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振 台灣生產力直直落』錢都來放在房地產了,當然生產力直直落...

前有房地產價格被抬高,後有房地產資產配重比已經到了高點,再有人口紅利消失,主力購屋族群在未來10年大幅度萎縮,要看多台灣房地產的理由真的不好找。


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與思維轉換就是英業達葉國一的『房地產可以讓人「白天也賺錢、晚上也賺錢」, 相較起來,電子業是「茅山道士」(毛利率僅3%到4%),真的頗辛苦。』之說。

那時候的情境是金融風暴,PC, 網通、面板、半導體成長趨緩產能閒置,價格喋喋不休。搞RD開發產品,跟大陸人拼勞力密集,跟韓國人拼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都看不到春天。玩房地產卡簡單。

台股在2010年的反彈過8900後,台股就沒有什麼新的題材好炒好投資,還好來了個iPhone或是智慧型手機產業的興起,可以玩一下,造就了短暫的宸鴻、介面、勝華、和鑫、元大題材,到長期真的有競爭優勢的大立光、可成、台積電、聯發科,也讓鴻家軍的營收跟獲利有所撐場。

現在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到頂,價格也跌到慘不拉嘰,而消費者換機時間也開始拉長,智慧型手機產業成長不見了,台股幾乎變成沒有什麼題材可以值得期待。

生產性資產的比例當然降到低點的40%,表示大家都不認為有新興需求的存在,需要為供給來做準備。把資產換到其他地方去,讓ROI 提高自然是合理的。

現在如果連非生產性資產的價格都漲不上去,那大家是放著不理他?還是換到其他的金融資產,例如買海外基金,投資其他非台灣有,但是成長機會可期的呢?

-------
投資不振 台灣生產力直直落

圖/聯合報提供

分享
假設中華民國是家公司,從昨天公布的最新財務報表分析,這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如何?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一○三年的國富統計,主計總處調查管理科科長張一穗表示,近幾年國富統計皆為成長,平均成長幅度為百分之五至八。一○三年底國富毛額為兩百卅二點三三兆元,較上年底增加百分之八點零二。

國富統計為一個國家全體國民,於該年底擁有全部財貨的當期總值。

從近五年資料觀察,非生產性資產毛額(包括土地及其他資產)及金融性資產淨額的占比,逐年遞增;生產性資產毛額(包括房屋及營建工程、運輸工具、機械設備、智慧財產等)占比,從九十九年底的百分之四十八點一八,逐年降至一○三年底的百分之四十點八四,面臨四成保衛戰。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法律服務副營運長許祺昌分析,金融性資產的流動性高,當資產結構全是金融性,顯示將資產壓在資本市場,優點是變現彈性好,但風險也高。

如果資產結構多是生產性,代表生產能力較優。許祺昌說,假設台積電的投資增加,代表對未來景氣看好,創富的價值能力相對增高。不僅代表本業的永續,也因生財資產逐年增加,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假設中華民國是家公司,生產性資產占比面臨四成保衛戰,代表國家的實體經濟危機愈來愈大。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即說,生產性資產毛額的占比減少,「多少跟投資不振有關係,營收創造必須靠淨投資的累積。」

非生產性資產成長,以土地公告現值增最多,許祺昌提醒,須留意是否會像日本發生不動產泡沫化的現象。
台灣要不是房地產撐著、經濟環境在這麼差之下、資金早外流了、也不會投資台灣產業、這些資金投資房地產至少可增加工作機會帶動相關產業和政府也可增加稅收來保障國民福利。
工業用地也越來越貴
農業用地使用條件越來越嚴苛
這也是在扼殺台灣中小企業的生活


工業用地亂漲 沒人管
農業用地限制多 現在也不能下去蓋廠房


使得中小企業得付出更大的成本來取得土地使用 ... 間接壓迫員工的薪資福利

得利的還是那些炒作的 扼殺的卻是台灣的經濟未來

炒房不就左手換右手?
增加的GDP不都是左手右手們再那邊轉過來轉過去
炒房真有幫助台灣這幾年來的炒房多頭底層人民會哀聲載道?
台灣某些人要停止房蟲思維, 以及抓交替的僥倖心態, 思考要積極的同時, 也要對社會有多一點貢獻
不然最多也只是房蟲界的霸主, 還是房蟲
一個國家 如果沒生產力 內需又差 只會印鈔票 不斷降息 大企業又是一直炒高房價 人口又老化
中小企業要發展 地都貴到嚇死人 要蓋個工廠都不行 就連農地都拿去蓋豪宅的一堆 這是有未來??

rabbit60655 wrote:
一個國家 如果沒生產力 內需又差 只會印鈔票 不斷降息 大企業又是一直炒高房價 人口又老化
中小企業要發展 地都貴到嚇死人 要蓋個工廠都不行 就連農地都拿去蓋豪宅的一堆 這是有未來??


正解, 那些說經濟要靠房地產撐起來的, 都在胡說八道.
資金都去炒房了, 是要怎麼投資其他產業?
製造跟出口起碼還有在創造產出, 房子互相賣來賣去是要產出什麼?


一般網路找到的資料大概都差不多 計算公式 =(土地成本(A)+營建成本(B)+管銷成本(C))X建商利潤(D)=房價(E)
扣除土地和建商利潤、其中營建成本和管銷成本就實實在在帶動到台灣相關內需巿場。
例如大巨蛋投資300億、就有300億的經濟效益。
不是像網路上有些人說沒有幫助的....

更何況台北市柯市長10月23日早就說「他是不會打房的,台灣營建業是台灣經濟重要產業,亂打房會影響台灣經濟,這不是我們承擔得起,打房的話,營造業會垮掉,台灣會完蛋」

不認同柯P的人、請自問有157的腦袋嗎?

ccc42 wrote:
一般網路找到的資料大概都差不多 計算公式 =(土地成本(A)+營建成本(B)+管銷成本(C))X建商利潤(D)=房價(E)
扣除土地和建商利潤、其中營建成本和管銷成本就實實在在帶動到台灣相關內需巿場。
例如大巨蛋投資300億、就有300億的經濟效益。
不是像網路上有些人說沒有幫助的....
更何況台北市柯市長10月23日早就說「他是不會打房的,台灣營建業是台灣經濟重要產業,亂打房會影響台灣經濟,這不是我們承擔得起,打房的話,營造業會垮掉,台灣會完蛋」
不認同柯P的人、請自問有157的腦袋嗎?

打投機炒房跟營建業是兩回事
不過新政府假設真的蓋了什麼住宅不也是在幫助營建業?
老是把什麼GDP什麼龍頭跟炒房綁在一起

Shawn732 wrote:
正解, 那些說經濟...(恕刪)


不能同意你再多了~~還有人一直高唱台灣是靠炒房才得以讓經濟好,睜眼說瞎話。左手賣右手吸自己人的血叫做創造經濟發展。真可笑的眼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