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看到此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不知2017會有什麼謠言?

1. 房地稅上路 爆10萬屋倒貨潮
房地合一稅正式開跑,包括奢侈稅解禁後投資客拋售、建商預售屋餘屋、惜售屋主等三大族群丟出,合計10萬屋倒貨潮將湧入市場,並把2016年定義為殺價取量年。原文的數字為房仲業者自行預估,等到後來在電視上播出時,房產專家已經把10萬加碼到25萬戶。
獲選理由:全台灣2016整年的移轉棟數不過24.5萬戶,全都是投資客倒的?價格有下修,但也不到崩跌,完全沒有倒貨潮的架勢。
2. 千億預售新成屋「紅色警戒」 雙北房市恐爆3月退訂潮
房市新案、中古屋恐爆「3月解約退訂潮」!根據統計,位於台北市土壤液化潛勢區高度紅色警戒,正在銷售中的預售與新成屋案量高達1000億元以上,房仲業者表示,中古屋比新屋結構上更危險,預估一個月內恐陸續爆發解約糾紛。
獲選理由:恭喜台灣房市安然度過倒貨潮與退訂潮。
3. 捷運宅也撐不住 「文湖線」周邊房價跌幅1成以上
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實價登錄資料,2016年1〜7月捷運「文湖線」各站周邊住宅均價變化,其中「科技大樓站」從2015年同期的每坪87.4萬元至每坪73.6萬元,價差高達13.8萬,跌幅達15.8%,跌幅居首位;房價跌幅第2名為「南京復興站」,下跌13%;「內湖站」則為跌幅第3名,下跌11.8%。
獲選理由:對比信義房價指數,台北市2016中古屋下跌1.6%(至Q3),文湖線的跌幅是全台市的10倍?這其實是樣本差異的問題。捷運站周圍800公尺的範圍,2015年比較多新大樓成交,2016年比較多舊公寓成交,用「平均」算法,房價就顯示下跌了!
4. 住土壤液化區 3成3民眾想賣屋搬家
在政府公布土壤液化區後,在某公司做的問卷調查中顯示,有3成3民眾明確回答,如果居所位在土壤液化高潛勢區,將立刻售屋或搬走……
獲選理由:看起來,新聞報導裡的這群3成3的民眾都不是住在液化高潛勢區。
5. 空屋地圖
冒著被房仲業追殺的風險,製作台北市、新北市的空屋地圖……
獲選理由:製作者應該不會被追殺,房仲業只覺得這張圖數據不太準而已,空屋高的地方都在人口密集的市區(例如三重正義北路、板橋文化路二段、中和南勢角捷運站附近、永和永和路三段)
6. 房屋持有稅調高 調查:56%買家放棄買房
高達56%的購屋者將「放緩甚至放棄購屋」、54%非自用屋主將「漲租」、23%將「賣屋」,預期年底房市買氣勢必受衝擊,租金上揚與房市賣壓加重趨勢將愈演愈烈。
獲選理由:放棄購屋?漲租?對比「全台自用住宅平均每戶稅負將增加404元,各縣市中又以台北市每戶增加1296元最多」的真實數據,這些應該只是調查時情緒性的反應,年底也沒看到租金上揚與房市賣壓。
7. 雙北10大降價社區出列基河國宅降幅36.3%最多
以實價登錄分析各社區自2014年以來的降價幅度,其中,北市中山區的「基河國宅」下修幅度最大,2016年前5月房價每坪48.6萬元,相較該社區最高價76.3萬,降幅高達36.3%,新北市新店區的「玉上園」降幅33.4%居次,屋主讓利幅度明顯。
獲選理由:若降36%屬實,銀行應該早跳起來了。基河國宅的真實價格看這裡。從有實價登錄以來,有151筆的交易紀錄,平均成交價在54.2萬 / 坪,挑一筆歷史最高價來比,而不是用平均成交價相比,當然降幅驚人!
8. 訂租賃專法 房租恐再飆
業者認為,將租賃納入管理,衍生屋主所得稅租賃成本,加上交易市場低迷,不少購屋者轉買為租,租金恐會持續上漲。
獲選理由:「恐」字很好用,只要看到新聞標題裡出現「恐」字,應該都不成真。
9. 換屋潮 估將激出2成。房地產業:紅區交易面臨量縮 議價空間增大
土壤液化區查詢系統上線,房地產業者表示,這項議題已讓少數進行交易中的買方,臨時喊卡;不過,此議題可能會激勵出換屋潮,估計有機會增加2成換屋需求。
獲選理由:對於房市,大家還是習慣以不變應萬變。2016年看起來是量縮年,什麼「OO潮」都沒發生。
10. 新光三越坪效調查 最具消費力城市不是台北
台灣哪個城市消費實力最強?某外商物管公司調查百貨公司坪效,即每坪每月營業額,以新光三越台中店53.9萬元最高,不但冠於全國,比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四館還高出7.8萬元,堪稱「一館抵四館」。
獲選理由:用標題來騙點閱率,台中市目前大型百貨商場僅有9家,台北有40多家,應該是「競爭的激烈程度」,而不是「城市消費力差異」。
貼文章的媒體資訊

你只能信一半

1 它只有寫在台北市 單價超過40萬以上降幅

你看看台中 南部還在漲
他怎麼不寫出來

undefined原因是 這些年台北漲太多 在修正 其他根本無感

良心建意 wrote:
偶然看到此篇文章,...(恕刪)


這篇文章太棒了,整理的非常詳細

拋出房市資訊的"有心人"實在太多了,天天放假消息,拿如花比志玲,連放個屁都能引爆房市崩盤,自娛娛人,也感謝這些有心人散播歡樂給大家,您辛苦了

良心建意 wrote:
偶然看到此篇文章,...(恕刪)


雖然去年成交量低迷
不過有些訊息事後看還是覺得好玩
月亮種芒果 wrote:
貼文章的媒體資訊你只...(恕刪)

你真的住南部嘛?南部房子二極化便宜開始更便宜..貴想賣更貴只是刀子來了沒有幾個能接手
我住中部,沒什麼感覺房價有跌,只是障眼法很多而已,推出首購宅,坪數變小總價變便宜,但算起來單價一樣貴!
竹南、頭份除了大埔因爲台積電沒來跌比較多以外,其它地方也無感,尤其是運動公園跟竹南後站附近還越來越貴的感覺⋯⋯
好無聊的文章喔~台灣房價本來就太太太太高了~降一點而己就一直叫
01房地產版本來就是反指標,偶看了這麼多年感想都是如此,
2017年開始將會分為2部份,買的起的繼續衝,買不起的擔心房租,
標準的M型化正式展開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turecolor54 wrote:
好無聊的文章喔~台灣房價本來就太太太太高了~降一點而己就一直叫


不管是空空還是多多,
不管是你是希望漲或跌,
正確資訊的獲得,才是重要的,
就算新聞是符合你的希望的內容,但事實卻不是如此,那又如何?

例如:
你希望跌價,事實上市場跌了5%,而新聞卻告訴你跌了20%,
你看到新聞覺得很爽,那又怎樣?
當你去面對事實時,他依舊是跌5%,而不是20%。

如果這時候你想買(賣屋),你又相信新聞中的跌20%,
那會發生甚麼事?
買屋你會買不到,因為你用跌20%的價格去出價,
賣屋你會賣太便宜,因為你用跌20%的價格賣。

正確資訊的獲得,才是重要的,

而樓主就是把錯誤的新聞資訊拿出來糾正,
讓大家獲得正確的資訊,
如果你認為有錯,歡迎提出來糾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