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稅5月將正式開徵,富邦金(2881-TW)副董蔡明興今(7)日表示,房屋稅調得太高了,台北市很多地方調高10倍以上,等於房屋稅一年就要多繳好幾百萬;談到房價,房價已經在跌了,目前房市應該是在整理階段。
財政部去(2014)年調整房屋稅,若個人名下持有3棟以上非自用住宅,地方政府可將其房屋稅率調高到最高3.6%;為落實打房,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去年中更調高房屋稅以及地段率,特殊路段的房屋稅甚至調高達10倍以上,房屋持有稅大增。
富邦金旗下富邦藝術基金會與台灣大學藝文中心今共同策畫推出「臺大粉樂町」,數十件國內外公共藝術當代作品,即日起進駐臺大校園,引進14位當代藝術家創意及藝術講座,書香校園變身充滿想像力的無牆美術館,今日下午舉辦開幕儀式。蔡明興於會後接受採訪談到房市看法作出以上表示。
由於台北市今年房屋稅大幅調高,且富邦人壽在台北市擁有多棟不動產,成本恐明顯增加,蔡明興表示,房屋稅提高主要是針對特殊地段、好地段的土地及豪宅,增加達10倍之多,一些擁有豪宅的好朋友都大叫「漲太多了」,但應該不是全面性的。
蔡明興進一步指出,至於房屋稅大幅調高是否影響有錢人持有豪宅意願?甚至出脫?他說,不一定,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他自己認為,台北市房屋稅有點調得太高,等於房屋稅一年就要多繳好幾百萬元。
談到國內房市今年表現,蔡明興表示房價已經在跌了,目前房市應該是在整理階段。至於雙北市房價還有下跌的空間嗎?他認為,蓋比較多建案的地方當然是難免。
fact111 wrote:
房屋稅5月將正式開...(恕刪)
假設有兩間條件一樣的房屋,
A房屋成交價格1000萬且平均每年稅金15萬
B房屋成交價格2000萬且每年稅金0元
假如花1000萬買A房屋,
剩下1000萬放定存每年利息15萬剛好繳稅金15萬,
房價穩定情況下資產維持2000萬左右
假如花2000萬買B房屋,
房價穩定情況下資產也是維持2000萬左右
(如果B房屋成交價格是1900萬,房價穩定情況下一年後資產會增為2001.5萬,這樣會比買A房屋好)
也就是說A房屋與B房屋雖然成交價不一樣,但房價其實是一樣的
進一步來看,買A房屋等於是買了50%的房子,剩下50%的房子是跟政府租的,每年租金15萬
也可看成買A房屋等於是買了一間2000萬的房子,先付1000萬給原屋主,
剩下1000萬留在身邊先不用付給政府,還欠政府1000萬,每年要繳寬限期利息15萬且不得還本金
而買B房屋等於是真正買了100%的房子,
繳給銀行跟繳給政府都是支出
繳給銀行20年的錢是房價的一部分,繳給政府N年的錢當然也是房價的一部分
原則上每年繳的稅金每增加15萬就等同房價多了1000萬
所以如果每年繳的稅金增加15萬,房屋的成交價就要減少1000萬才是房價沒漲沒跌
目前看來台北市房屋稅大增的房子有可能會是成交價下跌但房價上漲
成交價格8000萬且每年稅金0元
=成交價格7000萬且平均每年稅金15萬
=成交價格6000萬且平均每年稅金30萬
=成交價格5000萬且平均每年稅金45萬
很多國家"房價所得比"較低其實只是"成交價所得比"較低而已
如果我要買一間房子有兩種稅制
我是寧願選8000萬且稅金0元
也不要選5000萬且每年稅金45萬
一直欠政府一筆錢很不舒服
每年稅金45萬=欠政府3000萬每年繳寬限期利息45萬元且不得還本金
擎天神 wrote:
以一棟上億、好幾億...加拿大一棟市價一千萬台幣出頭的房子,
每年房產稅也要八、九萬台幣,
如果一億多的也要個快百萬吧。(恕刪)
一億的房子在加拿大每年房產稅大概六十萬上下!
房產稅(持有稅):
加拿大沒那麼高,而課稅標準是以政府估價為準也不是市價,通常政府估價較低,以BC省來說每年房產稅大概0.6%吧! 還有加拿大沒有地價稅,是房地合一,台灣還有多收個地價稅,不過加拿大國民所得應該比台灣高不少!
資本利得部分:
加拿大的自住可免資本利得稅,就每人一戶或夫妻共一戶,但沒限金額,買多少錢的房都一樣! 也沒限幾年內,不過經常交易買賣會被認定非自用,台灣目前財政部提出的是4000萬以下才有免稅,每六年一次,至於超過一戶的部分加拿大就是賺的50%併入當年度所得稅繳納,以加拿大最高稅率將近44%來說,大概最高是22%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