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購買個50戶,因為量大可以跟建商殺價壓低價格,然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大戶可以一次買好幾戶,沒什麼錢的人也可以跟團,一次買一戶,尤其是用人頭,每個人都是首購族,並沒有奢侈稅的問題,還可以用2年的寬限期,也就是這2年內都可以只繳利息,不繳本金,如果買到後很快就賣掉了,那直接賺差價,如果要放或是沒那麼好賣,那就先出租收租金,假設租金一個月1萬,扣掉房貸只繳利息6000好了,那麼你一個月還賺4000元現金,2年內賣掉不只賺差價,還賺到租金,所以就算有奢侈稅問題的人也不怕,他房子出租2年後再賣就好了,賺了2年的租金,第3年可能因為要繳本金加利息了,所以房租不夠抵這些,可能自己還要多付一些,但是也不多,賣掉後賺的差價更大,因為放1年跟放3年漲的幅度不同,所以我認為炒房的原因就是買低賣高,買低的手法就是團購,賣高的手法就是靠話題,例如重劃區、捷運、高鐵、鐵路高架化、快速道路、死巷變活巷、台灣塔、巨蛋....等等,由於新建案被這樣炒高房價,那麼該地區的附近,周圍房價自然會被拉高,舊的公寓也是一樣,假設你鄰居賣出1坪30萬,你會想只賣出1坪30萬嗎?賣的人當然想越賣越高,而買的人會因為被話題被仲介被投資客洗腦,說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起了...等等,然後買方就狠下心買了,當成交的數量越來越多,實價登錄就發揮他的好處了,替賣房的人作證,你查查實價登錄,你看看吧,房價真的是這麼高,再不買就來不及了,所以又再一次被洗腦,不買可惜,趕快買,房價就是這樣一直被炒高,所以奢侈稅、一人只能貸1戶第2戶禁貸、實價登錄是完全沒有用的,房地合一也沒用,因為房地合一就取消了2年的奢侈稅,所以投資客可以想賣就賣,更好炒作,再加上大戶幾乎都是有錢有名望有權有勢的人,政府哪敢得罪,要壓低房價真的很難,房價合理化?什麼叫做合理?有人買得起1坪80萬的他覺得合理,再有人買得起1坪100萬的他也覺得合理...
上面只是其中一個方法,一般人也能投資,其他投資法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要房價合理化,我覺得就跟一般貨物一樣,賣價不能高於買價,總價買1000萬,賣出最多也只能賣1000萬,就不會有投資客了,只要沒辦法從房地產賺錢就不會漲了
假設建商覺得在精華區一坪值80萬,那麼買的人也覺得合理,他就買,然後賣出最多也只能賣80萬,變成房子的價值一開始就要訂好,能夠一直以原價賣出的房子就是保值,保值的東西算一算還是賺,雖然10年前的80萬比10年後的80萬大,但在這10年中間你享受到了住在這房子裡的幸福、便利、安全,房子還變舊,算不錯了,不保值的自然會跌價,這樣就會合理,房子就不會被炒高,房子完完全全就是拿來住的了,不是拿來炒的了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