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逛居家版感觸真的很多,想藉著這個機會勸一下年輕人買房再等等。
自己出社會十幾年,雖然很幸運能沾上房地產飆漲的邊(十幾年前就置產),但是從就業環境
與房物價的飆漲,實在要為現在的年輕人叫屈。

政府透過房地合一、囤房稅等各種措施,看起來明年1/1日後"政府版的居住正義"終於要被
實現了。我們公司的年輕工程師,其實都非常優秀,但辛苦了好幾年一直到今年有些都已經要
準備結婚了,還是被房市所困擾著,以現在大環境的起薪比十幾年前都還不如,房價物價卻
已經漲好幾倍,這狀況看起來即將被解決。

”政府版的居住正義“ 明年1/1日後,正式將房地產從理財工具中移除,這對台灣社會長期
以來一定是正向發展,但短期的衝擊可能會讓相關產業很淒慘,而房地產的跌勢也是可預期
的,如果買賣房子要被政府課重稅,相信有一半以上的拿著房地產理財的人將會放棄這工具。

而剛好也是年輕人之後可以入場的時機,但要奉勸年輕人的是,雖然打房稅制奏效可以讓你以合理
的價格買到房子,但可別太急著買(因為稅制,跌勢是確定的),也別投入過多的裝潢成本,畢竟
因為這樣稅制下,房地產會持續一直跌,跌到合理價格後雖然會隨著通貨膨脹與稅制慢慢漲起來,
就算之後你賣掉,那時候真的漲的,可不是你的純利潤,而是政府的稅收啊,當時的裝潢成本與
每年的維護金額、稅金也很難被列入成本。不幸的是賣了還是跌的,那你還想賣嗎?

結論:未來房市:漲價歸公。那麼多年都忍了,再忍一兩年吧。

補充:很多人說自住沒差。其實自住才是最有差,別貸款買房過了幾年發現房價跌的比貸款餘額還低!
文章關鍵字

alansst wrote:
長期以來逛居家版感觸...(恕刪)
u/ 應該是等8年吧,那時最穩

alansst wrote:
長期以來逛居家版感...(恕刪)


會有很多急著出貨的人進來酸哦
不過會酸才代表很緊急

pckatm wrote:
會有很多急著出貨的人進來酸哦
不過會酸才代表很緊急
rock...(恕刪)


真理越辯越明。我自己也有房子,以上意見是個人對房地產的觀察,目前房地合一稅實施後
我也研究了很久,實在找不出有什麼漏洞,身邊的一堆年輕人看到房價鬆動就蠢蠢欲動,站
在過來人的立場,勸他們便宜莫貪,給出的良心建議。如果有先進能指正,那也是好事^^
在這邊看投機客被套牢還是房仲代銷沒交易量就上來酸空空看可不可以激將法激到小老鼠去買房就覺得很有趣

alansst wrote:
當時的裝潢成本與每年的維護金額、稅金也很難被列入成本...(恕刪)


財政部指出,房地合一稅的成本及費用,是以房地產購入到過戶後可使用狀態的一切支出為準,包括買價、契稅、印花稅,或是辦理不動產過戶的代書費、過戶費、規費,以及房屋的裝潢費、修繕費、仲介費等支出,都可列為減項
roward wrote:
幾年是算多年阿?我...(恕刪)


別理了
不過就是一個想高價出貨的人
如版主的說的等待就行
越是等待
有人會罵得越兇
這樣就能知道誰比較急了
錢難賺啊
菜花龍 wrote:
財政部指出,房地合一稅的成本及費用,是以房地產購入到過戶後可使用狀態的一切支出為準,包括買價、契稅、印花稅,或是辦理不動產過戶的代書費、過戶費、規費,以及房屋的裝潢費、修繕費、仲介費等支出,都可列為減項
...(恕刪)



大大,關於這條相關的條文我也有看到,但是因為我自己買賣房子很多次,其實實際上裝潢時的裝潢費用很多是未稅(不開發票,如果用收據也可以的話那會很好),另外其他的收據你則要保存多年在等賣掉提出,不確定財政部的核定方式。 修繕費與裝潢費用這些扣抵費用不知道有沒有上限?

p.s 不過財政部強調,不動產持有期間所繳納的持有稅,包括房屋稅、地價稅等稅目,在計算房地合一稅時,不得列為成本或費用來減除。

alansst wrote:
大大,關於這條相關...(恕刪)


超過萬元我都一定會要發票,裝潢費不太可能低,尤其是那些"過度裝潢"。

菜花龍 wrote:
超過萬元我都一定會要...(恕刪)
這個部分確實比較難,因為設計師那邊也要繳稅,開發票她會要求加5%,這就要算一下划不划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