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影響因素
大致是三個:人口、經濟、政策
最近大家都在談人口未來只會減少,房價只會下跌
那就來算算到底20年後的供需面是如何??
未來(2025)需求因人口減少而下降已經確定了
但供給(房子)因為房子老化也減少
到了2032年,人口減少成617萬戶
現在很多房子呢,超過40%因為太老舊了就被汰除了,加上每年新蓋的房子,所以變成693萬戶
所以空屋率是10.97%...............和目前一樣
當然如果把60年以上房子也硬要算進去,那當然是到處都是空屋
算了一下
政府應該知道蓋社會住宅,20年後其實是蓋蚊子館
因為未來人變少了,房子需求變少了
建商賣不完,政府再來蓋...............M01上每個人都懂的道理
所以沒錯,老房子到後來的確變成了一折,但是土地仍有其價值
有供過於求?? 如果把老舊房子(大家不會買的)給扣掉,其實和目前的空屋率差不多
所以到那時的新房子,還是沒辦法變一折............20年後當然要買一折屋到處都有,因為60年的老屋叫你買,你也不要
如果要買房還是location最重要,因為土地所有地決定老房子的殘值
節錄一下這篇文章:
從 1960 年以來,從早期的每年年增率 3.3%,一路降到 2012 年的 0.4%,預計到 2022 年將到達接近於零的 0.1%,不管幅度再小,至少人口都是成長的,扶養比也一路下降。過了 2023 年後,台灣將持續以每年下降 0.1%-1.1% 的速度下降,雖然看起來年降率的數值不大,「複利」的威力卻很可怕。當 2060 年台灣人口數變成 1,892 萬,且「扶養率」變成 97.1%(其中「扶老率」就貢獻了 77.7%),到底社會會變成什麼樣?我們沒有遇過,也只能模擬推算(大多數的文章大多引用日本人口老化的經驗來推估台灣)雖然有人問,台灣會不會開放新移民?新移民會不會在台灣置產?(有些人認為大陸人會搬來台灣,把台灣的房地產買完…)這個和政策與國際經濟有關(移民的獎勵是什麼?什麼樣的誘因讓他們想在台灣置產?)
需求面如上,2023年開始人口變少,需要買房的人也變少
那供給面呢? 減少的也很多,因為房子超過50年了,沒都更的話,各位大大也不會去買
2012 年底台灣的住宅總量約為 812 萬戶,其中約有86萬戶為低度使用住宅(比例為 10.63%,俗稱「空屋率」),表示非空屋的有約 726 萬戶。假設 2032 年住宅需求因人口結構改變降低 15%,變成 617 萬戶,但同時間屋齡在 50 年以上的老屋也達 319 萬間。過去十年,台灣每年新核發的建築使用執照約為 10 萬戶,以此推估,未來20年可能新增加 200 萬戶住宅供給。推估未來 20 年的供給與需求(供給:812 萬戶- 319 萬戶+ 200 萬戶= 693 萬戶 vs 需求:726 萬戶 x 85% = 617 萬戶),兩者落差為 10.97%,與目前的空屋率相去不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