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是唯一有土增稅的國家? 比歐美十到二十年房屋稅總額還高?

在歐美養房真的比台灣貴嗎?

絕多數國家,買房只有一種稅:印花稅 ; 賣房只有一種稅:資本利得稅 ; 養房只有一種稅:房屋稅

許多國家都似乎沒有土地增值稅,英國買房只有一個印花稅,賣房最高資本利得稅28%,也沒有土增稅,每年繳一次房屋稅,而在台北許多地區,室內三十坪的房子,住個三年四年的土增稅就可能高達一百萬以上,比英國許多五六十坪的別墅繳二十年房屋稅的總和還要高(全英平均每年一千到一千五英鎊的房屋稅,房屋稅含垃圾費與汙水費),而且台灣還要每年繳房屋稅,且年年高漲,英國人收入還高很多。

台灣資本利得最高45%,土增稅和資本利得稅是重複課稅。(土增稅是英國人一百多年前發明的,後來發現不公平而取消。)
缺錢賣個房,就被政府弄到破產負債。

看起來真是有點過頭了,意思是重複被刮了幾層皮,台灣人民辛苦的積蓄不就等於被沒收? 有意外有缺錢必需搬家賣房的人就倒霉了。

土增稅為了接近市價,一下子在這幾年漲數倍,那已有房子的人就是倒霉,以後買的比較爽? 這樣稅制就失去公平正義了,太激進了。
算起來,台灣養房比歐美還貴很多。

結果,台灣成為全球最重稅國家,房市最糟糕的國家。

稀奇古怪 wrote:
土增稅和資本利得稅是重複課稅.

你連實價課稅可列舉扣除土增稅金額都不知道還打得落落長喔?
kaod wrote:
你連實價課稅可列舉扣...(恕刪)


願聽詳解,舉個例可以嗎?

稀奇古怪 wrote:
在歐美養房真的比台...(恕刪)


一間房子,繳的稅幾乎都比一台BMW X5繳的稅低
還在那邊唉唉叫,也比證股票交易低,現在是口袋太淺嗎?
怎麼簽名

稀奇古怪 wrote:
在歐美養房真的比台...(恕刪)


政府沒有錢了,一定要找一個方式來拿錢的

剛好用所謂的民怨之首來當藉口向人民徵稅


不過,這只是會造成沒房的人更買不起(或更不敢買而已)



反正是人民自已要的,就自已承受吧

撐的下去就撐,撐不下去,就被洗出去而已



以桃園區二房二聽廳為例子,土地持有僅3坪,4~5年前買的如果今年賣,土地增值稅要多少?

答:約16萬。 如果在你持有的是透天的,可能會吐血。




以下舉例:

1平方公尺約二十萬,1坪大約就是乘以3倍。

6年前是87000,今年是209000,六年漲快三倍。



沒有錢就不要買,去租就好了。
你可以去買國宅,沒有土地問題

歐美房屋的每年繳稅,約房屋現值的3~5%

台灣自用才收千分之幾,算是超便宜了
一堆多多愛說台灣持有稅低

就是持有稅低漲到高再加上少子化,崩跌的會是全世界最慘
stephen02 wrote:
政府沒有錢了,一定要...(恕刪)

恩,身邊很多中產朋友,都說要想辦法往國外發展,政府真的把很多有能力的人洗出國了,對台灣社會不好.

U-CAR Super wrote:
沒有錢就不要買,去租...(恕刪)

不只是買不買的問題. 如果是早已有房的人,出了意外,急需要錢呢? 如果是你親戚家人突然缺錢急用,要賣房,卻要付出上百萬的土增稅呢? 剛好就缺一百萬救人呢? 稅會不會太重? 壓的人走不過下一關?

lordkon wrote:
你可以去買國宅,沒有...歐美房屋的每年繳稅,約房屋現值的3~5%(恕刪)

是嘛? 你的數據好高,是高價豪宅嗎? 美國我不知道,歐洲我問過許多的房地產,是房屋現值的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

冰冰佑佑 wrote:
以桃園區二房二聽廳為...(恕刪)

謝謝資訊,我是不太會算. 在台北,一個鄰居,住個室內三十五坪,四年,要繳一百二十萬,另一個朋友室內三十坪,住了三年多,發生了意外缺錢賣房周轉,房市不好,虧一點賣,土增稅還要繳一百萬,好慘...都是社區大樓.

xxxooow wrote:
一間房子,繳的稅幾乎...繳的稅幾乎都比一台BMW X5繳的稅低(恕刪)

恩,我買不起BMW X5,如果要繳一百萬兩百萬,我寧願這筆錢讓家人更快樂,過的平平安安,公平正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