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看來,政府才是市場上最大的投資客,想要課重稅結果卻砸掉自己手上的金飯碗,真的是得不償失啊!
 ----------------分隔線-----------------
2016-12-14 07:35:40 聯合報 記者沈婉玉/台北報導
千荷田燙手山芋還沒解決完,國產署還參與數百件都更案,未來類似千荷田的窘境恐一再上演。國產署北區分署高層無奈表示,如果都更分回的房屋統統回來,還沒賣出去就要繳水電管理費,「我會完蛋」。
財政部高層表示,國產署一直努力活化國有資產,依法國有地被畫入都更單元、都更事業計畫核准後,國產署就要被動參與都更。由於每件都更案都耗時很久,期間政策、環境都有改變,有一段時間雙北國有地都不能出售,後來社會上開始倡議政府提供社會住宅,房市也由盛轉衰,「千荷田是運氣最不好的案件」。
財政部高層指出,去年國產署已經修法,修法後在都更前就會照需要辦公廳舍的單位或需要社會住宅的地方政府接手,先撥用給有需求的單位後,讓各單位去參與都更,蓋出符合需求的房舍。
至於修法前已經參與上百件都更案件,國產署也會積極撥用給有需要的行政機關或地方政府。例如國產署參與北市景美區羅斯福路巷內的「第凡內」都更案,分回的房屋坪數在廿坪左右,大小適中,已撥用給台北市政府做為社會住宅之用。
國產署北區分署高層表示,豪宅比較難處理、很難賣,標租又會被其他住戶抗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