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覺得政府打房根本為了選舉,
供給和需求本來就是自由經濟基本,
供過於求, 價格下跌,
供不應求, 價格上漲,
這是大趨勢, 無法被制止與控制,
有需求, 就算沒有投資客, 房價還是會上漲,
供過於求, 就算投機客一堆, 滿手房子, 用力炒作, 沒人接手, 沒人承租, 價格還是會下來,
台灣並沒有限制外國人或外國資金不能買房, 所以對房子的需求不限於台灣的人口, 因此好區域的房子和店面還是會供不應求,
而且房市成交量降低, 讓政府每年少收了幾百億稅金(契稅, 增值稅, 印花稅,.....)
政府已經在沒錢了, 找錢都來不及, 還來做公益? 所以政府絕對打房打不久的,
幫助成家應該在於提升薪資水準, 公平稅賦, 以公共建設平衡社會不均衡發展,
沒有配套就打房, 齊頭一刀砍, 傷的還是沒有資本的年輕人,
打房, 所以政府要求銀行緊縮房貸, 所以銀行祭出降低貸款成數, 18坪以下不貸, 從嚴授信審核,
傷到的都是想成家的年輕人, 因為年輕人存款還少, 能負擔的頭期款少, 房貸降低成數, 讓年輕人付不出頭期,
收入還不多, 人口也簡單, 所以想從小坪數先買起, 但是小坪數貸不到款,
加上年輕人有時手頭稍緊, 信用卡小用一下循環, 銀行馬上拒貸,
年輕人成家又更難了,
而銀行還是要賺錢, 砍了房貸年輕人這塊, 為補足收入, 所以轉去找有錢的資本家, 提供更高額度, 更低利率, 拜託借錢, 來補回損失的房貸, 結果, 有錢人又拿這些低利資金, 再去買地買房, ........
打房, 應該打炒土地的財團, 打投資客, 投機客, 但不能傷到想成家的年輕人,
現在的打房一堆人叫好, 真正敢下手的有誰? 有傷到炒土地房子的財團嗎? 有哪一個炒地財團倒掉? 傷到的都是散戶吧,
就像投資股票市場一樣, 大戶傷不到, 死的都是散戶投資客, 實質效益有多大, 有長期效益嗎?
如果政府敢要求銀行,
第一次購屋, 總價2000萬以下, 貸款成數90%, 不限坪數,
第三間房, 貸款成數降到60%, 利率加碼,
總價2000萬以上的成屋, 貸款成數最高50%, 利率加碼,
讓年輕人成家容易, 又可以逼迫投資客或有錢資本家拿現金出來, 不能靠銀行來炒房,
這樣打房比較有效吧,
而奢侈稅也是打給大家爽的而已, 爽完傷的還是我們的經濟,
全世界各國都知道, 要鼓勵內需經濟活動, 在提升經濟資金金錢流動, 提升大眾消費,
所以要鼓勵消費, 讓社會金錢流動, 這也是當初發消費券的目的,
但是奢侈稅是懲罰消費的稅, 會影響消費意願, 而且稅金無法回授經濟體, 不像營業稅, 進出貨可以互抵,
所以奢侈稅是打給窮人看爽的, 沒有實質的幫助, 反而限制了市場的交易與消費,
唉, 靠政府打房, 請鬼開藥單喔
政府打房哪次有成功?
現在是因為"泡泡" 吹到快爆掉了!
所以,才會開始消風or一次爆掉!
看看央行利率與房價關係圖就知道了!
房價從2000年開始狂飆!
利率2000年開始吃土!
利率那麼低,當然不可能放銀行!
慘的是又沒有投資標的!
通通都放房地產!
現在連房地產都撐不住了!
很多錢都跑國外了!
對企業來說,投資房地產比較好賺!
還需要投資錢在本業上面嗎?
對濫企業來說,本來應該要淘汰的,
反而因為土地價值在那死撐活稱?
對好企業來說,土地取得太貴!
當然往國外移動!
台灣兩大企業,台積電與大立光不就取得土地困難嗎?
是因為環評沒過嗎? 還是因為土地價值高有人上下齊手?
台灣只歡迎炒房地產,不歡迎實體本業哈!
遲早要走上破產或長期衰退一途!

建議一部分資產移到海外去,台灣倒了還有飯吃!
政府都說不會倒,但是後面公保、勞保、年金...
連政府都改口說會破產了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