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老是說房地產交易對台灣沒幫助,小弟就列一下房地產交易一次對台灣內需影響多少。
========== 值接影響 ==============
仲介,代書,交易賺的錢,財產交易稅
營造業,水泥,鋼鐵,衛浴設備,鋁門窗業,電梯,磁磚,
========== 間接影響 ==============
裝潢:木工,水電,燈具
家電:電視,冰箱,3C家電,廚具等等。
其他:搬家公司,各大大小賣場
========== 額外影響 ==============
通常買了房子若還有餘錢,加減會換些新玩具
汽車,機車,電腦,音響等等。
以上應該還有很多沒列出來的。
出口當然重要,但說房地產是內需產業龍頭一點也不為過。
出口好,台灣賺錢,員工才有薪資,至於加不加薪就看老闆了。
但很多公司,個人靠的是內需,以上這些實實在在能讓他們賺到錢的,有錢進口袋的。
房價漲太多,修正一下是正常的,但如今政府大辣辣的說要打房,造成民眾預期房價下跌,交易急凍。
政府要做的應該是維持適度的通膨,民眾預期通膨心理下,交易熱絡,才不會上列列出的產業沒錢賺。
我所指的交易熱絡,並非房地產一飛衝天,而是健康穩定的通膨。
buybuyhouse wrote:
你買賣一次,當然無法促進消費阿,但若全台建物移轉數量夠,那民間資金就很流通了。
我舉個例子
如果 一投資客有100間房賣出給100個家庭, 每間房賣1000萬
投資客拿到10億的現金
100個家庭, 每個家庭貸款700萬, 月付本金加利息3萬5, 每個家庭就少了每個月3萬5的消費力
100個家庭每個月就少了350萬的消費力, 持續30年, 共少了12.6億的消費力
如果投資客每個月可以額外增加350萬的消費, 那資金的流通是正成長, 但有可能嗎?
而且投資客拿了10億的現金, 卻讓市場少了12.6億的消費力, 資金的流通率會增加?
這只是個例子, 不是案例, 是要凸顯一個問題, 高房價高貸款金額會降低民間的消費力
只有低房價低貸款才能增加資金的流通率(加薪也可以啦~)
會有無量的市場不應該去怪看空的人, 空軍的言論會影響市場也太誇張了
目前是連炒作房價的人都覺得房價太高, 您說房價後續會起會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