驚醒,我該為晚年好好規劃一下。房東一般不願意租給獨居老人,即便身體還很靈活健康,但是,人老了總是會有病痛,機器運轉久了也會有毛病。因此,規劃老年生活的第一步應該是,買一間自己的房子,寧可在自己的房子裡老去,也不要在安養中心排排躺等死。決定了,接著要找房子。房子千百棟,我要的是甚麼?
豪宅人人想住,但是,還是得估量口袋的深度,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我列出了幾個考慮要件。
1.電梯大樓:電梯對老人家來說絕對是必需品
2.安全:因為將會獨居,完善的保全是很重要的
3.大樓管理:我不想老了還要追垃圾車跑
4.新大樓:新大樓結構管線比較少有問題(建商很重要),我不想年紀大時還要照顧一間老房子。
5.小坪數:很多老人家(包括我的父母)都會想為孩子留個房間,即使這些孩子已成家生子,他們的說法都是,「孩子孫子回來了才有地方睡」。但是,一年內這些孩子回來的日子屈指可數,我不想老了以後,守著一間大房子,自己沒力氣,又不捨得請人打掃,揹著巨大的貸款,等著孩子回來看我。
6.有車位:目前還有開車需求,開車會讓我擴展生活圈,即便以後不能開車,我的車位還可租人。
7.近學校:雖然不需考量學區,但是,校園總是一個有活力的地方,可以散步運動或者當志工奶奶

8.近醫院:這個應該不用說明了
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我買的房子也不會適合其他的人,只是在夢想與現實間,把需求一一排序,找到最佳選擇。在此過程中,我的晚年生活越來越具體,這也算是一種成長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